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年收「90億善款」的慈濟,會輸給賣便當的10塊阿嬤?5點比較一出大家都懂了…

提到慈善團體,相信多數人腦海多浮現的組織會是《慈濟》,畢竟以往他們以善事、做好環保的志業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但近幾年卻因過度商業化而遭受大眾質疑甚至是放大檢視,導致不少人只要聽到《慈濟》這兩字將少不了嗤之以鼻的口氣。

其實世間的大愛與善行不僅僅只有《慈濟》能做,更多時候反而是由社會上一些默默無名的小人物在行善…提到這,絕不能不提這位「窮人天使」的10塊便當阿嬤莊朱玉女。

即便年事已高、入不敷出,她仍舊堅持55年賣10塊的便當,讓當地的遊民和工人能夠飽餐一頓。然而這些善行,直到許效舜主持的《在台灣的故事》和吳念真主持的《臺灣念真情》等節目中,她的故事才在大眾眼中曝光…從而引起不少人反思,認為這種默默且發自內心的行善才是無價的真慈善。

所以當這位阿嬤在2015年2月離世後,引起3000多人前往弔唁,送這位便當天使最後一程,同時也讓人慨歎從沒見過平民百姓的葬禮有這麼多人前往祭悼。為什麼一位默默行善的莊朱玉女能贏得大眾的讚嘆與掌聲呢?反觀一個成立51年慈善團體卻遭人唾棄呢?就讓我們看看這些小細節:

「年收90億善款」的慈濟為何不敵「10塊便當」阿嬤?

2015年的內湖慈濟開發案引起人們譁然,支持與不支持的人各執其詞,你或許有聽說過「這幾年慈濟做了多少事嗎?」的確,過去幾年來在各大小的天災人禍中總能看見慈濟投入救災與提供物資,不過久而久之卻也讓人意識到為何要一再強調自己做多少善事呢?而引起大眾的反感感受…

相較之下,10塊阿嬤的善行卻是默默且細水長流,不求回報。倘若將這兩者放在一塊,將可以歸納出以下五點比較:

1、一邊是「為善欲天下知」,一邊則是「為善不欲人知」

《慈濟》屬於前者,而《10塊阿嬤》屬於後者。曾有人把慈濟比喻成直銷,認為只要有攝影機的地方就會有他們,透過《大愛電視台》向全球播送他們做了什麼善行。因此引來不少人質疑:「為何要一直播報自己做了什麼?」畢竟善的意念原是一樁美意,不過透過不斷的播報與散播,反而像是變了質的傳教,或是有種直銷的感覺,故而引起不少負面觀感。

反觀10塊阿嬤選擇默默行善,並且堅持收少少的10塊,一來是考量到受援助人的自尊心,二來也能去執行自己的善行,讓他人溫飽的同時,也呼籲他們應該要繼續追逐夢想,所以許效舜稱她為:「一位賣著夢想的行善阿嬤。」

2、慈濟的自我感覺過於良好

雖然行善是好事,不過我們一定得接受慈濟所定義的善意嗎?即便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不過老是打著「我們是為大家好、我們是為你們好」旗幟,是否讓人覺得過於強制性呢?

3、四處可以看見慈濟的Logo

不少慈善團體於放送物資與捐贈品,都會印上自家的Logo標誌。這種作法不免是在提醒著受惠人,「你要看清楚你的恩人是誰」,除了給人帶來無形的巨大壓力外,同時也是在強制性的打廣告。

4、做善事一定得揪團

只要看到慈濟人的身影,總是能看到成群結隊的一團團,不免讓人感受到難道做善事一定得揪團?

5、打著宗教(善事)的名義賺錢

除了邀人加入會員繳會費、捐款外,《慈濟》本身也推出了不少產品販售,小至吃、用大到裝飾品,尤其2015年慈濟販售的壓克力雕像「宇宙大覺者」,販售價格竟然高達33萬元,而被專業人士打臉說坊間售價僅約4萬元…

如此離譜的訂價加上年年收取近百億的善款,也難怪引起外界忍不住質疑「開口閉口都談錢」,讓人感覺真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