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并不能带来亲密关系中真正的信任

“承諾”,並不能帶來親密關系中真正的信任

 

「承諾」,並不能帶來親密關系中真正的信任

接上次的內容

關鍵一:認知到自己是何時以退化孩童的狀態來與人聯結

當我們的關系中充滿了反彈、沖突、期待、索求、失望與挫折時,那是一個明顯的征兆 —— 顯示我們的退化孩童正支配著我們的互動關系。有時候,當我們想要得到某些東西 或是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我們退化孩童能量中較為黑暗的那一部分,會開始進行報復、操控、攻擊與批判。而一旦退化的孩童接管了我們的行為,我們就很難覺知到自己的退化行為,彼此也會隨著時間而變得越來越難以信任對方。在電影《靈欲春宵》和《苦月亮》這兩部相當受歡迎的電影中,都充分地表達出了這個現象。電影中,男女主角都毫無知覺地被自己的退化孩童所控制。這也是人們在親密關系中的最大挑戰,因為無論我們多麼努力地嘗試壓抑自己內在的退化孩童,親密關系總是會觸發它,並讓它浮現到表面上來。而且

常常在無意識中,我們總是會選擇那個最能夠觸發我們內在孩童的人成為自己的伴侶。

琳達是我們的一個個案。最近 和她交往了4年的男人離開了她。他們對彼此有著強烈的性吸引力,這份性吸引力也變成了他們親密關系的基礎。那名男子從來沒有真正地尊重琳達,因為他自己也還有許多創傷,沒有得到足夠的治療,他沒有辦法真正地接受一個女人,大部分時候,他都讓關系處在權力游戲與控制的狀態中(當然,他是那個保有掌控權的人)。所以琳達常常覺得自己缺乏安全感,覺得自己不夠好,她不知道什麼時候,對方會為了另外一個女人而離開自己,她總是不斷地揣想著最糟的情況。事實上,這種痛苦的情況是琳達自己的羞愧感所重演、制造出來的,因為她覺得自己永遠都沒有辦法吸引到一個真正愛她的男人,而她的羞愧感則不斷地重演出同樣的情境。真正的根源來自於琳達和父親之間的關系。琳達的父親總是不斷地忽視她、貶低她,所以她的內在一直覺得 —— 自己從來沒有得到過愛,也不值得被愛。也因此,從以往到現在,在親密關系中,琳達總是在尋找一個可以讓她覺得自己深深被愛的男人。

這種隱藏式的索求,最終逼走了她的愛人。因為對方想要的是一個女人,而不是一個總在尋找父親的小女孩。這段關系結束後,通過一連串密集性的治療工作,她開始看見自己以往無法看見的部分。她看到由於自己的羞愧,她吸引了一個從開始就拒絕她的男人。她也看到,自己其實投射了一個不切實際的要求在對方身上,那就是“渴望對方能夠完全照顧自己”。一開始,他的拒絕以及分手的傷痛是如此的強烈,以至於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羞愧與被遺棄的感覺中,但一段時間之後,琳達開始獲得一種以往沒有體驗過的信心與力量。

這個例子說明了男女關系中某些最基本的現象,那就是 當我們以自己退化孩童的狀態與他人互動時,我們的關系總是會因此而受傷。當我們迷失在自己退化孩童的狀態中,我們在男女關系中最常陷入的游戲,就是一方會說:“我需要你,你要照顧我。”而另外一方則會說:“你需要我,所以我不能讓你失望。”在琳達的例子裡,她緊抓的幻想 —— 是自己能夠從愛人那裡得到保護與贊同,而對方則是躲在自己舊有的防御模式裡。男方雖然扮演了一個拯救者的角色,卻從來不曾暴露出自己的脆弱。所以,他們對於彼此的不信任感變得越來越強,於終扼殺了最初所感受到的那份吸引力。

【克裡希的分享:

我的母親是一個強壯而有著過度佔有傾向的人,而阿曼娜也有某種強勢的性格。當我們開始交往,卻還沒有一同工作之前,我們常常會在阿曼娜生長的國家丹麥住上一段時間。其實我在丹麥過得並不自在,因為我沒有辦法說當地的語言,而阿曼娜很自在,這也讓我覺得不舒服。有一次,我們經過一個加油站,正准備要加油,阿曼娜付油錢之前,告訴我該怎麼進行加油的動作,而我已經覺得很不舒服了。我覺得她根本就像所有的女人一樣,老是試著要控制我,我生氣且反彈,甚至我還說了一些痛恨充滿控制欲的女人的話語。但是當我說完之後,連我自己都覺得好笑,因為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兩個人在這整個狀況下的反應模式。首先,我這邊純粹是對我母親的反彈,而她的控制 則是為了回應我退化孩童的無助。阿曼娜有一個酗酒的父親,他的行為一直就像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孩子,所以每當她面對類似的情況時,她的反應方式就是讓自己變得堅強而有效率。也因此,每當我掉進某種行為模式,讓她聯想起自己的父親時,她的反應就像是馬上一腳跨進來,開始掌控全局。那個片刻對我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提醒,提醒我看向自己的內在,去覺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而不是盲目地迷失在反彈行為中】

