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是什麼?那些頻繁出沒在ACG圈子中的KY怪是如何養成的?

KY,源自於日語"空(K)気が読(Y)めない",直譯過來是"讀不懂空氣",常常用於形容那些不合時宜的發言,而作出這種發言的人則被稱為"KY怪"。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遇到過KY怪,而且還不少。

但要說KY怪出沒最頻繁的地方,那毫無疑問就是網絡社交環境,因為在大家互不相識,甚至不用面對面的交流環境中,許多人就會開始毫無顧忌地"暢所欲言",於是也就催生出了數量眾多的KY怪。

這種情況如今也普遍存在於ACG圈子中,包括但不限於大家十分熟悉的彈幕系統、社交論壇等等地方。

而且早在KY這個詞傳入中國之前,KY怪就已經遍地都是。

談到這個話題,首先就要提到這個手游時代裡遍地叢生的海豹玩家,其中的"騎臉型"海豹更堪稱是KY怪中的佼佼者。

就拿之前形勢一片大好的新遊《明日方舟》作為例子,這款遊戲的抽卡機制、角色強度設計、極短的每日遊戲時間、以及數量龐大的玩家群體,簡直就是最典型的海豹溫床。

抽卡幾乎是手游的永恆話題,也是海豹的主要活動場所

不難發現,海豹玩家普遍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什麼遊戲火了他們就去玩什麼遊戲,並且優先考慮的不是熟悉遊戲機制,也不是如何規劃自己的遊戲進度,而是用最快的速度把前期贈送的氪金道具弄到手,然後使勁抽卡。

完成了這一步之後,絕大部分的海豹都會當場夭折,拋下一句"辣雞遊戲"之後憤然棄坑,又或是就此退化成豹子頭非洲人。然後那極少數進化成功的海豹,就會跳到每一位玩家臉上,開始收穫他們的"遊戲體驗"。

《明日方舟》在橫向對比中不算太低的六星出率,可以快速刷初始號的新手折扣蛋池,再加上公開招募系統,以及對隨便玩玩的海豹玩家而言十分友好的低時間成本,簡直就是量身訂造的海豹生態圈。

B站知名《明日方舟》Up主卡特亞,在調侃自己"熊三萬"抽卡沉船時的KY彈幕

然後再來看看動畫彈幕中的KY,你就會發現KY怪的種類和數量遠超想像。比起海豹玩家用了十多年還是樂此不疲的"萌新出了這個,好用嗎",影視作品中的KY形式更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見不到的。

首先比較典型的一種,就是有人突然開始說一些其他觀眾根本不關心的"題外話",這種形式的KY幾乎可以出現在任何動畫的彈幕中,並且又以日常番最為常見。

例如在芳文社的百合職(日)場(常)作品《New Game!》的第二集中,劇情用上了老掉牙的日本法例梗"20歲才能喝酒",這時候就十分莫名其妙地冒出了一些自豪地說著自己多少歲開始喝酒的彈幕。

這些看似和劇情內容相關的彈幕,實際上卻在說著一些其他觀眾絲毫不關心的問題,這就像是在一片阿偉亂葬崗中,突然冒出了幾個在路邊喝酒的小學生一樣。

《New Game!》中的KY彈幕,以及忍不住吐槽他們的觀眾

但要說動畫作品裡最KY的彈幕,或者說最KY的話題,那還得提到那些完全錯位的邏輯討論。

自從日本ACG的爽片文化興起之後,日漸沙雕的劇情終於是讓觀眾忍無可忍,再加上國內各大Up主不遺餘力地吐槽那些劇情過於智障的新番,漸漸地就培養出了一批劇情邏輯警察,而他們在查案的時候,常常查著查著就"過界"了。

比如在七月新番《彼方的阿斯特拉》中,包括原作黨在內,就有不少人批評第一集裡手牽手搭人橋把男女主角救回來的一幕,只因有人指出在原作裡是將繩子扔出去一筆帶過的。誠然,在宇宙空間中搭人橋明顯風險更高,也更不合理,然而動畫中這種改編的出發點,比起合理性,往往會更加註重表現力與感染力。

也許是和《你遭難了嗎?》處於同一檔期的緣故,部分觀眾在看《彼方的阿斯特拉》時似乎在有意無意地往"硬核求生"的方向上靠攏,殊不知這兩部作品的精神內核是完全不同的。

導致這種情況的最大原因,是《彼方的阿斯特拉》在第一集裡並沒有體現出真正的精神內核,但奇怪的是,你卻可以發現有許多原作黨在都批評這一改編。

對於一部只有五卷的短篇漫畫作品而言,很難想像有自稱原作黨的讀者會不知道故事的後續發展,而在了解過這部作品的精神內核之後,卻還回過頭來吐槽科學幻想在科學邏輯上的合理性,那就是一種再典型不過的KY發言。

在討論劇情邏輯時,部分觀眾會忽略這麼一個問題——這部作品的劇情邏輯,是建立在必然性還是偶然性上?

這個問題在比較極端的作品中一般不會發生,例如講究合理性的推理作品,以及講究讓讀者意想不到的架空類幻想作品,因為它們要不就有著嚴謹劇情邏輯,要不就誰都知道這個故事當不得真。

然而還有一種作品是處於這兩者之間,《彼方的阿斯特拉》就是這樣一個同時建立在必然性與偶然性上的故事,它有著一個必然的起因,卻又有一個充滿偶然的過程,其中真正值得讀者去較真的,則是必然性背後所反映的精神內核。

任何人都可以在討論中調侃那些偶然因素,但如果有人一本正經地將這些因素批判一番,那麼恭喜你,這裡又發現了一隻野生的KY怪。

文:Lock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