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花10分鐘做10個動作,讓你輕鬆一整天,有元氣有活力!

每天早上早醒10分鐘做10個簡單的動作,對健康大有裨益,凡堅持做必見成效!

要想老得慢,從現在開始加強鍛煉吧!

  

1兩手對搓一分鐘

手掌快速對搓300次,刺激手掌的經絡穴位可通六經、強化內臟、調和陰陽之氣。

可治療肩痛、眼睛疲勞。

  

2手指摩頭一分鐘

手指由前額深摩頭頂至腦後,以每秒2~4次的速度,促進腦部血液回流,使髮根得到充分營養,頭髮黑且光澤。

3輕揉耳輪一分鐘

雙手指輕揉左右耳輪至熱,舒適為止。

有通經散熱、保健聽力的作用,尤其對耳鳴、目眩、健忘有防治功效。

 

4轉動眼睛一分鐘

眼球順時針和逆時針各轉動30次,可提神醒目,有強化眼肌、防治慢性角膜炎、近視眼等功能。

5拇指揉鼻一分鐘

雙手拇指上下揉鼻50次,可祛風雍塞,開肺竅,對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甚至對心臟病、動脈硬化症都有防治功效。

   

6叩齒捲舌一分鐘

輕叩牙齒,可使牙根和牙齦活血,捲舌可使舌活動自如,增加其靈敏度。

  

7輕按肚臍一分鐘

用雙手掌心交替順時針揉摩肚臍,可通暢胃腸之氣,促進消化吸收。

    

8收腹一分鐘

反複收縮,促進血液循環。

9伸屈四肢一分鐘

仰臥時血流速度慢,血液存留四肢過多,通過伸屈運動,使血液迅速回流,供給心腦系統足夠的氧與血。

  

10蹬摩腳心一分鐘

仰臥以雙足跟交替蹬摩腳心,可引導腎臟虛火及上身濁氣下降,並能清肝明目,對治療神經衰弱、失眠、耳鳴等均有療效。

     

每天一次,你絕對可以多活十年

1腰部腿部運動:九十、一百八十度

功能:增加身體柔軟度、腹部收縮、以及筋骨伸展。

  

2肩部運動:聳聳肩呀縮縮頭

功能:消除肩部酸痛。

   

3手腳運動:右手拉左腳

功能:加強心肺功能及身體柔軟度。

   

4眼部運動:上看下看,左看右看

功能:消除眼睛疲勞。

  

5頸部運動:脖子扭一扭

功能:預防頸部酸疼、恢復頭腦清醒

   

6運動前伸展操:帶球上籃

功能:運動熱身,避免運動傷害。

  

7伸展運動:活動筋骨

功能:促進身體血液循環、以及鬆弛緊張的肌肉。

  

8桌前運動:柔軟重現

功能:恢復以及保持身體柔軟性。

  

9蹲踞拉伸運動:朝氣蓬勃

功能:增強腰力、鍛鍊腳趾、提高身體的平衡力、及加強內臟功能。

 

來源來自網路

往下看更多精彩內容:腦科學家洪蘭教授為你揭秘: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3個方法,讓孩子更聰明

每 一個家長都有一個願望,就是寶寶聰明,智商超群。

因此自打他一生下來,各位寶媽寶爸就制定一系列的聰明寶寶育兒計畫,

比如堅持母乳餵養、吃促進大腦發育的事物、參加興趣班、早教培訓班…… 

   

今天跟家長們分享著名的教育學家、

腦科學家洪蘭教授講的很簡單的三個方法,讓你的孩子越來越聰明!  

   

01.父母不能打孩子,特別是打孩子的頭部

中國人很喜歡打小孩,這一點是我怎麼也想不通的事情。 

我曾經去過一個政府部門,這是全市只有幾個人能考進來的地方。

有一個聽眾,他告訴我說,他的孩子一歲兩個月,

被他打了以後,孩子會害怕會哭不要他抱。 

我就花了半個小時去跟他講,不要打孩子,孩子還那麼小,

話都說不出來,你打他幹什麼呢?

等我演講完了,剛從會場出來,他就追出來,

高聲地問我:「那幾歲可以開始打呢?」

我想從大腦科學的角度,來解釋一下為什麼不要打孩子。  

我們大腦裡有個部分叫前腦,也叫做總裁腦。

我們的計畫,情緒控制,策略都是前腦負責控制的。

前腦一旦受傷,人格可能改變。 

所以我常跟家長講,不管孩子考試考的怎麼樣,絕對不能拎著孩子的頭去撞牆。

因為大腦的每個部分都很重要。 

   

比如下圖中紫色和灰色交界的地方,是聽覺皮質。

中國人特別喜歡打小孩耳光,你把他打傷了聽不見了怎麼辦呢? 

