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五十,这三种“天命”会来到你的身边,要及时把握

人過五十,這三種“天命”會來到你的身邊,要及時把握

01

孔子說過,不知命,不足以為君子。

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命”,那他就真的不配稱之為“君子”了。因為真正的君子,都明白自己的使命,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事兒。

對此,有些人就會特別疑惑,我又不是什麼大人物,“天命”這種事兒真的跟我有關嗎?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命”。責任艱巨的人,他們的天命就比較“重大”了。而普通人,他們的天命通常跟自己的“命運走向”有關。

這,就是古人常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如果我們比較貧窮,只是一般人,那我們照顧好自己就可以了。而如果我們富有,且很有能力,那我們就得出來,為天下之人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

回到個人身上,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普通人,要到多少歲,才能“深知”自己的天命呢?

所謂“五十而知天命”就是這個道理。

到了五十歲,那我們的閱歷就已經特別豐富了,對於人生的感悟也已經特別深刻了。如此,我們就能摸清楚自己的人生軌跡了。

這三種天命,會在你五十歲後,來到你的身邊,願你能把握。

02

天命一:你會徹底“認清”自己。

有句話說得很現實,你吃多少,賺多少,活多久,都是命中注定的。

像這樣的話,40歲之前我們不會相信,40歲之後會半信半疑。唯有到了50歲,我們才會徹底相信。這,就是時間帶給我們的頓悟。

復旦大學的王德峰教授,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就說過,我天生就是一個教書匠,做不了商人,就只能在台上吃粉筆灰,所以這一生就這樣了。

而王德峰教授,有這麼一句名言,四十歲之後,還不信命,就是你的悟性太差。

其實,王德峰教授所說的“悟性”,就是對於自己的認知。

有些人明明只是一個打工人,卻幻想著成為大富豪,這就是“心比天高”的做人態度。因此,他的生活,往往會比較煎熬。

有些人明明只能成為一名教授,但他非要去成為商人,誰知道理論無法應用於實際,直接虧得連家底都不剩了。這,就是對自我認知不足的結果。

做人,要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少的事兒。否則,我們就會走向歧路,碰得頭破血流。

03

天命二:你對於“人生的意義”會逐漸看透。

有很多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我來到這個世界,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這個問題,在不同的年齡段,其實我們能給出不同的答案。

年輕的時候,你會覺得,人生的意義,就是成就一番功名大業,賺到大把的財富,實現階層的跨越。

中年的時候,你會覺得,人生的意義,就是家庭能夠安好,生活能夠安穩,人生不要有太大的波瀾,至少平和一點。

五十歲之後,你就會有新的感慨,人生,無論擁有了什麼,得到了什麼,最後的結果,也不過是“一場空”而已。唯一的意義,就是平平淡淡地活好每一天。

人,只要接觸到“空”這個字,甚至對它產生了深思,就證明他已經“閱人無數,閱事無數”了。沒有長時間的經歷,他不會對“空”感興趣。

空,為什麼會在50歲後,來到我們的身邊呢?因為我們已經走了大半的路程了,回首一望,才發現過往的經歷,全都成為“過眼雲煙”了。如此,“空”就顯現在我們的腦海當中了。

04

天命三:你將明白自己的“使命”。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有“使命”的。這裡的使命,就是我們在塵世間,該要完成的事兒,該要經歷的一切。

有些人的使命 ,是來向“父母”報恩的。而有些人的使命,是來向“伴侶”報仇的。這,又有誰能說得清楚呢?

比如說一對夫妻,為什麼他們會相遇,會相伴,會生兒育女,會攜手此生?因為他們本就有這種“緣分”。有緣分的夫妻,自然就不會分開。

哪怕他特別不好,你也不會離開。哪怕他好吃懶做,你也會陪伴在他的身邊,辛苦了自己,從而幸福了對方。這,不就是你的因果嗎,不就是你的使命嗎?

有些人成為了老板,讓本就貧窮的原生家庭富有了起來。

那他們就會發現,自己此生的使命,是來“拯救”這個家庭的。

而有些人比較平凡,也賺不到幾個錢,但他們卻做了很多好事,積累了很多品德。那他們的使命,就是來“行善積德”的。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這,就是每個人的人生的不同之處。

莎翁說過,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道理,那一千個人當中,也有一千種不同的人生經歷。

如此而已。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