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張表,自己當醫生,先收藏不後悔

1.人參味甘,大補元氣,止咳生津,調容養衛。

2.黃芪性溫,收汗固表,托瘡生肌,氣虛莫少。

3.白術甘溫,健脾強胃,止瀉除濕,兼祛痰痞。

4.茯苓味淡,滲濕利竅,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溫,調和諸藥,炙則溫中,生則瀉火。

6.當歸甘溫,生血補心,扶虛益損,逐瘀生新。

7.白芍酸寒,能收能補,瀉痢腹痛,虛寒勿與。

8.赤芍酸寒,能瀉能補,破血通經,產後勿犯。

9.生地微寒,能消濕熱,骨蒸煩勞,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溫,滋腎補血,益髓添精,烏須黑髮。

11.麥門甘寒,解渴祛煩,補心清肺,虛熱自安。

12.天門甘寒,能治肺癰,消痰止嗽,喘氣有功。

13.黃連味苦,瀉心除痞,清熱明眸,厚腸止瀉。

14.黃芩苦寒,枯瀉肺火,子清大腸,濕熱皆可。

15.黃柏苦寒,降火滋陰,骨蒸濕熱,下血堪任。

16.梔子性寒,解郁除煩,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連翹苦寒,能消癰毒,氣聚血凝,溫熱甚逐。

18.石膏大寒,能瀉胃火,發渴頭痛,解肌立妥。

19.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煩,濕熱皆可。

20.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癰肺痿,開郁除煩。

21.大黃苦寒,實熱積聚,蠲痰潤燥,疏通便閉。

22.柴胡味苦,能瀉肝火,寒熱往來,瘧疾均可。

23.前胡微寒,寧嗽化痰,寒熱頭痛,痞悶能安。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橘梗味苦,療咽腫痛,載藥上升,開胸利壅。

26.紫蘇葉苦,風寒發表,梗下諸氣,消除脹滿。

27.麻黃味辛,解表出汗,身痛頭疼,舒筋活血。

28.葛根味甘,祛風發散,溫瘧往來,止渴解灑。

29.薄荷味辛,最清頭目,祛風化痰,骨蒸宜服。

30.羌活微溫,祛風除濕,身痛頭疼,舒筋活血。

影片連結: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