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個月以內的寶寶需要喝水嗎?

天氣一熱,我們成人在外面隨便走走,都會覺得口乾舌燥,回家下意識趕緊拿起水杯「咕嚕咕嚕」開始灌水,可同樣的場景換到小寶寶的身上,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雖然氣溫高,孩子玩耍後身體會大量出汗,有時候把背部的衣服都汗濕了,旁邊也會有人不斷說:你看趕緊餵孩子喝點水吧,但媽媽們在寶寶喝水這件事上一定要慎重再慎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寶寶6個月之前無需喝水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AAP)的建議:6個月以內的寶寶,不需要任何除了母乳或配方奶以外的液體,包括水和果汁等。在這個時間段內,因為母乳中90%以上都是水分,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已經從我們的奶水中獲取了足夠的水分。而對於混合餵養和人工餵養的寶寶來說,只要爸爸媽媽按照說明上的比例沖調奶粉,保證充足的奶量,配方奶中也有85%以上都是水分,原則上也是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的。

即便是到了炎熱的夏天,只要母乳餵養的媽媽堅持按需哺乳,寶寶對於水分的需求同樣也能靠母乳完全滿足。寶寶真沒那麼容易渴,如果我們還是很擔心的話,可以直接看寶寶的尿量和尿液的顏色,如果一天內排尿很正常(一般是7-8次左右),尿液不是深黃色,而是淺黃或者無色,也說明水分補給是正常的,不用考慮額外補充。

混合餵養和人工餵養的寶寶,如果出現了上火或是大便乾結、乾燥的現象,媽媽們千萬不要不按照沖調說明,自行嘗試稀釋奶粉,這很容易打亂孩子原有的電解質吸收,引發驚厥等不良後果。如果一定要餵水,最好在兩頓奶之間,也不要餵太多。

當然也有特殊情況,例如孩子突然出現發燒、厭奶或是腹瀉,這時候最好由醫生來決定需要給寶寶補充多少水量,而且腹瀉時為了防止輕度脫水一般服用的是口服補液鹽,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白開水。

為什麼我們總是強調新生兒喝水要謹慎呢?主要是因為寶寶現在的胃容量很小,要是餵多了水,自然在胃裡佔據了原本屬於奶水的空間,孩子進食的奶量就會不斷下降。同時孩子目前胃的消化功能還未發育完全,這個「半吊子」的胃一時半會兒消化不了這麼多水分,就容易把這個任務推給血液,使得體內電解質濃度失衡,嚴重時可能會出現水中毒的情況

孩子多大才需額外補充水分?

一般來講,6個月左右的寶寶就會逐步開始添加輔食了,這時候因為孩子開始吃泥狀、糊狀的食物,需要水分來幫助消化,而且營養的全部來源也不單單只靠我們的奶水或是奶粉了,就可以逐步餵他喝點水了。

額外補充的水分沒有一個確定的量,關於這一點張思萊醫生是這麼說的:7-12個月的孩子,能喝多少就喝多少;1-3歲的孩子,每天直接飲用600-1000毫升。當然栗子媽知道有些強迫症媽媽,希望得到一個準確的、每天水分的額外補充量,其實可以用下面這個方法計算:

根據我們國家《居民飲用水參考攝入標準量》,半歲-1歲0.9升,1歲-4歲1.3升,這裡的水量指的是一天中通過不同渠道獲取的全部水分,媽媽可以先排除孩子一天的奶量,還有輔食中攝入的水分,例如沖一次嬰兒米粉用了多少水,或是我們做一次菜泥或是肉泥會用到多少水,剩下的就是每天需要額外補充的水量。

根據研究證明,這個階段寶寶最好的水分來源就是普普通通、經過高溫燒開煮沸後放涼的白開水,不要總是給寶寶喝含糖的飲料或是果汁,這樣不僅容易導致肥胖,而且喝多了孩子還會吃不下正餐,造成惡性循環。其次也要儘量

避免給寶寶喝礦泉水或是純凈水,這些水的礦物質含量高,而微量元素又很少,長期飲用對孩子不太好。

給寶寶餵水儘量不要挑在吃飯前和吃飯時,吃飯前喝太多水飯就吃的少了,吃飯時喝太多水又不利於消化,像餐後、兩餐之間、睡前、睡醒這都是比較好的時間段,一次喝的量不要太多,而且這幾個點寶寶容易渴,能很快接受喝水這件事,不會一直排斥、不願意喝水。

喝水這麼重要,寶寶不喜歡怎麼辦?

就像之前我們總是掛在嘴邊說的那句話「水是生命的源泉」,喝水不光對我們、對寶寶都是很有益的事情,不僅能幫助胃腸道蠕動,促進排便;還能加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的速度,幫助將體內的廢物迅速排出體外。可我們經常碰到的問題就是:對於無色無味的水,寶寶們紛紛表示拒絕,怎樣才能讓孩子自己主動喝水呢?

之前栗子媽有看到媽媽直接用奶瓶裝水餵給寶寶喝,這個做法是絕對錯誤的,我們都知道要及時幫助寶寶戒掉奶瓶,因為奶嘴的設計會影響寶寶牙齒正常健康地發育,容易導致踽齒或是不當的牙齒咬合。

最好還是用學飲杯幫助寶寶喝水,如果你家寶寶也有喝水難的問題,不妨試試換個新奇有趣的杯子,這樣孩子一定興致大增,說不定不用你教,自己就火速開始學習喝水了。

其次媽媽們都知道餵飯的時候有一種方法叫做愉悅式飢餓法,就是在寶寶不願意吃飯的時候,我們自己先吃一大勺,然後感嘆「太好吃了!」或是向孩子表明」你不吃那我吃了「的態度,以此來刺激孩子主動進食。同樣的餵水時我們也可以這樣做,

先自己喝一大口水,裝出一副「太好喝了」了的表情給寶寶看。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