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幾乎都吃不到的美食,樣樣經典;獻給曾經在農村生活過的你!

面窩,通常只在早餐時間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間薄得干脆成了一個小洞,呈凹狀,人們不習慣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窩”。面窩創始於清光緒年間。

板栗,早期剛成熟的板栗是白色的,這種很容易去殼。板栗分很多品種:大紅袍、六月爆、九月寒、油栗、羊毛栗等;板栗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有抗動脈硬化等病的功效。但多食可滯氣,致胸腹脹滿,故一次不宜吃得太多。

烤紅薯,在農村,紅薯收獲後,人們把紅薯放在燒火後未燃盡的燃灰裡,用帶火星的碳灰捂蓋住紅薯,待合適時間就能把它烤軟烤熟,把皮剝掉,就可以食用了,香甜可口,是一道名副其實的美味。

豇豆粑,用豇豆做餡,將面團按成薄片,然後包上炒熟的豇豆,再用手按成圓形的薄餅,放在熱鍋上反復烤烙,直到餅兩面都變成焦黃,豇豆粑就熟了。

手搟面,我們農村叫切面,小時候吃的切面都是媽媽親手搟的,濃濃的面湯包裹著根根筋道的面條,好吃得幾乎連舌頭都吞掉。如今超市裡的貨架上琳琅滿目都是工業生產的掛面和方便面,果腹之余,卻更加懷念媽媽手搟面的味道,也許這剛好印證了越是傳統的才越是經典的。

蘿卜煮河魚,農村種的蘿卜比大棚種的更香,更甜。

油面坨,是做油面時油面曬干後棍子上留下來的。

菜油餅、千層餅,我們農村稱為油餅粑。記憶中的油餅粑放一層韭菜抹一層采油,土灶鍋裡烙成兩面有硬殼就熟了,出鍋時金黃色。

豆腐鍋巴,豆腐漿在鍋底結成的漿巴,是制作豆腐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是一種傳統的民間美食。農村常以豆腐鍋巴針對腸胃失和、痢疾及婦女產後體弱、腰酸等症狀進行食療。

南瓜粑,酥軟甜糯,香味醇厚,潤肺健脾,鎮咳化痰。適用於肺燥咳嗽、膿痰等症。

糯米飯配土雞湯,燉土雞湯可加點當歸,當歸能補血活血,改善心髒功能,還有鎮靜、鎮痛、抗炎作用;屬農村美食。

糯米雞,先將糯米飯煮好,再拌入炒熟的餡料,一般含有肉丁,香菇和豆干,青豆等,拌好後團成飯團,再放在面糊裡滾一下,放入油鍋油炸至金黃色即可。做好的糯米雞色澤金黃,形似圓形刺球,外脆內鮮嫩。別看它外表看上去雖然沒什麼特色,可是內容很豐富哦, 外酥裡糯,掰開後,口水都流出來了!

刺泡兒,一般都長在農村的灌木岸上,根可入藥,治風寒咳嗽;果實酸甜可以吃。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