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指責動漫黑人角色不正確,推特掀起角色黑人化修正熱潮

美國BLM運動目前進展如何,經常關注時事的網友應該會比較清楚,但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在最近也來湊熱鬧,不過把主要矛頭指向了日本動漫。

官方在水管上發布了一部影片,題名為「Anime gets blackness wrong, this is how fans are fixing it」(動漫的黑人角色描繪不正確,粉絲在這進行修正),時長8分鐘左右。

其中以日本幾個動漫角色為例子,包括《七龍珠》波波先生、《無頭騎士異聞錄》賽門·布裡茲涅夫、《約定的夢幻島》克洛涅、《一拳超人》超合金黑光、《精靈寶可夢》迷唇姐等等人物。

參與影片的黑人評論者包括動漫迷、作家與評論家等等,他們無一例外地對這些角色設計感到不滿,為什麼黑人角色多數是厚嘴唇的外形固定?而且嘴唇極其誇張的加厚,這應是歧視黑人的創作。

影片中也出現許多美國動畫對黑人角色的描述,而且是非常古老的橡皮管動畫,基本都是丑角與搞笑,所以在黑人動畫化的描述上,美國動畫公司幾十年前就加入到眾多作品中,不過該影片依然以日本動畫為重點吐槽對象。

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日本應該不會有嚴重的種族歧視,但並沒有對黑人進行深入了解,彷彿就是通過美國動畫來認識他們一樣。

所以他們認為既然日本動畫要走向世界,那麼就必須重視現實還原與觀眾的感受,不然就會引發各種事件。

在該影片報導發布後,推特就掀起了標籤「Blacktober」的動畫角色黑人化創作熱潮,基本上黑人化的角色都是動漫角色,少數是美漫人物,彷彿是主要針對日本動畫一般。

所以這也引起了日本網友的討論:感覺自己本身與身邊的人沒有什麼種族歧視的舉止,但是看到大量日漫角色被黑人化的同人圖出現後,反倒感覺自己被黑人歧視了。

本來黑人角色在日本ACG裡就少,而且很難看到作為主要或正義角色登場,因為身邊都是亞洲人為主,當然以此為基礎繪畫更便捷,反之也是一樣的創作環境。

所以如果沒有好好了解現實中其他人種的外貌特徵創作,哪怕你用「在虛構的故事當中尋求真實感的人腦袋一定有問題」來解釋,感到被冒犯的人或許不會這樣輕易接受。

那麼問題就來了,把一部作品中每個角色都美化成俊男美女,沒有人來當丑角,就一定有意思嗎?

在這些俊男美女中出現的黑人角色,不僅畫著厚嘴唇又是丑角,那麼肯定會引起黑人不滿——為什麼其他角色可以變成「三無」,黑人角色的嘴唇卻要畫出來且是加厚版?

小編覺得如果黑人角色像久保帶人《死神》中夜一那樣帥美的設定,肯定沒有那麼多抱怨與吐槽,終究還是缺少了「美化角色」。

不過,推特上掀起的同人創作也不全是簡單否定「厚嘴唇」,或者塗上黝黑的膚色而已,多半是直接改成自己心目中黑人形象。

結果,我們就看到了辮子頭的炭治郎與成熟既視感的祢豆子等等。

但如果像黑人化《精靈寶可夢》武藏與《魔法少女小圓》小圓,個人覺得挺好看也很有特色,只不過跟Q比的黑白鮮明對比下,搞不好又會讓某些人產生誤會,認為這是一種暗示「白色Q比居然壓著黑色小圓?你這是想要暗示什麼?」。

當然也有人只會簡單上色改圖,於是誕生出黑人版Dio薩麻等角色,其實這樣直接上色改圖也不錯,只要不醜化角色的話都還好說。

不過,怎麼感覺英國衛報的影片要引導動漫迷的焦點不是黑人角色描繪不正確,反倒像是轉移現實矛盾到日本創作者上,然後而再進一步延伸到其他方面?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