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時不時滑手機  心理醫師:可能得了錯失恐懼症

愛時不時滑手機  心理醫師:可能得了錯失恐懼症

若你不停滑手機,擔心因少滑一陣手機,就會錯失朋友圈的動態或消息,若你或身邊朋友出現此現象,可能是患上錯失恐懼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若出現此症狀有必要自我調整,因長期性出現這種症狀或將導致患上憂郁症或焦慮症。

廣告

在網絡發達的年代,只要一架智能手機就可與遙遠的親朋戚友聯系上,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加上各樣的社交網絡平台出現,朋友們時常將本身的動態及心情上載到社交平台分享,我們也習慣滑手機及刷社交網絡平台,以獲知朋友們的最新狀態。

根據維基百科,一種由患得患失所產生持續性焦慮,患上此現象的人士,總會感到別人在自己不在時經歷了什麼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種焦慮被描寫為想與別人的動態,保持著至始至終關注的渴望。

無法參與而焦慮

臨床心理治療師楊詩涵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指出,錯失恐懼症目前還未歸類為一種心理疾病,但其算是一種焦慮的心情。

廣告

此理論是於2004年開始被提出,當時專家的觀察發現,一些人會因別人經歷了一些東西而沒得參與時,產生焦慮。如大學生在上課讀書,而其朋友則開派對,對方會因無法參與而焦慮。

她說,這套理論被提出時,是網絡社交平台剛剛萌芽的時期,因此錯失恐懼症的問題並不明顯。惟隨著網絡越來越發達,智能手機的普遍、社交網絡媒體的普及,錯失恐懼症的現象就越來越明顯。

她解釋,手機越來越普及及方便,人們只要拿出手機打開社交網絡軟件,就可關注朋友圈動態及消息,這也導致人們無所事事時就會拿出手機刷屏。但一旦過度使用手機,就會上癮,成為生活習慣,一旦沒有手機或網絡,會覺得不自在,因此,如今錯失焦慮症現象越來越明顯。

她說,部分人士會擔心少刷一陣社交網絡平台,或許會錯失朋友圈的動態及消息,甚至錯過一些資訊或新鮮事物。

“為了不讓自己錯失朋友圈的任何訊息,他們會時刻刷社交網絡平台。”

她指錯失恐懼症目前還未被定義為心理疾病,但若長期陷入錯失恐懼症現象的人士,會影響生活作息,或演變成焦慮症及憂郁症等心理疾病。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