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嗅覺十分敏銳,頻繁提到中美開戰,開始給自己留後路了

據新加坡媒體《獨立新聞》報導,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日前表示,如果中美之間發生軍事衝突,新加坡不會成為美國用於“攻擊中國”的軍事基地,他還提到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生前“不會介入中美衝突”的表態,認為新加坡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並無改變。

【新加坡不會成為美國用於“攻擊中國”的軍事基地】

但站在我們自己的角度,新加坡立場改不改變,並不重要,而如果中美之間真的爆發衝突,那麼新加坡會不會成為美國的軍事基地,選擇權可能也不在新加坡政府的手裡。楊榮文也承認,新加坡與中美的聯繫過於密切,這反而讓找到平衡點的難度大大提高。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作為東盟內唯一夠得到發達國家標準的成員國,在外交結構上,是嚴格遵循“經濟上靠中國,安全上靠美國”這一模式的。這也讓新加坡對中美雙邊關係氛圍的變化相當敏感。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

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新加坡都以中美之間的“調停人”“和事佬”自居,每每中美關係出現波動,以李顯龍為代表的新加坡政客往往第一時間發聲,不過表態卻很難有什麼新意,無非就是勸中美管控分歧,展開對話等等,這反而暴露出,新加坡其實對中美戰略目標的結構性矛盾缺少充分的認識,而是只想通過展現在中美之間斡旋的姿態,提高自己的國際影響力。

當然,這也跟新加坡過去長期堅持的“不選邊站”有一定關係。這裡要補充一點,新加坡在東盟國家當中,屬於把“不選邊”策略執行得較為成功的那一個,這主要是新加坡長期以來處於亞太的經濟樞紐,扮演了一個成功的商務軸心的角色,在這個過程中累積了足夠的外交經驗,知道如何在大國之間斡旋,將政治以及經濟利益最大化。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但必須指出,當中美矛盾還不凸顯的時候,新加坡自然可以如此操作,給自己塑造一個在中美之間長袖善舞的形象,但如果中美雙邊關係繼續惡化,新加坡還想繼續充當“中間人”,顯然有些不切實際。以新加坡的體量,並不足以充當中美關係之間的“緩衝墊”。說到底,新加坡想憑自己的一國之力,在中美之間斡旋,還是把亞太地緣政治格局想得太簡單了。真想在中美之間說得上話,新加坡離不開東盟這個框架,但是,東盟各個成員國,對中美關係的看法,其實並不完全一致,訴求也各不相同,新加坡想通過東盟架構堅持自己的“不選邊站”方針,很難在內部達成相當的共識。

回過頭再看楊榮文的表態,似乎也初步說明,新加坡的政治精英,正在收起上述不切實際的想法,而是以更務實的態度,考慮中美衝突的可能性,以及新加坡在這個過程中,會遭到什麼樣的衝擊。

【新加坡在安全層面有求於美國】

這裡,我們需要先回顧中美這段時間的外交動態,交鋒是主要旋律,對話的比重有所降低。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王毅主任履新後外訪歐洲,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進行非正式接觸,就俄烏衝突、台海局勢等領域表明嚴正立場。可見,進入2023年以後,中美之間的氛圍,絕對說不上愉快。

因此,對新加坡而言,螺旋式走低的中美關係,縮小了以往可以“不選邊站”的外交空間。與中國的經貿往來以及跟美國的軍事合作,開始走向互不兼容的對立面,雖然當前這種趨勢還不明顯。

不過,如果中美關係長期低迷,缺少積極有效的外交互動,新加坡政府就必須提前做好預案,避免最糟糕情況的出現。這就很考驗新加坡政府的外交手段。中方可以接受的立場,或許在美方看來就難以容忍,甚至會通過美新之間的深度防務合作,從不同層面施加壓力;同樣,美方接受甚至是讚許的立場,有可能會觸及到中方的核心利益,比如說新加坡過去在南海問題上的表態。這樣一來,新加坡還剩下多少取捨的空間?

【美國在新加坡的軍事基地】

可見,中國-美國-新加坡的三邊關係,正在脫離過往的穩定框架,朝更加不可預測的方向發展。可以預見的是,新加坡曾經屢試不爽的對中美外交政策,很可能會在變化的過程中逐漸失效。當務之急是走出以往的舒適區,反思、調整甚至是重新設計自己的外交政策上。

目前來看,調整正在緩慢地進行中,新加坡對中美關係的論述,也逐漸從謹慎樂觀,發展到謹慎悲觀。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經表示,如果中美關係愈發緊繃,新加坡很難保持中立,他雖然沒有明確偏向中國或是美國,但考慮到美國與新加坡日漸緊密的防務關係,新加坡最後會作出怎樣的決策,其實不難猜。

對美國而言,新加坡是自己重塑亞太地緣格局的一個戰略支點,而對新加坡來說,美國是值得依靠的軍事力量,可以增進自身國家安全,捍衛地區局勢,甚至樂見美國在亞太加強軍事存在。然而,這也勢必會讓美國藉機鞏固自己圍堵中國的戰略佈局。

借錢好夥伴想了解借錢知識線上借錢速借網當鋪 車貸等各種服務都有。私人借款 借貸服務小額週轉,找安貸網銀行貸款融資周轉紓困服務找立借網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