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藏品市場震盪快速 成割韭菜生意?

一旦泡沫被戳破,數字藏品市場可能會形成殺豬盤,資產價值大幅下降,淪為一張僅可供欣賞的JPG,成為一場割韭菜的鬧劇。

2021年以來,海外NFT爆火後,奢侈品品牌搶進,中國NFT交易平台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儘管業界認為,各平台多去除NFT的金融屬性,但仍有人通過其間的「灰色地帶」狠賺了一筆,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平台也推波助瀾「炒空氣」。與此同時,市場震盪也來得快速,藏品可能一夜歸零,讓不少年輕人在NFT尚未被完全由官方納管下被套牢,也衍生了社會問題。

★以為抄底 結果接盤

NFT (Non-Fungible Token)意指「非同質化代幣」,在中國又稱數字藏品,即可買賣的數字資產。南方都市報報導,NFT掙錢的邏輯與所有商品交易一樣都是「低買高賣」。

「上一波暴跌時在iBOX買了不到100元(人民幣,約15美元)玩玩,兩、三個月沒看,5月初打開App時發現價格漲的離譜,便清倉了,獲利1萬7000元,達170倍,」NFT玩家陳樂(化名)說,如果再等一周,他的藏品價值5萬元,但到了6月份縮水至三成,「慶幸自己跑得快,雖然少賺了3萬元,但實際收益總比有價無市好」。

陳樂主要在騰訊幻核以及阿裡鯨探上購買感興趣的數字藏品,當時NFT僅9.9元到19.9元,而且很容易買到,但從2022年開始,平台上的藏品經常秒罄,他趁iBOX藏品暴跌時以32元買進一些,5月7日藏品價格漲至6666元時選擇全部清倉。

「儘管我從iBOX賺了錢,我還是會勸退,甚至建了幾個勸退群,」陳樂說,「價格漲得毫無道理,崩盤也會來得悄無聲息。」以他此前買的「iBOX 002號空投版」為例,截至6月19日,編號295的空投為3250元,6個買家中,第五位以1萬2996元買入,賣出則腰斬至5300元;第六位買家以5300元購入,價格在3250元到3萬元之間浮動,但一個月了仍未找到接盤者。

陳樂稱,5月底在自己的勸退群裡做了一個盈虧統計,88人參與,盈利與虧損比例約3:7,其中虧損1萬元以上的有25人,「有不少是大學生」。

幾十元抽籤購買的一個數字藏品,轉手就能賣幾千元,由幾張小圖組合而成的合成圖底價上萬元,這在數藏平台HOTDOG上不足為奇。比如「賽博封神」系列的楊戩,HOTDOG流轉市場中的價格區間高達8600元至99萬9999元,而該藏品4月29日抽籤發售價僅59.9元,限量1000份。

但值得注意的是,報導指出,普通用戶很難搶到首發名額,抽籤或盲盒等都需要用戶持有該作者的數個作品,「這就會使得很多用戶轉戰二級市場進行高溢價交易」,曾在HOTDOG賺數萬元的小風(化名)介紹,一份合成圖「雷震子」曾漲至5萬,現在約1.2萬元,「中間接盤的基本認栽」。20歲的計算機系學生許言(化名)則在七級宇宙虧損了近6000元。他說,以為是抄底,結果是接盤。

越來越多的奢侈品品牌不斷加強在遊戲和數字領域的話語權。圖為Louis Vuitt...

越來越多的奢侈品品牌不斷加強在遊戲和數字領域的話語權。圖為Louis Vuitton推出的NFT電玩遊戲。(取材自新京報/LOUIS:The Game截圖)

★入場兩月 虧近九成

為更了解中國數字藏品的購買流程,南都灣財社記者自今年4月陸續在沃野、樂享藝術、七級宇宙、唯一等數藏平台實測搶首發、抽籤、擼盲盒、二級市場搶圖等過程,成本在1萬元左右的藏品,目前價值約1000元。

測試中發現,藏品首發搶購時,常常會出現「顧客太多,請稍等」的提示,或者直接白屏,幾分鐘後便顯示藏品已經售罄,寄售市場也類似。在「七級宇宙」上以780元完成支付下單,但幾秒後,消息彈出訂單已退款。反覆數次後以1209元、1310元買到了兩張R卡。「R卡」數量有限且是小圖合成的必需品,理論上具投資價值,但「R卡」實際價格已降至320元。

