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將腦癱兒子培養成哈佛才子,這位中國媽媽感動無數外國網友

29年將腦癱兒子培養成哈佛才子,這位中國媽媽感動無數外國網友

2017-05-29 07:59

最近,一則“中國媽媽拒絕放棄腦癱兒,將他撫養長大送上哈佛”的新聞在外媒傳開了,外國網友紛紛被這位堅強的中國媽媽感動了。

  

《海峽時報》:中國單身媽媽將腦癱兒子送入哈佛法學院。

  

  

《每日郵報》:中國單身媽媽不放棄腦癱兒,兒子被哈佛錄取。

  

  

《南華早報》:她無視醫生的建議,不放棄腦癱兒子,將他一路培養到哈佛。

  

這位中國媽媽叫鄒翃燕,她的兒子丁丁出生就患有腦癱,但她沒有放棄,花 29 年時間將兒子送入哈佛。外國網友將這位媽媽比作“中國的阿甘媽媽”。

1988 年 7 月,一起醫療事故造成鄒翃燕的胎兒宮內窒息。 醫生建議:“這個孩子沒有搶救價值了,將來非傻即癱。我建議你們放棄。”“別要這個孩子了,將來會拖累我們一輩子。”丈夫近乎無情,鄒翃燕失望至極。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年僅 25 歲的鄒翃燕最終選擇了兒子,踏上了她布滿荊棘的人生路。

  

丁丁小腦運動神經受損,一歲手不會捏握,兩歲才會站立,三歲才會走路,六歲才能跳……那時的鄒翃燕為了養家糊口更為了給丁丁治病,她跑遍全省做禮儀培訓,還兼職賣過五年保險。將掙來的每一分錢都用在丁丁的治療康復上,鄒翃燕說“我留下孩子,就會陪他到底。孩子第一次站立,第一次邁步,第一次叫‘媽媽’,都是上蒼給我的禮物,老天待我不薄。”滿懷感恩,所有不幸都被她過濾掉了。

  

在別人眼裡,鄒翃燕有時候是一個“狠心”的母親。丁丁運動不協調,用筷子這種小事對他來說難如登天。別人看不下去,勸鄒翃燕別讓他學了。“以後一桌人吃飯,就他一個人不用筷子,別人就會好奇。他必須要跟每個人解釋自己腦癱,那會極大傷害他的自尊心。所以我堅持讓他學,”鄒翃燕說。打過、罵過,過了一年多,丁丁終於學會了使筷子。“我不想他因為身體疾病自慚形穢。就是因為他很多方面不如別人,我對他的要求才更高,讓他更努力。”

  

丁丁上學後,鄒翃燕卻從不輔導孩子功課,也從不逼孩子上培訓班。丁丁說:“我媽媽的一句口頭禪是‘別問我,我是文盲’。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教育理念。”

在母親精心陪伴下,丁丁 2011 年從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畢業,同年進入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就讀。2016 年 3 月,已經工作兩年的丁丁被哈佛大學法學院錄取。29 年的風雨陪伴媽媽在丁丁眼裡,是自己的“精神導師”,而鄒翃燕卻認為自己是孩子的摯友。

  

“我從來都沒有想過申請哈佛,但媽媽一直都鼓勵我嘗試。每當我猶豫不決,她就會鼓勵我向前。”

他感謝媽媽,同時也希望幫助母親減輕負擔。他還說,雖然哈佛的獎學金能夠抵其 75% 的學費,余下的部分對母親來說還是不小的負擔。

兒子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績,我們可想而知這位母親有多驕傲,兒子也將對這位母親多麼感激。母親節當天,丁丁在哈佛大學等待著母親鄒翃燕回復微信。每次聯系不上媽媽時,他就格外想媽媽。

看完這個正能量的故事,外國網友們紛紛表示,這樣的母愛太偉大了!

  

這位媽媽確實很不一般,她排除萬難,最終克服命運。當孩子有殘疾,不是每位媽媽都能克服這樣的困難。致敬!

  

  

真棒!我在大學期間也認識一位患腦癱的女士,她叫蘇菲,最終榮譽畢業!她也是我的一位好朋友,但很遺憾我出國後我們就失去了聯系,那時候還沒有臉書。

  

  

這位媽媽真偉大!世界上沒有什麼比母愛更偉大了!她是個給人以激勵的女英雄!

