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日本動畫大問題愛用外文卻總是用得很隨便,作品間的意識差很多

日本動畫已經成為國際化的一大產業,世界各地都有動畫迷,然而一位住在德國的日本作家雨宮紫苑最近撰文批評,日本動畫的內容其實根本沒有邁向國際。她認為日本動畫一直以來都是站在日本的角度看世界,即使故事的舞台都在國外也一樣,不但對外國文化的認知錯誤百出,愛用外文元素卻連外文都說不好更是奇怪到了極點,她還舉出《鬼滅之刃》的伊斯蘭音樂炎上事件,以及《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的角色配音,比較動畫製作組對於外國文化的意識差異啊……

「住在德國的作家認為“日本動畫很厲害卻又很遺憾”的理由,《鬼滅之刃》也一樣……」

住在德國的日本作家雨宮紫苑最近在講談社的網絡雜誌“現代ビジネス”發表這篇文章,以一位動畫迷的角度批評日本動畫的缺點。文中首先稱讚了一番日本動畫有多麼厲害……

「在德國的Netflix可以看到這麼多日本動畫作品,豈不是超厲害的嗎?」

稱讚完就可以開始批評了,雨宮紫苑最受不了的是……

「日本就沒有一個會說英文的工作人員嗎?」

「咦,他剛才說的是英文嗎?發音太爛完全沒察覺」

「這個文法錯了耶,沒有工作人員懂英文嗎?」

「簡直像用日文片假名拼得文一樣(笑)」

雨宮紫苑批評日本動畫每當出現角色秀英文耍帥的劇情,英文發音卻常常破得讓人傻眼。類似的問題不只是英文,德國人角色說的德文連正統德國人也聽不懂,還有德文信出現文法錯誤,以及去年《鬼滅之刃》發生的炎上事件。再再體現日本動畫喜歡使用外文與外國文化,卻又不深入了解的問題……

「大家知道最近完結的《鬼滅之刃》雖然紅到全年銷售量超越《海賊王》成為第一,也因為動畫原聲帶發生不恰當使用伊斯蘭教音樂,引發停賣、回收的騷動嗎?其實2015年,動畫《流浪神差》也發生同樣的事件,簡而言之就是不理解伊斯蘭教又用了人家的音樂,會造成這種結果可想而知了。」

「把外文與外國文化當成一種“潮”當然會引發這種問題,因為語言本身就帶有某種涵義,本來就該先了解意思再使用。如果想使用外國的語言和文化,我覺得用心是必要的。就好比我們發現外國人搞錯日文的意思,會覺得這是家常便飯,但是外國人一旦能夠正確使用日文,我們也會感到很開心」

並非所有日本動畫都有這種問題,最近讓雨宮紫苑很感動的一部作品是

「堪稱做得很完美的是《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原本《名偵探柯南》出現英文的頻率就很高,這部的舞台又在新加坡,講英文的場面自然更多了,尤其是新加坡人角色的英文台詞量。」

「替劉裡昂配音的山崎育三郎在高中曾經去美國留學1年,發音十分道地。替張瑞秋配音的河北麻友子原本就生於美國,講英文都比日文還擅長。這就是我想說的,要讓母語是英文的角色登場,就該請會講英文的人或是學過英文的人來配音。如此一來便不會造成重要的場面被日式英文給糟蹋,還能保有世界觀,又能尊重他國的文化和語言。(雖然劇中狂炸新加坡的大樓)」

劇中關鍵角色劉裡昂是新加坡人,如果講一口日式英文……

雨宮紫苑在文章最後強調自己不是批評日本動畫「嘲弄」外國人,而是單純認為要將角色設定成哪國人,就該演出哪國人的樣子而已

「我明白這些現像其實不是刻意嘲弄外國人,好比中國人語尾常常會加啊魯這種不真實的設定,難道要說《亂馬1/2》的珊璞,或是《銀魂》的神樂都在嘲弄中國人嗎?應該也不對吧。」

「而像《七龍珠》(Dragon Ball)、《死亡筆記》(Death Note)難道也要用道地英文發音嗎?爭論這種事情根本沒有個結果,我也不是打算要雞蛋裡挑骨頭,何況觀眾主要還是日本人,也能搬出“創作自由”這個無敵的理由。」

「我只是想說,作品中既然提及真實存在的外國語言或文化,作為藉用的一方自然也該表現敬意才對。使用外文就盡量講究正確的文法語發音,外國人角色也確實描寫成真的像是“那一國的人”就好。」

「正因為很多外國人會看日本動畫,製作動畫的時候也該抱有“那個國家的人可能會看到”的心態,如果沒辦法拿出同理心,就不該使用別國的語言或文化。」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