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不得用孩子才害了他!(附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

01

前段時間,朋友跟我吐槽,說現在生孩子有啥用,好吃懶做的。平時下班回家,讓他幫忙倒杯水都不樂意。

我問他,有沒有做過這樣的事:

因為感覺孩子在幫倒忙,就讓他待在一邊?

或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不捨得讓他動手,自己包攬一切?

問題拋出來,朋友沉默了。

教育學家早就發現,孩子天生就有想幫父母的意願。之所以會變成貪圖享受、散漫的模樣,其實有很大責任都在父母身上。

在孩子需要學做家務的年齡,不去認真引導,當他們長大了再去抱怨,這是為難孩子,更是為難自己。

捨不得用孩子才害了他!(附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

02

美國育兒專家伊莉莎白·潘特麗,曾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設計了一份詳細的《兒童學做家務事年齡表》。

我們把它分為兩個階段:0-5歲,5-12歲以及12歲之後。每個階段,父母教小孩做家務都有一個致勝點。

9—24個月:給孩子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讓寶寶把髒尿布扔到垃圾箱裡……

2—3歲:自己刷牙、使用馬桶、睡前整理玩具、把垃圾扔進垃圾箱、幫忙拿取東西,把衣服掛上衣架、澆花;

3—4歲:除了以上技能外,還要喂寵物、睡前幫忙鋪床、飯後把碗盤放到廚房水池裡、把疊好的乾淨衣服放回衣櫃、髒衣服放到裝髒衣服的籃子裡;

4—5歲:準備餐桌、飯後把餐具放回廚房、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歲之前,父母最容易遇到的問題是,由於孩子要學會的家務活非常簡單。因此,很多人覺得,教孩子做,還不如自己動手來得方便。

然而,學齡前是引導孩子開始學做家務的最好時機。

這個時候,我們的「命令」要簡單明瞭,讓孩子能聽得懂。

比如,讓孩子「整理餐桌」,這樣的話說出來,孩子是不明白究竟該怎樣做的。如果你

說「吃完飯記得把碗筷送到廚房的洗碗池」,那一下子就簡單了。

陪孩子看動畫片時,我們也可以有意地引導他們,去注意做家務活的鏡頭,這樣,效果會很不錯。

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在旁邊看好孩子,一是及時糾正,二是防止意外。

過了5歲之後,就進入了第二階段。

捨不得用孩子才害了他!(附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

5—6歲:準備第二天去幼稚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學會收拾房間;

7—12歲:會做簡單的飯、掃地、擦地、清理洗手間、會用洗衣機、幫忙洗車;

13歲以上:會換燈泡、換吸塵器裡的垃圾袋、清理冰箱、灶台,修剪草坪……

在5到12歲這個期間,孩子要學會的事情就更多了。我們要教會孩子的,是怎樣做好每一件事。

告訴孩子,不要因為事小就隨便對待,只有幹好一件,才能去完成另一件。那麼當孩子們長大了,也會養成工作耐心的習慣。

12歲以後,孩子會慢慢進入叛逆期,變得不再聽話,有時還喜歡和我們對著幹。

要記住,這是正常的心理變化,這個時候,我們只要把要做的家務講一遍,然後放手讓他們去做,過程和方法就不要再去多問了。

如果孩子做的不好,事後分析解釋就行,千萬不要隨便指責、打罵。

當孩子長大了,試著給他們安排一些稍微超過他能力的家務,孩子會很樂意去嘗試挑戰的。

捨不得用孩子才害了他!(附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

03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調查研究:

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

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有專家提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所以,即使孩子未來很成功,那偶爾做些事也能為生活增光添彩;如果不幸出現意外,那也能自食其力,不會被生活的瑣碎為難。

要想教會孩子實際生存的技能,教會他們領悟人生的道理,讓他們更好地長大,那就對照著家務年齡表,幹起來!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