子不教,父之過——這6個孩子不良的行為習慣是家長的錯誤造成的!

父母一定也想讓其他人覺得自己的小寶貝是世界上最貼心的小棉襖,可如果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忽略了一些事,那他們也許會變成不惹人喜愛的小搗蛋。 接下來我們將會略舉一二,看看自家的小寶貝有沒有這些不太好的小行為。

1.打擾他人的習慣

父母的那句「我們乖乖的不要胡鬧啦。」是不會永遠奏效的! 孩子需要明白的是在何時做什麼才不會打攪到其他人。 例如當父母與孩子共進晚餐的時候,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交談也是需要次序的, 並不是自己有話想說有事想乾就可以打斷其他人。 也許下次在我們將和其他人通話之前可以告訴孩子:「媽咪/爹地需要給別人打個電話,你不可以吵鬧打擾我們哦。只有當我掛了電話才表明媽咪/爹地有空哦。」

2.孩子在商場亂拿商品或堅持要買東西

讓孩子明白無理要求是不會被滿足的,因為我們買不了所有東西並且有些東西也不是必需的。孩子剛開始會以為我們買東西是漫無目的的,他們不明白在我們購物之前會有一份購物清單,我們只會買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下次在跟孩子一起購物之前也許我們可以這樣: 共同製作購物清單(如果孩子不清楚是什麼就找圖片幫助他理解),讓他明白你會滿足他的合理要求。這6個孩子不良的行為習慣是家長的錯誤造成的! 

3.不會有禮貌的交談

教會孩子禮貌這件事越早越好, 因為禮貌會讓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更加美好。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幫助孩子理解禮貌的意義:  只有當孩子學會使用禮貌用語才答應他的請求。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需要我們以身作則,在孩子麵前禮貌對待他人。

4.不知道什麼話該說不該說

一個孩子很難理解有一些話是不可以隨便亂說的是因為他們還不懂什麼是羞恥和尷尬,也沒有因為在不恰當的時間說錯話而損失什麼。亂說話不僅會讓其他人覺得難堪,有些時候父母自己也會被孩子的「天真」所傷害。 也許我們可以這麼解決: 嘗試給孩子建立一個「家庭秘密」的概念,這就意味著有些事是不可以告訴其他人或者在外人面前提起的。

5.孩子不敢離開父母

當父母過多地在一些平常活動中擔心孩子的安全而束縛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不敢離開父母。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時候父母專門帶孩子去遊樂場遊玩時,孩子卻會下意識為了「安全」而畏畏縮縮。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 不是為了安全去阻止孩子而是教會他們如何小心保護自己。

6.總喜歡麻煩別人

如果一個孩子可以很輕鬆地和外人開始交談說明他認為自己不會打擾到其他人,這也意味著孩子可能不知道其他人會有其它事情。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當父母不能做自己想做或者需要做的事情時,也許是因為孩子不知道父母有別的事而佔用了他們的全部時間。所以說一個孩子無法想像其他人需要什麼時就並不奇怪了。 所以我們需要教會孩子: 不可以任性無故麻煩別人,因為其他人也有自己需要做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