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美追殺!陸晶圓大咖暴賺3倍 台積電叛將又立功

大陸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12日發布第三季財報,季營收為8.165億美元、年減 4%,毛利達1.70億美元、年減 2.7%,純益1.15 億美元,更是年增333.5%,市場先前也分析,台積電叛將梁孟松是帶動中芯晶圓製程發展的最大功臣。

先前傳出,歐洲最大的半導體設備供應商荷商艾司摩爾(ASML)要出貨給中芯的極紫外光刻(EUV)設備,訂單出貨狀況被改成「等待後續通知」,外界原本猜測是美國政府插手,但ASML表示,是為了遵守《瓦聖納協議》,須等待荷蘭政府審核出口許可,才能出貨中芯。

不過,EUV機台的晶圓製程須達到5奈米以下,中芯雖胸懷大志,但目前中芯仍專注在14奈米製程,今年底至明年初,也會有更多的12 奈米設計定案出爐。

中芯在12日晚間發布第三季財報,雖營收與利潤較上一季比較各有上升、下滑,但獲利年增333.5%為財報一大亮點,主要是大陸半導體需求帶動,因為受到美國貿易禁令影響,讓陸企決定逐步去美化,中芯作為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受惠程度更是明顯。

此外,根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MIT Technology Review)》於8月份曾分析,中芯在2018年宣布突破14奈米FinFET製程,也在今年打造出大陸首顆FinFET製程晶片,今年出貨貢獻逐漸起色,更追上台積電在南京 12 吋晶圓廠16 奈米製程。評論更是指出,聯合首席執行長梁孟松是最大功臣。

梁孟松原為台積電前研發處長,之後跳槽至南韓科技大廠三星電子幫助其發展14奈米製程,時任台積電董事長的張忠謀也相當無奈又惋惜。

不過,梁孟松的出現,的確為中芯帶來巨大影響,在短短不到10 個月時間,中芯陷入3年發展困境的14 奈米製程獲得突破,並以14奈米FinFET製程、12奈米加強FinFET製程。

以及第二代FinFET製程、為N+1 技術世代,未來應用領域包括處理器、車用電子以及AI運用等,讓中芯發展隨著大陸5G、AI時代來臨,營收也更讓市場可期。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