    

大腦結構圖 

    

因此,父母不能打孩子,特別是打孩子的頭部。

因為,這可能造成孩子大腦生理機制的損傷。

而大腦一旦損傷,人就會在生理機制上遭遇障礙,

日後再怎麼通過後天的教育努力,希望也是非常渺茫的。 

    

02 .人的大腦神經細胞會再生 

三歲定終生這種話是不對的  

從大腦發展的角度,每個人的神經是具有可塑性的。

海馬回的神經細胞再生,大腦的神經連接不停在改變。

學習的時候,神經迴路會加強。 

   

海馬回的神經細胞再生,大腦的神經連接不停在改變 

有位89歲的老人家患鼻咽癌,

治療他的時候需要注射放射性的藥水,以便追蹤癌細胞的擴散。

注射三天後,老人家就過世了。

經家屬同意解刨大腦,就發現齒狀回這個地方是發亮的,

這表示他在注射完放射性的藥水後生長出了新的神經細胞。

   

1998年的這個實驗非常重要,是醫學界的革命性的發現,

但更重要的意義還是在教育領域。

人的大腦神經細胞會再生,所以三歲定終生這種話是不對的。

同時,我們也要知道,沒有所謂的「輸在起跑線」。

我們的人生是一個馬拉松,我們的孩子是要走到終點的。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如果學的慢一點,沒有關係。

人家的孩子練一次,我們的孩子可以練一百次,總是能學會的。 

   

有這樣一個實驗:

將同一窩出生的老鼠,隨機分成兩組,注射放射性的藥水。

一組老鼠被設計走比較簡單的迷宮,

另一組老鼠被設計走比較難的迷宮,走出來後才會找到東西吃。 

三個月後,老鼠們發育成熟。

經解剖發現,走較簡單迷宮的老鼠的大腦神經細胞比較少,

而另一組走較困難迷宮的老鼠的大腦神經細胞較多。 

    

學習是「學+習」。

開竅慢的孩子,只要堅持學習,就能變得聰明。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西漢.戴聖《禮記·中庸》

    

意思是:別人學一次就會了,就學他一百次;

別人學十次就會了,就學他一千次。

如果真能照這樣子去做,雖然再笨,也會變得聰明,

即使再柔弱的人也會變得堅強。 正所謂「勤能補拙」。 

有的人生來就知道它們,有的人通過學習才知道它們,

有的人要遇到困難後才知道它們,

但只要他們最終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樣的了。

人生是馬拉松,爭的是終點,不是起點,要跑到終點才是贏家。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捩點。 

   

03 .情緒,是改變大腦最快的工具  

孩子有一生的時間需要學習,不需要催他,也不需要急於一時一刻,

但是情緒處理不當,會使孩子厭惡上學,甚至產生負向人格。 

經常打罵孩子,引起不好的情緒,會改變孩子的大腦。  

    

汶川地震以後,曾經有一個很重要的實驗。

在地震發生25天之後,用核磁共振儀掃描受災人員的大腦,

發現主管情緒的大腦部分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所以,我們看到,情緒可以極大地改變大腦。 

汶川地震後倖存者腦部變化 

   

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的媽媽寫過一本非常棒的書。

書中,她說到自己從來不曾因為兒子大提琴拉得不好就去打他。

她說,如果孩子挨了打,他就會從此對大提琴產生恐懼,

就可能再也不會去摸琴,他也就不會成為知名的大提琴演奏家。

所以,孩子會因為恐懼而不去做一件事。

你因為孩子數學不好打他,結果他看到數學就恐懼,

越恐懼越不敢學習,結果一輩子都可能學不好數學。

這是個很重要的觀念: 孩子只要喜歡就會去做,而感到恐懼時就會逃避。 

拿學習這件事來說,主動的學習才有用,被動學習沒有用。

孩子想學,偷著學學得最快。 

    

有的時候,你認為孩子具有某個缺點,

這個時候也不要輕易去改變孩子,尤其不能讓孩子有情緒障礙。 

如果一個人每天都在想不好的事情,負面情緒就會放大。

大腦產生觀念,觀念引導行為,行為產生結果,結果改變大腦。 

    

04.允許孩子犯錯 

讓他從錯誤中學習經驗  

如何對待孩子犯錯?

