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戒夜尿,孩子更焦慮!不尿床要靠四個正確引導

「啊!你怎麼又尿下去了啦!」,這是許多父母很困擾的一件事!晚上到底要不要叫孩子起來尿尿?爸媽真的是非常掙扎,因為叫起來孩子的情緒很不好,不叫床就濕一片!天天洗床單、鋪床單,真的是媽媽的夢靨,重點是遇到下雨,又不會乾!!!

一般而言,孩子在4歲前白天膀胱就可以控制還調節的不錯,但夜尿的部分通常就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大約5到7歲才有辦法好控制好。根據統計,5歲的孩子大約有15%還有尿床問題,(或夜尿、夜晚尿失禁,也就是醫學上稱的遺尿)。

所以,7歲前請不要一直煩惱孩子會尿床,這都在正常的發展範圍內,別自尋煩惱,”隔壁家小明4歲睡覺就不用尿布了,你應該要……”,其實很多時候只是時候未到!

尿床的六大原因

1.白天不斷的被提醒要去尿尿,弄到很緊張,尿意混淆!

2.孩子的膀胱成熟速度較同儕慢,較感受不到尿意

3.孩子的膀胱容量較小

4.基因遺傳:父母過去有夜尿或尿失禁問題,孩子也較容易出現

5.抗利尿激素較少:一種人體的賀爾蒙,作用在於夜間睡覺時減少尿的產生

6.睡的太沉:孩子無法感受到膀胱脹滿的感覺。(此理論仍具爭議)

7.睡眠呼吸中止症

8.長期便祕

通常其他生理或情緒因素較少造成單純尿床,因為可能會合併其他問題,例如頻尿、白天尿失禁、尿道疼痛等等,而很容易被察覺。另外學者也發現,注意力缺損過動症的孩子,比較容易有尿床的問題。夜尿可以依照發生的時間,分為兩類

1.原發性夜尿

從未有一段時間晚上睡覺不排尿,尿布永遠是濕的

2.次發性夜尿

孩子曾經有六個月或以上晚上睡覺不排尿,尿布是乾爽的,次發性遺尿通常和後天因素有關,例如尿道感染、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以及心理因素(如壓力)等等

研究指出大部份尿床兒童的成績較差、人際關係不好,顯示兩者或許有相互關係,而且尿床的兒童通常也較沒有自信,因此及早改善兒童夜尿問題是必要的。

[原發性夜尿]問題通常會隨著時間而解決;如果是[次發性夜尿] ,通常必須解決的是造成它的背後原因,但如果實在找不出,就會依照原發性遺尿來處理。

所以,戒夜尿絕對不是脫掉尿布,晚上抓孩子起來尿尿,而是要觀察你的孩子膀胱究竟成熟了沒,當孩子開始有幾天已整晚尿布都是乾的時候,再開始脫掉尿布,其實對這個年紀的孩子而言,能脫掉尿布代表自己長大了,是很有成就感的事呢!但如果孩子一直會夜尿,五歲過後,爸媽可以試試下列國際間學者提出的改善兒童尿床方法,包含四大重點:

一、 改變態度與生活習慣

這通常是最先且最必要採取的方法,父母必須了解:

1.夜尿是普遍的:有16%的五歲孩子ㄧ周至少有ㄧ次的夜尿。

2.不要懲罰:夜尿不是孩子或照顧者的錯,孩子不應該因為尿濕床而被責罰。

3.會改善的:夜尿問題通常會隨著時間而解決。

4.小撇步解決尿濕床的困擾:尿濕床而造成的影響是可以減少的,例如使用    防水保潔墊、產褥墊、防臭劑,幫孩子換上乾淨衣褲前記得幫孩子清洗一下。

5.善用紀錄找最佳解:利用月曆紀錄下來每晚是否有夜尿,以了解哪個方法有效。

6.規律排尿:孩子白天應該規律排尿,睡覺前也要(一天大約4到7次),如果孩子晚上主動醒來,照顧者也應該讓孩子去廁所排尿。

7.注意飲食:有夜尿的孩子,高糖分食物、氣泡飲料和含咖啡因飲料應該要避免,尤其是傍晚之後,如果這些都注意了,依然如此,那麼請避免柳橙汁、人工香料、甜味劑、人工色素(特別是紅色),因為這些東西都會刺激膀胱。

8.調整攝水量比例:一整天的飲水應該集中在早上和傍晚之前,從傍晚開始攝水量就要減少,有些學者甚至建議有夜尿困擾的孩子,早上(7 a.m. to 12 p.m.)應攝取一整天水量的40%,下午(12 p.m. to 5 p.m.)攝取40%,傍晚之後(5 p.m.過後)只有20%。如果只是限制晚上的喝水量,但白天並沒有相對增加,可能導致孩子整日的攝水量不足,反而容易失敗。

