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不和睦时,多半是这三种人在窝里斗,需要改正

家庭不和睦時,多半是這三種人在窩裡斗,需要改正

01

古人說:“人不和,家必敗。”

一個家庭,唯有人人都出力,朝著一個方向出發,才能越來越富。若非如此,家庭就會走下坡路。

願望如彩虹一樣美麗,但是行為卻如小人一樣丑陋。如果你在家裡,常常覺得“事與願違”,就要反思自己,觀察身邊的人,是不是有小人的行為。

很多的爛人爛事,並不是外人給的,而是家庭內耗引發的。如果不跳出家庭看家庭,就無法看明白。

通常來說,家庭不和睦時,多半是這三種人在窩裡斗,需要改正。

家庭不和睦時,多半是這三種人在窩裡斗,需要改正

02

第一,一家之主的偏心,導致利益分配矛盾。

人心與人心之間,總有一架無形的天平。一旦失去了平衡,心裡就會隱藏一股無形的“氣”。

農村有句土話:“很多人,不是病死的,而是氣死的。”

氣從哪裡來?多半是牽扯到了利益關系,並且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獲利太少,同時怨恨對方獲利太多。

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我,小時候家庭非常貧困。父母為了供養三個兒女讀書,想了很多辦法。養豬,種水稻,伐木等,父母都會去做,但是收入不高。

當我初中畢業的時候,母親說:“能夠考上中專的人,就繼續讀書,其他人就去打工。”

三個兒女中,只有我考上了中專。而哥哥姐姐都去了東莞打工。

當初,哥哥姐姐都沒有閒話。現在,父母都年老了,哥哥姐姐就常常說,父母在讀書這件事上,很偏心,贍養的事情,他們不應該承擔。

另外,父母把農村的財產,全部給了我的哥哥,導致姐姐很不滿。

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作為一家之主,在孩子年幼的時候,說什麼都管用。當孩子都長大了,仍舊“武斷說話”,就不管用了。

對於家庭裡的利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不能協商處理,而是一家之主說了算,內心的“氣”就會冒出來,並且持續增加。

也許家庭利益不是很大,父母也沒有萬貫家財。但從兒女的角度來看,就是一筆“不勞而獲”的財富,隨時都惦記著,期待著。

失去平衡的內心,讓家庭內部,出現勾心斗角的事情。

家庭不和睦時,多半是這三種人在窩裡斗,需要改正

03

第二,女婿、兒媳的“枕邊風”,挑撥家庭內部關系。

古人說:“枕邊有股風,一吹一個准。”

很多家庭,年輕人沒有結婚之前,很和氣,一旦結婚了,矛盾就出現了。婆媳矛盾,是很多家庭裡頭痛的事情。

作為公公婆婆,幫忙帶孫子,媳婦覺得“沒帶好”;不幫忙帶孫子,媳婦覺得“太絕情”。真的左右為難。

如果媳婦挑撥兩代人的關系,那就更難相處了。

另外,女婿對娘家的態度,也很重要。按照傳統習俗,女婿也是半個兒。

在《喻世明言》第十卷裡,有一個叫倪善繼的男人,結婚之後,父親做主,分了很多家財給他。

按理說,只要用心經營,倪善繼就能過上好日子,但是他卻一直盯著父親名下的房子和田土。希望所有的家財都歸他一個人。

母親過世之後,倪善繼的父親二婚,還養了一個男孩。

背地裡,倪善繼議論,父親老不正經,婚姻有名無實,一定要出丑;另外,父親肯定會把家財給“外人”,太可惡了。

父親過世之後,倪善繼夫妻“原形畢露”,把繼母和弟弟趕出去。

最後,繼母和弟弟去官府告狀,家庭財產的分配問題,才得到妥善處理。

老祖宗告訴我們,要“夫唱婦隨、婦唱夫隨”,兩口子一起去勞動,就會發家致富。可是,有的夫妻,寧願一起算計大家庭,也不願意自立,把日子過反了。

家庭裡,添加了兒媳、女婿,本是“如虎添翼”的好事,如果枕邊風太多,就變成了“一根刺”的壞事。

家庭不和睦時,多半是這三種人在窩裡斗,需要改正

04

第三,你自己的心眼太小,看誰都不順眼。

有一種人,格局很小——寧可我負人,切莫人負我。

家庭很好,就像一片花海一樣美麗。但是你卻看不到花朵,只看到一片凋敗的花葉。

比方說,兄弟姐妹在城裡買房子的時候,父母給每個人兩萬塊錢。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你卻認為,哥哥更富有,憑什麼也要得兩萬塊錢。矛盾,在你的內心生長,讓你夜不能寐。

鼠目寸光的人,眼界從來沒有走出家庭。因此,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只知道家裡的一畝三分地,到底要歸誰。

兄弟姐妹變富了,你仇富;父母給你錢財,你嫌棄太少;親人借錢給你,你不懂感恩......種種好事,在你的眼裡,都是壞事。

家庭不和睦時,多半是這三種人在窩裡斗,需要改正

05

如果一個家庭出現了窩裡斗,應該如何改正?

解鈴還須系鈴人。任何矛盾,從根源去拔除,就能長治久安。

其一,作為一家之主,要公正處理問題。

遇到利益分配的問題,可以請大家圍坐在一起,多溝通。在協商一致的情況下,再做出決定。一些棘手的事情,可以多次溝通,或者制定處理事情的原則,按規矩辦事。

其二,作為年輕夫妻,要恩愛,要一起去奮斗。

減少對大家庭的依賴,枕邊風的問題,自然會減輕。涉及到大家庭的矛盾,夫妻要形成公正的意見,而不是“一己之見”。小家庭,要服從大家庭。

其三,常常反思自己,分清家內和家外。

矛盾面前,你捫心自問。錯在哪裡?為什麼會生氣?自己有沒有爭氣?自己犯錯了,應該如何道歉?盡量把問題放在自己身上。

其四,年輕人要教導和理解父母。

時代在變,但是很多年邁的父母,跟不上節奏。當父母糊涂的時候,年輕人要指出問題。萬一問題無法糾正,就選擇包容。畢竟,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吃父母家的飯長大。這份恩情,永生難報。

俗話說:“只為家庭缺和氣,同枝一樹判榮枯。”

只要家庭不和睦,矛盾發生之後,就會引起“外人的欺負”,也會變成社會上的笑話,每一個人都要保持清醒。

願你我,家和萬事興。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