【阿曼娜的分享:

就我而言,我需要不斷地去學習觀照 —— 我對男人的不信任感,像是無法信任他們能夠處理好日常生活事務等。每當我的不信任感被觸發時,我馬上就會進入一個特定的狀態:我會開始接管一切,高效率地完成所有該做的事情。所以,我開始慢慢地去學習,把很多以往非得親自處理的細節交出去,並學著放手,允許克裡希用跟我不同的方式去處理事情。現在,我還蠻享受“我們竟然是如此不同的”這個事實,這也幫助我更加能夠放下對事情的控制。

就我們的例子而言,我們所采取的治療性措施是讓克裡希開始去處理和參與更多實際生活上的事務,而不再老是沿用他面對自己母親的控制時的生存策略 —— 出神,而變得心不在焉;至於我,具有治療性的做法是當事情變得一團混亂,沒有人處理時,我讓自己和那個孩童的恐慌感待在一起,而不是馬上進入“控制與作為”的反彈行為中。

在這個世界上,大概沒有其他任何關系會比親密關系更容易讓我們變得如此情緒化、困擾、狂亂、挫折、絕望與迷失。但是,如果我們願意去學習認知自己的這些情緒,並且和這些情緒保持一段距離的話,信任會在我們和親密伴侶之間開始生長。

了解我們自己的傷口以及我們童年時的創傷是一回事,而要在我們今日的親密關系裡觀察這些創傷,還有觀察它是如何影響著我們的關系,又是另外一回事。要做到對後者保持覺知,需要一些學習,因為退化的孩童常常會帶著成人的面具出現。

「承諾」,並不能帶來親密關系中真正的信任

關鍵二:在深度與廣度之間做選擇

最近的一個個案,他沒有辦法信任自己的男朋友,因為他時常會出軌。他們曾口頭上約定:不會和其他人發生關系,但是男方卻打破了這項約定,她覺得自己被深度地背叛了。現在,她試著決定自己該如何面對這個背叛,是否還要繼續這份關系。我們引導她去探索這個事件發生時 她的內心有什麼樣的感受,而她開始觸碰到自己身為女人的羞愧感,以及“女人沒有什麼價值”的深層傷口。她後來承認,她認為自己配不上對方,她覺得男友擁有比較充沛的能量,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人。

這位女子沒有辦法看,自己對男友而言是是一個禮物,她只看到對方對自己來說是一個禮物。當我們要她把羞愧感放到一旁,以一種較為客觀的方式來觀察這個情況時,她可以清楚地看到,男友不是那種能夠滿足一個女人的男人,至少不是現在。

在這個例子中,她的男友其實就只是呈現了真實的自己,雖然他確實打破了彼此之間的約定。但兩人之間的約定其實是來自於她試圖改變他、控制他的結果,並不是來自於兩個人共同的了解和共識。她開始覺知到:那項約定的基礎建立在她希望事情該如何進行的期待上,本質上來說是沒有意義的。

【每當我們開始清楚自己的能量時,我們需要誠實地根據自己目前的能量狀況,在深度和廣度之間做出抉擇,並且去面對這個抉擇所帶來的後果】

不論怎樣,要釐清我們想要的 是一個具有排他性的一對一親密關系還是多樣化的體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的內在常常會有兩個不同的部分渴望著不同的事情。一部分的我們不想干擾到自己目前既有的生活,而另一部分的我們則不希望自己總是在原地踏步或平凡庸俗。因此,當愛人之間發生沖突,而兩個人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那些被引爆出來的能量時,怨恨會開始不斷地累積,直到最後兩個人干脆停止任何形式的深度溝通。在這種充滿憤怒與受傷的狀態下,所有那些沒有機會表達出來的能量會開始徘徊不定,進而轉移到其他人的身上。

當我們長久受困在某一個角色中,而親密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干枯,兩個人無法一同成長時,我們的能量會開始四處徘徊。這常常表現為關系中的一方被其他異性吸引。有時候,人們覺得通過承諾來牽絆住彼此,會比承受外遇的風險要來得容易,但這種做法在親密關系裡往往是行不通的,因為這種承諾的基礎來自於一種概念,而不是出於雙方的了解。

幾年前,我們的一對朋友碰到了困難。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已經超過了10年,但是男方開始受到另外一個女人的吸引,所以有一次,當女方幾個月都在國外工作時,他和那個女人發生了外遇。這場外遇對他們兩人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驚嚇,因為這種事情之前從未發生過。但事實上,他們兩人的關系早已變得陳舊不堪,兩個人都落入某種固定的角色。男方變成供給者,情緒上開始變得退縮不前;而女方的索取、依賴與緊抓,也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多。在這種模式的互動下,雙方都覺得憤怒、受傷、沒有得到對方的了解與重視,兩個人都覺得被背叛。男方和新愛人的外遇事件斷斷續續地持續了一年,但是兩個人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想要繼續還是分手。最後,當女方得到另外一份工作合約,離開去工作時,她也發生了外遇事件,這次輪到他去感受被遺棄的痛苦。

