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前連棉被都沒有,零下幾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麼撐過去的?

這是唐代著名杜甫所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一句詩,在這句詩中生動形象的描寫了底層百姓在面對嚴寒時的痛苦與無奈

在古代,尤其是底層的百姓,根本用不起棉被,事實上,在宋朝之前,棉花還沒有在中原普及,直到北宋時期,棉花才開始大批量種植。

那在宋朝之前,人們都是用什麼來禦寒呢?零下十度的天氣,底層的老百姓又是怎麼扛過去的?

花椒泥塗牆

古人的智慧可不是我們能小瞧的,雖然古代沒有像我們現在這樣的高科技,但是他們可以在住的地方下功夫。

首先是達官顯貴們,不管在什麼朝代,他們自然是不會受苦,楚人在這方面就很有經驗,他們在建造房子時會著重房子的朝向和位置。

大家都知道好的房子應該是「坐北朝南」的格局,楚人便是如此,這樣一來,房子就會吸收到太陽的光照,以達到取暖的目的。

而如果想要更好的取暖效果,可以在牆壁上塗滿花椒泥,花椒其性辛散溫燥,又能驅蟲,塗在牆壁上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但是花椒在古代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

普通百姓自然是無福消受的,但對於皇室來說,那就不一樣了。

在漢朝就有一座椒房殿,椒房殿又稱未央宮,是漢朝歷代皇後的居所,因以花椒和泥塗滿牆壁故名椒房殿。

因為太過奢侈,後面人們又衍生出了“椒房之寵”,以表達妃子的受寵程度,晉朝的首富石崇也用過花椒泥塗牆的房子,由此看來, “椒

房「確實有很好的御寒效果

不過能用起「椒房」的在古代寥寥無幾,真正的平民百姓只能住在茅草房裡,天冷的時候甚至連生火都做不到。

燒炭取暖?

跟電視劇上不一樣,其實窮人是燒不起炭的,大家都知道,木炭的原料就是木頭,但是在古代,木頭根本不是想砍就能砍的。

但為了生計還是有但百姓會偷偷砍一些木柴,製成木炭售賣,在白居易的《賣炭翁》裡就生動形象的描寫了這麼一位可憐的賣炭翁。

「可憐生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賣炭翁身穿單薄的衣衫,卻依舊希望天氣還能再冷一些,因為這樣他的炭就能賣的好一點,而能買起炭的自然只有那些達官貴人。

但最後賣炭翁冒著生命危險換來的木炭還是沒有換來「身上衣裳口中食」,只有半匹紅紗一丈綾,繫在他的牛頭上當做買炭錢。

皮草過冬

在宋朝之前,棉花並沒有在中原普及,很多窮人穿的衣服都是麻布,葛布,還有獸類皮毛所做成的服飾。

而達官顯貴穿的都是綾羅綢緞,他們穿的棉衣被稱為“裘”,也指動物皮毛做製成的衣服,在紅樓夢裡就多次出現了各種“皮草”。

如賈寶玉的「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顧名思義,這件衣服便是用白狐的腋下一小片皮毛製成,集腋成裘,可以說是十分奢侈了。

還有林妹妹的「大紅羽紗面白狐狸皮的鶴氅」,白狐狸皮大家都知道,但林妹妹這件鶴氅是用整張白狐皮製成,雖然皮質略遜與白狐腋,但也十分珍貴。

而且這件鶴氅外面還是羽紗面的,用鳥類的羽毛織成,不僅外表美觀,而且還有防水的功能,在清朝羽紗面十分珍貴。

所以林妹妹的這件鶴氅可以說是所有姊妹裡最珍貴的了,由此也可以看出賈母對她的疼愛。

除了這兩件,紅樓夢裡還有很多各式各類的皮草,如雀金裘、靨裘、石青貂裘排穗褂等,不過皮草雖然保暖,但是卻對小動物們十分不友好,我們應該杜絕這種現象。

而底層百姓很少有能穿得起皮草的,在《淮南子•齊俗訓》裡就曾寫道:

“貧人夏披葛帶索,冬則羊裘解紮,短褐不掩形,而煬灶口。”

這句話寫出了當時的貧富差距,窮人在夏天只能穿著粗葛布做成的衣服,冬天則裹著破爛不堪的羊皮裘,短小的一塊羊皮甚至都遮不住身體。

而對於這些生活在底層的平民來說能裹上羊皮或狗皮的裘,已經算是十分不錯了,很多人只能穿著用柳絮做成的棉衣。

夜裡也只能躺在稻草上,過著破舊堅硬的布衾,靠意念熬過寒冬,對於底層的農民來說冬天就是在歷劫,遇到嚴寒的冬季,凍死的百姓不在少數。

要不怎麼有一句老話叫做「富過夏,窮過冬」呢,就連詩人杜甫都在寒冷的冬天因為嚴寒徹夜難眠,其他百姓就更不用說了。

古代的“暖手寶”

冬天的時候,很多女生手上都會報著一個暖手寶來取暖,其實在古代也有暖手寶,不過它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叫做“暖爐”、“紅爐”、“手爐

它的做工十分精良,一般是以銅製成,裡面放上木炭,有很好的取暖效果,還有一種比較小一點的經常出現在達官貴人的手上叫做“手爐”。

他們還會在手爐外加一個布罩,這樣一來,拿在手裡便不會燙到手,有了手爐聰明的古人又做了腳爐。

腳爐還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名字,叫做“湯婆子”,在冬天把湯婆子放到被窩裡,用不了一會被窩裡就會熱熱乎乎的,睡進去也不會冷了。

還好現今的時代一直進步,人們再也不會被嚴寒困擾,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