正確的答案: 我不要求你完美,我要求你學習。 

當你犯錯時,重要的不是這個錯誤有多糟糕,或者是不是你的錯,

重要的是,要將錯誤轉換成一個經驗。 

很多家長說,我的小孩喜歡說謊,說謊就要打啊。

其實,道理應該反過來,你不打他,他是不會跟你說謊的。 

因為在人的大腦裡,說真話的時候會用比較少的血,

而說假話的時候,需要編很多細節,不然就穿幫了,所以說假話要用較多的血。

而我們的大腦則是天然傾向於用較少的血。

也就說,大腦更愛說真話。 

   

另外一方面,當你允許孩子犯錯的時候,

孩子對於別人的過錯也會表現得比較寬容。

這個寬容心就是我們大人養成的。

如果我們對錯誤趕盡殺絕,不允許孩子犯錯,他就會想盡辦法去欺騙你。

愛因斯坦說過:「不曾犯過錯誤的人,表示他從未嘗試過新的事物。」  

允許孩子犯錯,讓他從錯誤中學習經驗,只有這樣才能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4個雙胞胎的大腦圖顯示: 

同一個父母帶,同樣的教育方式, 但是大腦結構卻顯示不一樣 

上天是很公平的,空間能力好的人往往語言能力不怎樣;

語言能力好的,空間能力常較差。

也就是說,大腦是個有限的資源,

很少人得天獨厚樣樣都好,所以我們不必去苛求孩子。 

            

愛因斯坦的腦在他離世後捐了出來,並做了詳細的分析,

發現他在掌握空間的頂葉聶葉交會處的確比別人大15%,他的腦細胞也比別人多。

但是愛因斯坦到三歲才會說話,如果生活在現在,會被認為語言遲緩,

他的私人書信及日記被公佈後,有人認為他是閱讀障礙者。

他的右腦比較發達,很可能跟他左腦功能不甚強,

他自然地去用他最擅長的腦去處理訊息有關。

 因此,家長不能總是將自己的孩子貶低到塵埃裡,

總是貶低孩子,有一天孩子就會真的低到塵埃裡。

父母應該順其自然,要教會孩子瞭解自己的長處,接受自己的短處。

重要的是有什麼能力,而非缺乏什麼能力。

用欣賞的眼光,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能力,

不斷進步,建設屬於孩子的正向循環。 

05 .孩子的自制力是成敗的關鍵  

曾經有實驗追蹤1970年4月出生的17000名嬰兒到2008年,這些嬰兒已經38歲時。

研究結果顯示: 決定他們成敗關鍵因素是自制、正直和毅力。  

成功的人不是最聰明的人,而是最有毅力的人。 

    

舉個例子:小提琴大師與生手的大腦對比發現,

這兩者大腦裡面構造不一樣,是因為小提琴大師每天的反復練習造成的。 

勤能補拙,著名的「一萬小時原理」 也就是這個道理。 

   

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制力?最好的辦法是給孩子制定規則和底線。 

規則和底線不會讓孩子感到難受,因為他需要知道什麼情況是底線,

會得到怎樣的回饋,這樣才會有安全感。 

在規則以內,他的活動是自由的。

但是如果沒有規則,他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踩到底線。

   

我們前面也說過,小孩子最害怕沒有安全感。

今天家長打牌贏了,心情好,給 小孩子一百塊。

第二天,打牌輸了,看見小孩子就生氣,打他一耳光。

這種就太可怕了,因為家長的行為他無法預期,就會無所適從。

孩子是通過別人管理才能學會管理自己,沒有外在的控制就不會有內在的自制。 

   

如果你要去市場,事先就要和孩子說好,只能買一個玩具。

 

去了以後,選他喜歡的一個玩具。

可是市場會把糖果、口香糖等都擺在結帳的地方,

小孩子一看到就可能要鬧了,要買糖。這時候怎麼辦? 