5月1日,「唯一藝術」啟動一周年限時活動,每個帳戶每完成一次購買紀錄即可獲得一個盲盒。5月1日晚間,記者在寄售市場購買了17個價格在32至69元之間的圖片,兩小時後,支付中的圖片價格逐漸跌至36元,之後再變為25元、15元。入場兩個月,最終,記者花900元買到的藏品,連盲盒帶原始藏品,價值不到150元,虧了近九成,且暫無成交量。

不過,在測試的過程中,也有些藏品實現了增值。其中,3份合計成本為169.9元的藏品,扣除手續費後提現約900元。

NFT作品CloneX頭像曾亮相佳士得香港春拍。(中新社)

NFT作品CloneX頭像曾亮相佳士得香港春拍。(中新社)

★增值背後 噱頭炒作

多位玩家表示,中國數字藏品升值與否除了看平台背景外,還要看數字藏品是否會提供額外權益,比如優先購、抽籤資格、盲盒或是免手續費等,圈子裡稱其為「賦能」,有的優先購權益至少鎖定了十倍收益。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郭志浩稱,正確衡量一個數字藏品的價格,不僅要考慮到它的稀缺性、獨特性,還要考慮到它的底層權利或價值,否則單純的炒作不可持續。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亦認為,絕大多數的數字藏品不具備長線投資價值,因為其缺乏實質性的價值。

紅洞數藏CEO張貝龍表示,現在大多數平台所謂的賦能更多的是賦予其使用價值,但沒能提升藝術價值和符號價值,藏品的價格自然會回落。

另一方面,中國數藏平台已從2月的不足百家,發展到5月的超過300家,良莠不齊,「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平台很多」。一位業內人士說,一些平台一邊發行藏品,一邊在寄售市場給本平台藏品抬價,平台與項目方合作「控盤」;有的團隊也會惡意鎖倉,讓其他散戶購買高價產品,「成交背後充滿了噱頭炒作甚至對敲交易」。

不過,例如唯一、iBOX、七級宇宙陸續都對鎖倉行為進行整治,比如限制一天累計的鎖倉次數,超過次數後限制交易等,甚至封禁帳號等,以遏制藏品的炒作。

iBox販售元宇宙頭像。(取材自知乎)

iBox販售元宇宙頭像。(取材自知乎)

●NFT夯 年輕玩家身分建構、社交利器

報導指出,早在今年2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防範以『元宇宙』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4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發布了「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明確提出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

郭志浩指出,中國大部分表示可自由交易的NFT平台其實都是在擦邊經營,因為中國尚無關於NFT交易所的專屬許可。同時,結合「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反而很多開放二級市場的NFT平台都涉嫌違規開設交易場所。

陳端表示,NFT在中國更強調是數字版權價值,而不是token通證價值,而中國各大平台依託不同的聯盟鏈、私鏈發行數字藏品,跨鏈資產的流轉以及其價值錨定、價值共識的形成,會存在更多的技術難題。

★90後年輕人為主

「這導致的問題是如果平台跑路、倒閉,用戶購買的相關資產也會隨之化為烏有,實際上用戶沒有形成對數字內容的所有權。」業內人士強調。但儘管隱患重重,玩家們仍然對新推出的平台趨之若鶩,追蹤新發行的數字藏品,試圖抓住「起飛」的機會。

觀察多個數字藏品玩家QQ和微信交流群發現,玩家們普遍為90後的年輕人為主,其中又以男性為主。一位數藏平台創始人說,以他們的平台為例,90後和00後的玩家佔66%。

陳端表示,「對於Z世代而言,數字藏品是一個新潮的事物,是身分建構、圈層社交的一個利器。另外,大部分的數藏平台參與門檻較低」。

郭志浩不鼓勵學生參與到數藏的二級市場,在他看來,絕大部分的數字藏品停留在NFT的1.0時代,「這種脫離實際價值的炒作,就像炒郵幣卡、炒鞋一樣,終究是短暫的輝煌」。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