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鬥賽前減重門道多,看看UFC和ONE的不同操作!!

​在格鬥賽場上,選手體重是非常關鍵的比賽因素,因為大體重會帶來絕對力量優勢,嚴重影響比賽的勝負結果。

為了公平起見,絕大部分格鬥賽事都制定了體重分級制度,以免比賽變成以大欺小、缺乏技術含量的肉搏戰,這就涉及到了運動員參賽前減重的問題。

說起因為減重導致的悲劇,國內拳迷應該還記得,2015年12月ONE馬尼拉站前,小將楊建兵因為心肺衰竭身亡的慘劇。專業人士分析,楊建兵的死亡或與減重過度引起的橫紋肌溶解有關。事發之後,引發了國內格鬥界的極大關注。

2017年,美國一位MMA綜合格鬥選手因為賽前降重導致身體脫水嚴重,開賽後意識模糊反應遲鈍,對方還沒有擊打,他就直接昏倒在擂台上了。現場醫生表示,當時運動員已經腎衰竭,心臟也停止了跳動。

在2018年9月UFC228女子蠅量級冠軍戰中,衛冕冠軍尼可-蒙塔諾也因為減重導致腎功能異常而入院,UFC醫療小組是在現場根據蒙塔諾的狀況,決定必須停止減重入院接受治療。

因為楊建兵的悲劇,2016年1月起,ONE宣布了新稱重方案,禁止脫水減重,禁止通過靜脈注射來補液。其重點就是保障選手的安全,選手必須在「日常體重」下參加比賽,該體重需通過比賽前和比賽週,包括比賽開始前3小時前的體重跟蹤檢測。

簡單來說,ONE的稱重需要對選手進行尿檢和體重兩個項目,而且進行三次。第一次是非正式的,選手可通過檢測知道自己的體重是否達標。第二次,是在賽前兩天的下午一點(如比賽是周五晚上舉行,稱重則是周三下午進行),尿檢和體重同時檢測。第三次在賽前,如果前兩次體檢通過,本次體檢可免去,但前兩次體檢任意一次未通過,將在賽前再進行一次體檢。

ONE新稱重方案的關鍵就在於多了一項尿檢,主要是為了限製過度脫水降重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它要求選手整體的體重、身體水分必須控制在一定比例之內,其中的尿檢主要就是查選手的脫水比重。如果運動員的尿檢不合格、體重合格,也是絕對不可以打比賽的,這就限制了選手對傳統降重方式——脫水降重的選擇。如果運動員尿檢通過,體重沒過的話,則可以與對手協商打協議體重。

在今年2月22日ONE新加坡站賽前,國內選手張成龍對此種減重方式就很不適應,他對記者表示過程非常痛苦:「之前的比賽都沒有如此嚴格的尿檢,這一次反覆折騰了好幾次,有時候是體重過了,但是尿液的濃度達不到標準,有時候是尿液的濃度下來了,但是體重又過不了,真的很辛苦。」

說完ONE,再來說說第一格鬥賽事UFC,UFC也有對應減重的方式,不過確是不好的風氣,而根源就是白大拿的形式風格+縱容明星。

這種不良風氣就是運動員不再辛苦減重,而是採取「超重後道歉+罰款」的套路,選手遇到關鍵比賽,會選擇利用誠懇道歉+掏錢補償對方的方式,能獲得的回報就是用適合自己的體型參加比賽,這比辛辛苦苦脫水減重要輕鬆有效多了。

了解稱重過程的拳迷都知道,選手在降重過程中,努力脫水是非常痛苦而疲憊的過程,對體力和精力都有巨大消耗。當年機械婆在降重的最後關頭,為了減去0.1磅體重瀕臨崩潰。現在一些選手直接跳過這個環節,雖然會付出30%出場費(十多萬至數十萬美元不等)的罰款,但是對於獲得勝利,進而取得好的排名和巨大名望來說,真的不算什麼。

想當年的UFC,「減重哥」安東尼·約翰遜由於體重和比賽失敗等原因被UFC直接開除,這樣的事情在現在是再也不會出現的了。因此,羅梅羅、凱文·李等人的超重獲勝顯得順理成章。

凱文·李在超重兩磅的情況下乾掉了「腿王」巴博薩,一舉闖入級別前五。麥肯齊·鄧恩超重7磅,以蠅量級的體型打敗草量級的阿曼達·庫珀。達倫·提爾憑藉3.5磅的優勢打敗「神奇小子」。

這種風氣的根源就是,UFC運動員意識到,遵守規則並沒有意義,犯規違例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只要能打贏比賽,排名進到前五甚至前三,獲得UFC力捧,個人名聲和商業價值都會成倍來了。彼此相比,業內和拳迷的批評,又算什麼呢?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