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娃「假近視」險些戴上「真眼鏡」 半數家長不知驗光前需「散瞳」

8歲娃“假近視”險些戴上“真眼鏡” 半數家長不知驗光前需“散瞳”

武漢晚報 2019-08-27 09:11

圖片

漢陽愛爾眼科醫院視光中心技術主管馬麗娜為小朋友做檢查

三次驗光得出3組不同數據,8歲男孩被建議佩戴250度近視眼鏡,不料到醫院檢查後劇情反轉,孩子雙眼視力均正常。專家提醒,兒童驗光一定要在散瞳狀態下進行,才能反映出真實的屈光度數。

8歲男童眼疲勞險些“被近視”

8歲的洋洋是一名二年級小學生。暑假使用電子產品較多,擔心洋洋近視了,昨天父親李先生帶他就近找了一家眼鏡店驗光。

“第一次驗光顯示,洋洋左眼視力正常,右眼近視425度;第二次驗光結果略有出入,左眼視力正常,右眼近視400度。”李先生說,為了謹慎起見,洋洋又進行了第三次驗光,結果左眼仍然顯示視力正常,右眼近視度數卻變成了250度。三次驗光結果為何出現這麼大的差距?店員告訴李先生,孩子因為眼睛睫狀肌調節能力較強,會導致驗光數據上下波動。針對這種情況,通常參考最小數值為孩子配鏡。

店員的解釋並不能使李先生信服,他隨後帶洋洋來到武漢艾格眼科醫院。醫生並不著急為孩子做檢查,而是先給孩子滴了散瞳的藥水,之後驗光得出的數據證實,洋洋雙眼視力均正常。之所以出現看東西吃力的情況,是因為用眼疲勞導致了假性近視。

武漢艾格眼科醫院斜弱視與小兒眼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金小琴介紹,少年兒童由於眼睛睫狀肌活躍,每眨一次眼就有可能得出不同驗光數值。使用散瞳眼藥水的目的,就是讓孩子的睫狀肌松弛下來,以便得到最客觀的驗光數據。

微調查發現半數家長不知驗光前需“散瞳”

“知不知道小朋友驗光前需要散瞳?”記者在家長群隨機調查20位家長,僅9位表示知曉,11位家長表示不知情。

“我有一個侄女7歲多,最近看東西總是眯縫眼,懷疑近視了,能不能帶她到您這兒驗光配鏡?”25日,記者走進塔子湖地鐵站附近寶島眼鏡店咨詢,對此店員建議記者帶伢到醫院檢查,“小孩子驗光前需要擴瞳,我們這邊沒有這些設備”。

在另一家“百視通”眼鏡店,店員答復可以帶孩子來檢查一下。“聽說小孩驗光前需要散瞳?”面對記者的追問,店員表示,可以先驗光看孩子是不是近視了,如需配鏡的話可以到醫院進一步散瞳驗光。

那麼,孩子沒有散瞳就驗光配鏡的情況究竟多不多?對此,漢陽愛爾眼科醫院和武漢艾格眼科醫院專家一致表示比較多,在遠城區和周邊地市州多見,一方面這些地區眼視光專科醫院比較少,不像去眼鏡店那麼方便,另一方面家長對這一常識的知曉度不高。

配鏡不合適有可能“弄假成真”

假設並未近視的洋洋真的佩戴了250度的近視眼鏡會怎樣?金小琴表示,那就有可能“弄假成真”,導致近視的發生。事實上,類似事件在臨床並不少見。

萱萱今年12歲。三年前,她被家長帶到漢陽愛爾眼科醫院就診時,戴著啤酒瓶瓶底厚的眼鏡。“小孩入學第一年就開始近視,每年增長100~200度,現在已經近視500度了。”萱萱媽媽焦慮地對醫生說。

國家一級視光師、漢陽愛爾眼科醫院視光中心技術主管馬麗娜詳細檢查後為萱萱佩戴了角膜塑形鏡,這是目前國際公認唯一可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視的方法。從2017年到2019年,萱萱定期復查,每年近視增長均在25度以內。由此倒推可以判斷,孩子當年佩戴的眼鏡明顯不合適,這才導致了近視度數飛快加深。

馬麗娜介紹,驗光分主覺驗光和客觀驗光,其中主覺驗光主要是醫學驗光,其中涉及到十幾項檢查,除獲得客觀的屈光數據以外,還可以根據儲備遠視的情況,准確預判孩子日後會不會近視。眼鏡店由於不具備操作資質,則只能在客觀驗光(主要是電腦驗光)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插片試鏡,確認視力情況和舒適度後配鏡,部分鄉鎮眼鏡店甚至僅憑試戴眼鏡的主觀感受確定度數。針對這一現象,專家一致建議,12歲以內青少年,初次配鏡務必到正規醫院做檢查。(記者武葉 實習生朱夢琪 通訊員張巍 吳曉敏)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