9.改善環境:在走道和廁所開小夜燈,讓孩子方便在半夜找到廁所,如果廁所真的離很遠,就要考慮放個小便盆在房間裡。

10.別再用尿布:一直使用尿布、學習褲或拉拉褲,反而容易讓孩子沒有動機想要起床排尿,因此不建議一直使用。

11.請孩子幫忙清潔:如果真的尿床了,早上要請孩子幫忙做清潔的工作,並且請孩子清洗一下,避免身上殘留尿味。

12.膀胱容量訓練:白天想尿尿時,可以讓孩子練習忍一下下,從一兩分鐘開始,以鍛鍊膀胱容量。

13.別嘲笑孩子:千萬別朝笑,也別讓手足嘲笑孩子。

至於要不要半夜叫孩子起床尿尿?答案其實是否定的,雖然媽媽可能覺得這樣不用洗床單棉被,短時間看好像有效,但你中斷了孩子的睡眠,會讓孩子更累,長期來看,對於膀胱控制也沒有任何助益,甚至過度疲累還會有妨礙,所以別再這樣做了!

二、動機治療

這通常是治療夜尿問題的第一步,特別是已經5~7歲還每晚尿床的孩子,根據研究動機治療成功率超過七成,而失敗率(兩周內超過兩次夜尿)小於5%,是顯注地比完全不治療來得有效許多。

所謂動機治療,是利用獎賞制度,讓孩子主動地來參與控制夜尿這件事,首先建立「行為集點表」與「獎勵價格表」(如下圖)

*行為集點表-當孩子成功達成時,給孩子一點

*獎勵價格表-當孩子收集到一定點數時,可以兌換他想要的獎勵品

一開始的目標別訂太高,只要孩子能配合上述的生活習慣改變就好,這樣孩子才會有信心繼續配合。

等到開始有幾天可以不夜尿時,再來挑戰練續多天的不夜尿,這可以利用月曆來紀錄(如下圖),連續七天沒夜尿就有獎賞等,逐漸拉長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輔以其他行為療法來幫忙,例如

☆ 自我起床法:

主要的目地是教導孩子在白天能感受出自己的膀胱已經脹滿了,進而希望孩子在夜晚也能辨識出,這個方法通常對六歲以上的孩子比較有效。孩子在每天睡覺前就要練習,假裝現在是半夜躺在床上睡覺,然後假想現在膀胱脹滿,”啊!快尿出來了,快點!”孩子要趕快起床去廁所,如此每天練習。一段時間後,效果仍不張,你可能就必須每天半夜至少叫孩子起床一次,使用越少提醒越好,例如開小燈_叫孩子的名字_摸摸肩膀和臉_搖搖孩子_使用鬧鈴,一旦孩子醒了,就應該自己去廁所不要大人幫忙。

☆ 鬧鐘法:

設定鬧鐘在睡後的2~3小時響,提醒孩子去上廁所,不論那時候孩子有沒有尿意,當然也可以自由調整鬧鈴時間至孩子通常尿下去之前。這個方法也建議在孩子較大,已經有動機要改善夜尿再實施。

如果動機治療施行了3~6個月仍沒有甚麼進步,那麼就必須採取更積極的處理方法—尿床警報器和藥物控制。

三、尿床警報器

(圖片來源:http://www.wetalert.com.au/bedwetting-alarms-faq

)

尿床警報器在一直是用來控制尿床最有效的方法,但建議七歲以上的孩子再使用(七歲前還是以前兩項方法為主)。尿床警報器的感應端會放至在孩子的內褲上(最接近尿尿出來的位置),當感應到第一滴尿時,警報器就會開始發出聲音、光甚至震動,叫醒孩子去尿尿,一開始若叫不醒孩子,大人必須幫忙。尿床感應器可以練續使用,但是如果孩子已經成功連續3~4週沒有夜尿,就應該關掉尿床警報器,除非孩子又開始尿床再使用。一般而言,使用尿床警報器訓練3~4個月內可以訓練成功不夜尿。

倘若孩子已經3~4週不夜尿,可以再輔以「過度訓練法」來加強孩子的夜尿控制,睡前一小時刻意讓孩子喝200ml的水,看看孩子半夜能否自我感到膀胱脹滿而起床尿尿,不尿床。

四、藥物控制

當孩子大於7歲,但仍總是尿床且對上述第一二項的方法沒有成效時,醫師可能就會考慮使用藥物,它的作用是增加尿液濃度、減少尿量產生,一般建議短期使用。當然較大的孩子,目前國外還有其它的治療方式,例如物理治療(電刺激和運動),雖然國內並未普遍。

最後提醒各位家長,如想改善孩子尿床問題,一定要先從前面第一和第二個方法開始著手,通常就可以有相當不錯的成效。而當大於七歲的孩子,一週尿床次數還是大於兩次,且上述的第一第二方法,使用後效果都不佳時,就建議尋求醫師協助唷!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