  

  

給媽媽兩個贊!她為了兒子和丈夫離婚,棒!她付出全部,將孩子撫養成人,讓孩子變強。結果證明,她的努力是對的,並沒有白費。

  

有人曾經說,母愛如水溫暖生命,父愛如山扛起責任。但是,小新看到的是一個偉大的母親扛起責任溫暖了丁丁的一生。生活從來都不簡單,生命也從來都不公平,有的人生來健康父母雙全,有的人生來殘疾無依無靠,鄒翃燕用 28 年告訴我們人定勝天。

母愛的偉大讓小新動容,而鄒翃燕的“文盲”式教育更是讓小新深受觸動,從古至今,很多事物都在發生著變化,但是唯獨父母“望子成龍”的心願沒有改變,這是天底下父母的一個共同而永恆的心願。而鄒翃燕用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告訴我們高材生是怎樣煉成的。

中國有句古話,“只要工夫深,鐵棒磨成針”。在教育子女這個問題上也不例外,只要用心對待,傾心耕耘,夢想和願望一定會開花結果,理想就會變成現實。那麼,父母在這個過程中要盡哪些責任和義務呢?

學習的第一步是做人

從丁丁的童年就能看出來,培養孩子堅強的個性是多麼重要!面對困難不是逃避而是面對,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就是關於對孩子進行成人教育。父母給與孩子的第一份愛就是教會孩子做人,從小培育孩子品德、人格、愛心、愛挫折能力,才能培養孩子品學兼優的品質。

獨立人格的培養

小新記得格外清楚的是鄒翃燕在教育丁丁時常說的一句話是:“別問我,我是文盲。”而鄒翃燕是文盲麼?從獨自一人將兒子培養成哈佛高材生上來看鄒翃燕明顯是偽文盲。這也正是鄒翃燕的大智慧,要知道一個人形成良好的人格在於早期進行教育,從孩子會說話開始,父母就應該進行有意識地進行正面引導,先從使用文明用語開始,然後秩序漸進,到上小學時主要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其中包括上課認真、專心聽講、主動完成作業、不依賴父母等。建立其獨立人格,孩子的學習力和承受力才會隨之增強。

發揮愛的偉大力量

愛的教育似乎是父母父母的本能,鄒翃燕在丁丁的成長中既是老師也是摯友,在丁丁遇到人生重大抉擇的時候鼓勵和陪伴是鄒翃燕給予丁丁最重要的東西。俗話說,陪伴就是最深情的告白!要知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作為父母更多的應該給予孩子時間、寬容、理解、支持、鼓勵。

同時,父母應做好孩子的榜樣。人們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人格魅力、敬業精神就是孩子無聲的老師。一個人格平等的家庭,凡屬家中的事,孩子都有權力和父母一道商量解決,家庭成員中哪個做得不對,孩子可以提出批評。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尊重,互相學習,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長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還是傾聽孩子喜怒哀樂的首選聽眾。

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

由於丁丁先天腦癱因此在智力和協調上都比不上其他孩子,而在鄒翃燕的眼睛裡丁丁似乎與其他孩子並無差異,用筷子不利索那就付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因為鄒翃燕認為“以後一桌人吃飯,就他一個人不用筷子,別人就會好奇。他必須要跟每個人解釋自己腦癱,那會極大傷害他的自尊心。所以我堅持讓他學,”。一個學筷子的小事情就能讓丁丁明白,在學習的道路上永遠沒有捷徑,其他孩子可以做到的事情他也能做到。這樣的良性競爭意識在丁丁腦海裡已經形成,在日後沒有母親陪伴的歲月裡幫助他做出最重要的決定。

平等的看待孩子的成長

最後,在談到培養兒子的成功之道,鄒翃燕覺得兩點最重要:尊重孩子和家長的自我成長。在兒子面對重大人生抉擇時,鄒翃燕都把丁丁當成平等的“談判對手”。小新覺得這才是父母跟孩子應該存在的關系,平等關系一旦建立可以更有效果的解決問題,比如面對成績、社會關系這種相對矛盾點突出的問題時也可以有效溝通。畢竟平等關系下的溝通才最有效果。

  

最後,小新想套用朱自清的一句話:“我們希望社會上父母都負責任;沒有不負責任的父母!做父母是人的最高尚、最神聖的義務和權利,又是最重大的服務社會的機會,這是生物學、社會學所指給的新道德。 ”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