情緒上的騷動起伏,讓他們兩個人開始去檢視自己的行為,探索自己需要從這個情況中學習的課題是什麼。他們也不得不去檢視兩人所共有的這份關系,看雙方是否還想繼續下去。這樣的檢視為他們帶來了豐碩的成果:女方開始了解到,當她極度地依賴對方時,她其實也放棄了自己的力量,而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對她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情;男方看到,自己供給者的角色和情緒上的退縮,其實是一種舊有的逃避機制。對他來說,放棄關系裡這個照顧者的角色,開始去探索自己的脆弱,會是一件具有創造性的事情。現在,他們兩個人以一種更為穩固且健康的方式繼續著他們的關系,開始真正地享受彼此的陪伴,並且欣賞對方。

在我和阿曼娜的親密關系中,我們沒有想過與其他人發生性行為,但這並不是來自於我們共同的決定,而是來自於兩個人共同的感覺。當我們彼此相遇時,我們都已經知道,進入一份深度的親密關系,需要極大的信任,而這份信任不只是需要時間來發展,它同時也是纖細、脆弱的。我們得到了對方充分的滋養,以至於沒有任何向外發展的欲望。

【真正建立起信任的,並非什麼規則或口頭上的承諾,而是對自己的真實以及對對方的誠實。我們必須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需要,而當需要發生改變時,也能夠允許改變發生】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麼的獨特,且在不同時期,我們也都有著不同的需要。或許在某一個時期,我們更傾向於一對一的關系,這比同時擁有多個伴侶更能夠滋養我們。也或許在不同時期,我們則傾向於相反的情況。也或許像上述的例子一樣,一對伴侶可能需要經歷不同的階段,而讓彼此變得更加親密。

「承諾」,並不能帶來親密關系中真正的信任

關鍵三:不妥協自己的生命能量,讓信任生長

在最近的一個團體裡,有一對伴侶的習慣是任何事情都要兩個人一起進行。一個人去哪裡,另一個人一定會跟著去。他們幾乎沒有辦法允許對方有不同的意見。女方跟我們抱怨:她的先生不讓自己去做她想做的事情,她說他充滿佔有欲、妨礙她的行動、過度保守、壓抑了她的生命能量。但是當男方玩自己的電腦游戲時,她又會說自己受到了干擾,她也說:如果沒有他在一旁鼓舞自己,她就沒有辦法靜下心來。

他們兩個人之間的狀況是一種“共依存現象”,這常常發生在多年相處的伴侶之間。這種情況往往會讓關系變得不健康,讓人感到窒息。這種現象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雙方都極度害怕脫離,以至於兩個人都很難讓對方離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當我們是如此地害怕脫離 —— 無法給予自己需要的空間時,我們很可能會把責任歸咎於對方,抱怨對方不給我們空間和自由。或者,在更深的層面上,當我們和另外一個人親密到某個程度時,我們很可能會難以感受到自己的需求、感覺和能量,而當我們放棄自己身上這些極為重要的部分時,我們也會開始感到怨恨,而停止了對彼此的信任。

如果我們想要建立起信任,就需要開始去探索自己的生命需要些什麼,即使我們的需要可能和對方有所不同。這樣的一份了解,對於我們是否能夠在親密關系中信任彼此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我們的興趣、我們發揮創造力以及保持友誼的方式和對方有所不同,甚至產生沖突,但只要我們能夠找到勇氣去持續自己的創造力、友誼與興趣,那麼我們的給予才會是真實的。在重要的事情上妥協、放棄自己的需要,只會為我們帶來怨恨與距離。比如當我們感受到對方隱含的要求或反對意見,為了避免沖突,我們選擇妥協,否定了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時,我們會開始變得無法信任自己。而這會讓對方也沒有辦法信任我們,因為對方將永遠無法知道,我們的所作所為到底是來自於真心誠意,還是來自於我們害怕跟隨自己的能量而討好對方所產生的結果。

關系中,最常見的妥協例子有:

停止去拜訪對方不喜歡的朋友、為了不離開對方,而減少自己從事愛好的時間、為了順應對方的看法而改變自己的想法、用某種自己不喜歡但對方喜歡的方式進行性愛、或是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語。有時候,這些妥協與讓步是非常微妙而難以覺察的,當我們沒有真心照顧到自己的需要,這些妥協會逐漸侵蝕掉我們對自己和對對方的信任。

【我們需要勇敢地去正視自己的需求。雖然為了生活在一起、為了相處容易,我們可以適度地調適自己,但當我們開始調整那些跟我們本質有關的事情時,那就不再是一種調適,而是一種妥協】

歡迎您的留言與分享~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