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后:赚钱要狠,花钱要省,存钱要稳

中年以後:賺錢要狠,花錢要省,存錢要穩

再多的雞湯,

也比不上一張鈔票的安全感。

前段時間,網上有這樣一個話題:“過去的三年,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有人總結了以下四點:

1. 你得有套房,要不然隔離的時候連待的地方都沒有;

2. 你得有存款,失業了至少能維持一段時間的生活;

3. 躺在家裡沒有想象中舒服,因為沒有收入你會焦慮無比;

4. 社會越發展,黑天鵝事件越多,你要有對抗這種不確定性的能力。

其實說到底,就是四個字:你得有錢

錢,不僅能夠帶來尊嚴、體面,更是一個人的行走於世的底氣。

人生後半場,要想在金錢上自足,那麼賺錢要狠,花錢要省,存錢要穩。

1

賺錢要狠

我的一位親戚,幾年前在深圳一家公司做高管,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好景不長,行業衰退,親戚所在的公司也瀕臨倒閉。

失業後,她找不到同等職位的工作,又不肯自降身段,索性就在家待了幾個月。

期間,有位HR朋友向她拋出了橄欖枝,請她去給一家公司老總做助理。

她猶猶豫豫了好幾天,最後還是拒絕了。

她一想到自己年紀不小了,還要給別人端茶送水,受人家使喚,覺得自尊心受不了。

不久後,她家裡出了樁急事,需要一大筆錢。

再回頭想去找那個HR朋友幫忙,可人家公司早已經沒有適合她的職位了。

生活就是這樣,有錢賺的時候抹不開面子,想低頭賺錢卻已經沒有了機會。

想起電視劇《還是夫妻》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從事金融行業的唐健中年失業,不得不去給曾經的下屬打下手。

他苦著一張臉,兩手一拍地問朋友:“過去我是人家上司,現在我是她下屬,你說我這自尊心往哪擱?”

朋友回答:“自尊心是臉皮,賺錢可關系到肚皮,你想想哪個更重要?”

是啊,作為一個成年人,放下身段賺錢並不丟人,為了面子固步自封才是真可笑。

能夠維持生活溫飽的,從來不是虛無的臉面,而是傾盡全力的付出。

萬達剛剛起步的時候,王健林有次急需一筆貸款渡過難關。

在所有手續全齊全的情況下,他跑了很多家銀行,卻都遭到了無情的拒絕。

無法,王健林只能厚著臉皮,找到某銀行行長進行貸款。

但前前後後求了50多次,都徒勞無功。

多年後,王健林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站在走廊裡面這種感覺,這種恥辱,覺得太卑賤了。”

但是,為了謀生,他還是不得不咬牙忍受了下來。

日本作家伊阪幸太郎說:“你知道人類最大的武器是什麼嗎?是豁出去的決心。”

攜程董事長梁建章,為了拉動公司發展,多地進行直播,10次有9次都在進行COSPLAY ;

已經60歲的俞敏洪,為了挽救新東方的前程,轉行賣起了農副產品;

蘇寧副總裁,為了促進公司業績,在朋友圈叫賣價值29.9元的內褲。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什麼自尊與高貴。

狠得下心,扯得下臉面,才能扛得起責任,擔得起輝煌。

你拼命賺錢的樣子,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2

花錢要省

《三體》裡有這樣一個寓言:

沙漠的腹地突然發生了塌陷,沉下去一個黑洞,沙子拼命往裡掉,一輛越野車拼命往外開。

可是不論你怎麼開,只要車速快不過沙子跌落的速度,都改變不了掉進沙洞的命運。

其實花錢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消費欲,那麼錢賺得再多,趕不上花錢的速度,也遲早會揮霍一空。

20世紀80年代,胡適在北大做教授,當時他的收入十分可觀。

然而胡適花錢大手大腳,是個實打實的月光族。

晚年胡適在美國生活,一次心髒病突發,他卻連醫藥費都拿不出,只得低聲下氣地四處找人借錢。

作家薩迪說:“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渡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飢寒。”

平時習慣了沒有節制的消費,一旦意外和風險來臨,就可能壓垮你的整個人生。

媒體人@楊明遠有個朋友,在一家貿易公司上班,收入不菲。

但朋友出手闊綽,平日裡喜歡奢華。

令人望而卻步的LV、香奈兒等高奢品牌,他買的時候連眼睛都不眨一下。

連隨身用的打火機,都是國外進口的。

雖然收入多,但花錢也多,每個月僅能維持收支平衡。

後來,貿易公司經營不善,大批量裁員,朋友的工資大幅度縮水。

但他仍舊該買的買,不該花的照樣花,工資不夠就透支信用卡。

短短一年的時間,朋友向9家銀行,申請了9張信用卡,透支額度高達十幾萬元。

最終債台高築,不僅被銀行起訴導致官司纏身,原本和睦的家庭也變得支離破碎。

電影《閃光少女》裡面說:“現在就活在未來的人,沒法活在當下。”

年輕的時候,你可以任性,一人掙錢一人花。

可當你邁入了中年那道坎,你就不得不考慮身上的重擔。

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房貸要還,保險費要交。

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出門消費更要習慣性地看看余額。

思前顧後,才能吃穿常有。精打細算,才能油鹽不斷。

3

存錢要穩

楊瀾說過,幸福的生活不會從天而降,學會投資和儲蓄,才能擁有養足未來的資本。

年歲漸長,口袋裡的存款,就是你的定心丸,也是你的強心針。

作家羅發財家門口曾有家早餐店,店主是一對老夫妻。

除了過年,羅發財從沒見這家店休息過。

哪怕他出差趕最早的飛機,清晨五點鐘下樓,夫妻倆的攤子已經在准備了。

就這樣,時間過去了16年。

突然有一天,這家店關門了。

羅發財聽街坊鄰居說才知道,他們的女兒考上了很好的大學,畢業又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

這對夫妻也決定休息一陣子,四處游玩一番。

羅發財很好奇:不做生意出去玩,應該要花很多錢吧?

鄰居說,夫妻倆這麼多年,一直在默默攢錢。

不僅幫女兒買房付了首付,口袋的錢也足夠晚年美滿的生活了。

“老兩口積蓄有一些了,兜裡有錢了,剩下的日子都是享福咯。”

中年以後,你存下的每一筆錢,都是你晚年的幸福。

你卡裡的余額越多,未來活得也越從容。

一個簡單實用的“333存錢小法則”,送給你們:

把每個月的工資分為生活花銷、儲蓄、投資三等分。

這樣存錢,無論如何每月都能至少存下三分之一的收入。

當然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比例,不過每月最好按計劃嚴格執行。

日積月累,聚少成多,最終也是一筆不小的收獲。

要相信,你攢下的每一分錢,就是晚年遮風擋雨的傘,終會給你最充實的安全感。

作家李敖在《錢是個好東西》裡講過一個故事。

司馬光當宰相時,經常會有人上門拜訪他。

他與人聊天,最常問的問題就是:“你家有錢嗎?”

被問的人都很奇怪:“司馬光這麼大的官,怎麼會關心我有沒有錢這種小問題。”

司馬光回答說:

“你這個人沒錢,就不能不為五斗米折腰;有錢你才會有獨立的人格,這個官你隨時可以不做。錢不僅能使你不致餓死,還可以保護自由。”

說得多好,錢不僅能解決溫飽,還能讓你有健全的思想,和自由的靈魂。

曾經我們也覺得談錢很俗,但現在發現世上99%的哀傷都與錢有關。

再多的雞湯,也比不上一張鈔票的安全感。

人生下半場,做一個口袋有錢的中年人,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