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走出「宅圈」迎合大眾,這樣的選擇明智嗎?

【動漫雜談】喜聞樂見:

最近有個事情讓我又陷入了思考,看了一個《現代聖杯戰爭》的影片,是用Fate的語音搭配上土味視頻剪輯而成的,非常具有喜劇效果。

這個影片的音源來自另一個up主的MAD,結果原視頻的播放量只有土味視頻剪輯的1/10。

倒不是想說作MAD死路一條,也不想去談B站的“去二次元”化,主要是想用這個案例來說明,有些東西出了二次元這個圈子才會更火。

日本動畫走出「宅圈」迎合大眾,這樣的選擇明智嗎?

當然也不是非要看這種極端的案例,就拿今年上映的動畫電影來說,那些宅味兒很濃的片子,哪個比得上《天氣之子》或者《柯南》這種大眾向的作品。雖說動畫愛好者的重視度和熱情都比較高,但基數畢竟有限。於是這幾年二次元相關的製片人、總編輯之類的都把目光投向了大眾市場。比起讓導演或者作家改變自己的風格迎合大眾,去挖掘本身就符合大眾口味的插畫師似乎是個更有效率的途徑。

日本動畫走出「宅圈」迎合大眾,這樣的選擇明智嗎?

日本動畫走出「宅圈」迎合大眾,這樣的選擇明智嗎?

最先進入大眾視野的插畫師大概是在學生時代就已經成名的loundraw了,作品風格就是撲面而來的文藝範,一點宅臭味都沒有。已經負責過《月色真美》和《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兩部動畫作品的人物原案了,在大眾群體中口碑相當不錯。期間還接了不少廣告,也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明年即將上映的《Jose和老虎和魚們》的概念設計也是由他負責。

日本動畫走出「宅圈」迎合大眾,這樣的選擇明智嗎?

日本動畫走出「宅圈」迎合大眾,這樣的選擇明智嗎?

日本動畫走出「宅圈」迎合大眾,這樣的選擇明智嗎?

再比如插畫圈非常著名的俄羅斯畫師伊利亞,也負責了《生日樂園》的劇場版的人物原案,以及明年的《攻殼機動隊》續作的人物原案。有不少觀眾吐槽說這個少佐已經完全變了模樣“沒內味兒了”,但企劃方能找她來設計,說白了還是更關注大眾市場。畢竟宅圈是真的太小了,大齡二次元說不定已經脫宅了,萌新說不定跟大眾一樣,根本不知道原作,那還不如直接去迎合大眾呢。

日本動畫走出「宅圈」迎合大眾,這樣的選擇明智嗎?

日本動畫走出「宅圈」迎合大眾,這樣的選擇明智嗎?

類似的例子還有負責了動畫電影《我們的七日戰爭》插畫師keisin。我感覺在市場的驅使下,日本的二次元產業應該會越來越重視普通大眾的口味,不僅僅會體現在人物設計的方面,以後的故事選材也會更加大眾化與商業化。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