我們可以借鑑美國媽媽的一個做法。

美國媽媽把孩子抱出去,放在汽車安全座椅上,

等待他哭完,平靜下來,再和孩子講道理。 

   

我們做過實驗,兩歲的孩子哭兩分鐘,五歲的孩子哭五分鐘沒有問題的。

小孩子沒有那麼傻的,不會哭給空氣聽。

孩子是知道是非的,他只是要測驗你的底線在哪裡。 

父母所制定的規矩和限制並不會讓孩子感到難受,

相反的,這會形成一種規矩,讓他們有安全感。 

孩子最怕的是,家長今天和明天立的規矩不一樣。 

   

06 .要想孩子學的好,需掌握這三大法寶  

法寶一:遊戲  

現在很多家長有著深深地焦慮,總是想讓孩子多學點。

小小的嬰兒,從搖籃裡一醒過來就開始放英語錄音給他聽。

其實,遊戲才是學習的好夥伴,而最好的遊戲就是和同伴玩。 

大家可以仔細想一想,哪怕是會說話的機器人,

按下按鈕,它也只是會說「Hello」,

再按一下按鈕,會說「How are you」。

但是人不一樣,孩子跟朋友玩的時候有各種可能性,

我們甚至看到兩個孩子沒有任何的玩具就玩對方的手。 

我們有些家長對待孩子,總是希望他不要去玩,最好20個小時都在念書。

這其實是不對的。

遊戲不是學習的敵人,是學習的夥伴,是大腦成長的營養劑。

兒童遊戲時,會產生一種特殊的物質,

這種物質經過提取後,能幫助神經分叉快速地生長。

孩子遊戲的時候,想像力在發揮,而想像力是創造力的根本。

會玩的孩子其學業成績也會比較好,EQ高。

如果你太兇,就沒有人喜歡跟你玩,太懦弱別人就要欺負你。

這些都可在遊戲中感悟習得。

通過遊戲,孩子可以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在集體中成長。 

小時候不會跟別人玩的孩子,長大後只會玩電子遊戲,

因為只有電玩這種沒有生命的玩伴,

能夠忍受孩子重複、不合理的咒駡和毆打而不離去。 

  

法寶二:運動  

人在運動的時候,人的大腦會產生三種神經傳導物質:

多巴胺、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

  

我 們知道,醫生給多動症孩子開的藥叫利他林,

是為了增加患兒大腦的多巴胺,增加自控能力。

對憂鬱症的患者,醫生會開百憂解,

是為了讓患者大腦的血清張素增加,因為血清張素可以鎮定情緒,有助於緩解焦慮。

而正腎上腺素的作用就是使人比較專注。

其實這些藥物帶給人的東西,通過運動就可以得到。 

並且我們通過實驗發現,

一直運動的老鼠的海馬回比沒有運動的老鼠的海馬回大15%,其重量多了9%。

在對老鼠的研究中,一直保持運動的兩歲的老鼠——

相當於人類90歲,它的大腦和6個月的老鼠一樣年輕。 

所以,小孩子在運動後去做功課的效果是最好的,

因為運動後,大腦會分泌大腦的營養素BNDF——其可以促進神經細胞長出新的分支。  

此外,運動還使大腦年輕。

有運動的二歲老鼠大腦與六個月大的老鼠一樣年輕,

有運動的老鼠大腦遭活性氧氧化分解的脂肪與DNA比較少。 

法寶三:廣泛地閱讀 

腦科學研究發現,大腦的可塑性是終身的,

人終其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經驗而重塑他的大腦。

閱讀是最快的吸取資訊的方式式,

眼睛一分鐘看字668個字,說話最快一分鐘250個字,閱讀比說話快3倍。

同時,閱讀改變大腦。

   

大家知道我們跟黑猩猩98.5%的基因是相同的,有1.5%的基因不同。

曾經有一次我們研究所的博士班考試題目就是:

從演化的觀點來解釋,為什麼我們跟黑猩猩的基因只有1.5%是不同的,

可是我們和黑猩猩的現狀卻有如此大的差異? 

差異在於我們有文字的傳承,我們有閱讀的能力,

我們是所有動物裡面唯一能夠享受到祖先智慧的動物。

牛頓說,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閱讀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的背景知識決定你所看到的東西。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多讀課本就夠了。

錯!我用一個實驗來證明背景知識很重要。 

大家看這張圖,上面有12、13、14三個數字對不對?

但是當圖中出現了A和C的時候,你認為中間的那個是13還是英文B?

同樣的訊息,因為你的背景知識不懂,所以你的解讀就會不同。

  

背景知識對理解的影響 

  

閱讀可以將別人的經驗內化成自己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學習無限的知識。

那麼,如何增加閱讀能力呢?

大量閱讀課外讀物才是真正增加閱讀能力的方法。

 要讓孩子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因為凡是走過都會留下痕跡,

廣泛閱讀會促進增加一個人的背景知識,

背景知識,決定了你所看到的東西。 

來源來自網路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