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一日三餐里,藏着一生的福气

你的一日三餐裡,藏著一生的福氣

01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一屋兩人,三餐四季,五谷六畜,七分醉,八分飽,十分滿意。”

民以食為天,食有三餐。看似每天重復的事情,卻藏著人這一生的變化,體現了一個家庭的境況。

顯然,管理好一日三餐,福氣自然會漲上來。

你的一日三餐裡,藏著一生的福氣

02

豐富一日三餐,就是富養人生。

小時候,我家很窮,每到青黃不接的日子,餐桌上就是南瓜、紅薯之類的食物。直到出了新米,餐桌才會變得豐盛起來。

在農村,“嘗新”是 一件很隆重的事情。吃飯的時候,要有配上一壺好酒,還有雞鴨魚之類的 好菜,或者邀請左鄰右舍,一起來嘗一嘗。家裡熱鬧了,寓意著來年更加興旺。

《禮記·月令》裡寫道:“孟秋之月,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可見一斑,嘗新的習俗,是老祖宗遺留下來的,也見證了歲歲年年的豐收。

隨著時代的發展,家家戶戶都不會因為吃不上飯而發愁了。但是餐桌上的食物,仍舊有區別。窮苦的人家裡,很少有貴重的菜品,也不會有好酒。

從一日三餐的變化,體現了一個家庭有多少錢,一家人的生活方式。為了豐富餐桌,一家人都會努力工作。有錢了,大家想吃什麼,交代一句,管家的人就會去買,管廚房的人,就會去做。

當餐桌和勞動、理想聯系起來,就會發現,一日三餐變好了,家人就得到富養了。

03

一日三餐的聲音,就是家庭的和氣。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飯菜是有聲音的。

當油炸雞翅的時候,你會聽到“嗤嗤”的聲音。那是雞翅,輕輕地滑入到了滾燙的油鍋裡;火鍋搬到了餐桌上,冒著熱氣,湯汁冒著氣泡,發出了“咕咕”的聲音;清炒土豆絲,會有鍋鏟和鍋子的碰撞聲。

孩童看到好吃的雞翅,會說一句“哇塞”;大人多喝了幾杯酒,會特別愛嘮叨;吃骨頭的時候,會有咔嚓的聲音;喝湯時,會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

另外,一邊吃一邊聊,成為了很多家庭的習慣。

只要一日三餐都會發出美妙的聲音,大家都能好好說話,那麼這個家庭,就會喜氣洋洋的。家和萬事興,家安就是福。

你的一日三餐裡,藏著一生的福氣

04

與人分享一日三餐,就是日行小善。

古人說:“愛惜五谷,兒孫多福。”

當你吃飽飯的時候,還想著別人有沒有飯吃,說明你很有愛心。如果你常常把自己家的食物,送給窮人,那麼你就做了一件積德積福的事情。

如果你請窮人吃飯,那麼你會得到窮人的感激,也為自己留下好的人脈。

看過這樣一條消息:在東北的一家餐廳門口,常常有一位可憐的老人。餐廳老板每天送一碗飯給老人。

冬天來了,到處都被白雪覆蓋著,走路的人,都要小心翼翼。

老人拿起餐廳門口的掃帚和鐵鍬,將雪掃開。他沒有錢,但是他還有力氣。

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果一日三餐都會得到饋贈,怎麼會不感動呢?

在香港,有一位藝人叫黃子華,他努力幫助當地一家免費食堂——惜食堂做宣傳活動。他還專門拍了紀錄片,在很多平台播放。從而,更多的人,願意把吃不完的食物,送到惜食堂裡來。

同時,惜食堂把飯菜送給社會最底層的老人和生活困難的成年人。

有人說:“這是子華效應。”

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這樣的德行,只要你願意做,就一定可以做到。你少吃一口飯,不會怎樣,但是你送給別人一口飯,就會傳播正能量。

05

吃好一日三餐,留住健康的身體。

清代文人李光庭說過:“吃飯先喝湯,不用請藥方。”

在農村,有一句俗語:“冬吃蘿卜夏吃姜,一年到頭都健康。”

很多養生的話題,都和一日三餐有關系。因此,很多人會認真研究食譜,學習養生的方式,從吃的方面,改變身體的狀況。

匆匆忙忙是一頓飯,與朋友聚餐,也是一頓飯,冷飯熱飯都是飯......你要如何吃飯,沒有人管得著,但是你要海吃海喝,身體就會垮掉;吃錯了東西,還會導致肚子不舒服。

我的祖父,年輕的時候,從不下廚,到了六七十歲的時候,常常下廚。他說:“年輕的時候,有一頓沒一頓,胡亂吃,落下了很多病根。現在要及時挽救。”

祖母在一旁幫廚。夫妻的感情,越來越好,廚房的炊煙,就是最好的見證。

吃好一頓飯很簡單,但是要連續多年吃好,就是一種“挑戰”,也是身體越來越好的福氣。

你的一日三餐裡,藏著一生的福氣

06

《舌尖上的中國》裡有這樣一段話:“不管是否情願,生活總在催促我們邁步向前。人們整裝,啟程,跋涉,落腳,停在哪裡,哪裡就會燃氣灶火。”

生活很苦,但是因為有了食物,我們就多了幸福。一家人,團團圓圓,笑著吃飯,就是最常見、最簡單的幸福。

鹽是大海的味道、青菜是土壤的味道、米是稻田的味道、蘑菇是山澗的味道、熱氣是柴火的味道......粗茶淡飯,人間有味是清歡;有魚有肉,人間有味是興旺。

有句諺語說得好:“十匙合成一碗飯。”

你的一日三餐裡,分明藏在汗水和淚水、希望和失望、過去和未來......人生百味,皆在其中。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