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艾塔阿雷火山: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埃塞俄比亞艾塔阿雷火山: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非洲的名山多是火山,氣質卻大不相同。有白雪皚皚如乞力馬扎羅山,因接近天空而宛若仙境;亦有充斥著硫磺岩漿的活火山,因靠近地心而如地獄般可怖。

埃塞俄比亞北部的艾塔阿雷火山屬於後者。它位於非洲陸地的最低點——達納基勒窪地(海拔-120米)。與非洲最高點乞力馬扎羅山相比,達納基勒顯得低調而神秘——難以忍受的高溫、落後的旅游設施與危險的地殼運動,讓追求舒適的游客望而卻步,只有為數不多的探險家與科學家願意深入險地。這一次,新華社記者帶上相機與好奇心,帶你走訪這片土地上的致命美景。

01

焦土之地

達納基勒遍布火山、硫磺湖、鹽山等地質奇觀,地殼運動極為活躍。非洲板塊、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在此相遇,正醞釀著將“非洲之角”從非洲大陸撕裂開的洪荒之力。艾塔阿雷在當地語中意為“冒煙的山”,在過去的一百年裡就曾發生過七次噴發,不斷重塑當地的地貌。

從埃塞北部城市默克萊驅車向東向南進入達納基勒,漫山遍野的黑色岩漿岩映入眼簾,仿佛這裡曾被大自然付之一炬。焦土之上如今是毒蛇、蠍子和“毒蘋果”的天堂。這裡的氣候干燥炎熱,夏季最高氣溫超過60度,即使在11月,下午的溫度也輕松達到40度。

達納基勒位於埃塞與厄立特裡亞的邊境,兩國多年來關系緊張,更增加了這片土地的危險系數。2012年,這裡就曾發生過歐洲游客遭反政府武裝綁架殺害的事件。

但即使在如此危險的不毛之地上依然充滿了生機。以畜牧和采鹽為生的阿爾法部落在此繁衍生息,駱駝商隊馱著鹽湖出產的鹽磚穿越沙漠,一條由中國公司修建的公路則送來了更多游客,為當地經濟注入新的活力。當地向導說,從前接待的多是歐洲和日本游客,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背包客開始加入探險隊伍,許多旅行社的工作人員開始學習中文,一些當地的隨團廚師甚至會為中國游客烹飪中餐。

02

紅色海洋

現代交通設施止步於距離火山十公裡的營地。從這裡開始,火山愛好者只能依靠自己的雙腳(以及幫忙駝運行李的駱駝),經過四個小時的艱難跋涉,才能抵達被當地人稱作“地獄之門”的火山口,一睹來自地球內部的毀滅與創世之力。

由於白天太過炎熱,“火山朝聖”之旅通常在夜幕降臨後開始。在通往“地獄”的路上,旅行者頭頂著漫天繁星,腳下曾經滾燙的岩漿早已冷卻成岩,其間萬籟俱寂。頂著頭燈的幾名中國人、日本人、巴西人、歐洲人和他們的非洲向導成了無邊黑暗中僅有的幾簇光點,向著山頂的大片紅光緩緩匯去。

火山口越來越近,狂風卻忽而襲來,被熱力吹脹的岩漿岩在腳下破裂、塌陷,如同滿地的碎燈泡,讓最後的路程變得異常艱難。但沒有人敢停下匆匆的腳步,生怕一旦脫離隊伍就會被身旁虎視眈眈的黑暗所吞沒。

一行人在午夜時分抵達火山口,開始沿著火光沖天的坑口繞圈,心懷敬畏地俯望下方十幾米處的熔岩湖,莊嚴得如同一場宗教儀式。

“地獄之門”近觀如同迷霧中的紅色大海,“海浪”規律地拍打著岸邊的岩石,在星空下發出陣陣濤聲,很難想象這股毀天滅地的能量竟能如此安靜。似是提醒大家身處何等險惡之地,當地向導講起了十多年前一名日本游客在拍照時不慎掉入熔岩,屍骨無存的往事。許多非洲人在談及死亡時都有種近乎冷漠的淡然,但在此情此景倒並不顯得奇怪:在隨時可能噴發的火山口前,生命顯得虛無縹緲,死亡則更像是永恆的真理。

所有敢於來到火山口的探險者都明白這個道理。由於地殼活動的不確定性,危險隨時可能發生;而四小時的艱難跋涉更是證明了,一旦災厄降臨,以凡人之軀根本無法逃離。只有放下生的執念,才能欣賞到絕世美景;相反,則會墮入憂慮和恐懼的無盡折磨。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每一個到訪“地獄之門”的人,都必須做出選擇。

03

番外篇:達納基勒的致命美景

達納基勒窪地降水稀少,這裡的“湖”也多半不是什麼友善的液體。

與艾塔阿雷的紅色熔岩湖相比,Dallol火山的硫磺湖呈現出斑斕的色彩,但同樣致命——這裡的湖水是高濃度的硫酸。熔岩活動將地下水加熱,以溫泉的形式湧出地表,並與火山岩中的礦物質發生反應,從而形成色彩豔麗的硫磺湖。

各個“湯池”由於礦物成分和水溫的不同,從而呈現出紅、黃、綠等不同色彩。《紐約時報》形容這裡是火星一般的景象,而國內的吃貨們則看出了蛋餅的色澤。

另一處被稱作“黃湖”的景觀則像是翻騰的油鍋。這裡的湖水含有大量的油,被當地人認為是天然的護膚品,但不能飲用。黃湖周圍風干的鳥獸屍體,即是誤飲了有毒湖水的下場。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