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股票不怕跌!巴菲特買進持有這檔35年,獲利52倍,還提供源源不絕的金流

時思糖果(See’s),巴菲特說這是他像夢幻一樣的投資,買進持有35年(計算到2007年),獲利52.7倍的標的,應該是非常夢幻。

所以他在2007年波克夏年報,把投資標的事業分類成3種:卓越、優秀、差勁(Businesses–The Great,the Good and the Gruesome)

極度卓越的投資:時思糖果投資案然後用時思糖果(See’s)當卓越投資的案例(年報原文連結),他說明了:我們花2,500萬(折合新台幣約7億5,000萬元)買下時思糖果(See’s),買進稅前本益比5倍。

1972年公司營運資本800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2億4,000萬元),年營收3000萬(折合新台幣約24億元),稅前淨利500萬(折合新台幣約1億5,000萬元),稅前盈餘佔投入資本60%。

公司營運是收現金,所以沒有應收帳款的問題,生產和賣出時間都很快,所以存貨不會太高。

2007年公司營運資本4000萬(折合新台幣約12億元),年營收3億8,300萬元(折合新台幣約114億9,000萬元),稅前淨利8,200萬(折合新台幣約24億6,000萬元),稅前盈餘佔投入資本205%。

35年間累積投入的資本是3,200萬(折合新台幣約9億6,000萬元),同時間累積的稅前盈餘是13億5,000萬元(折合新台幣約405億元),期間稅前盈餘扣除投入資本等於:135,000-3,200=131,800。「所有者盈餘」13億1,800萬元(折合新台幣約395億4,000萬元),全都繳回波克夏運用。

時思糖果(See’s)巴菲特總收益

這筆投資案投入本金2,500萬元(折合新台幣約7億5,000萬元),所有者盈餘13億1,800萬元(折合新台幣約395億4,000萬元),持有期間35年,報酬率為57.72倍,年化報酬率11.995%。

時思替巴菲特創造源源不絕的金流巴菲特說:時思糖果給了波克夏「源源不絕的金流」,沒人規定你要投資在原來的地方。卓越的公司得到龐大的報酬後把大部分的投資丟在公司裡,無法長期獲得很高的報酬率。

我看到這段的解釋有2點:1.公司本身內部可能不具備更多可選擇的投資機會。2.成長所需要的人力不足,因此要捨棄適度的成長機會,避免空有營收成長,卻不具備價值成長。

巴菲特收購企業之後,可以把得到的「所有者盈餘」拿去投資其他公司,因為巴菲特在標的選擇上,比起子公司的執行長更有彈性。

巴菲特經常用時思糖果來解釋「定價力」這個護城河。

如果巴菲特賣出時思公司年化報酬率11.995%,是只算所有者盈餘的部分。如果把時思用2007年稅前淨利,然後用15倍本益比賣出,售價是12億3,000萬元(折合新台幣約369億元)。所有者盈餘13億1,800萬元(折合新台幣約395億4,000萬元)+資產售出12億3,000萬元(折合新台幣約369億元)合計25億4,800萬元(折合新台幣約764億4,000萬元)。

25億4,800萬元/本金2,500萬元=報酬率101.92倍(雖然巴菲特不會賣出)。

希望本文能幫助你更了解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