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固執鬼打牆、好勝心這麼強,爸媽怎麼辦?

教養沒有絕對好的標準,但是有相對好的方法。

很多孩子非得要第一、要讓他自己做,明明已經開好水龍頭,孩子硬要自己關掉再打開一次;上電梯的時候,非得要自己按,如果父母按孩子就生氣。

這種固執從何而來?是好勝心作祟?還是堅持度太高?

二分法原則

小小孩的世界只有二分法:好、不好(我做、你做),在2、3歲左右的年齡,認知彈性度非常低。

白話一點就是很直腸子,只有一條路:你開門或我開門、你按電梯或我按電梯,最後發展成:我做比較好,你做比較不好。

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常在講:「先懂孩子,再懂教。」要先瞭解孩子的行為,才知道怎麼教。

父母該做的是,瞭解孩子的心理之後,慢慢打破二分法的原則。如果他的認知只有好或不好、要或不要、你做或我做,就會一直停留在2歲的階段,固執又鬼打牆。

父母往往都只是在教導行為,告訴孩子:「你不可以這樣做。」這樣就會產生硬碰硬的教養溝通,無法教孩子學會用彈性的方法處理,我們應該要注意,給孩子多一點彈性思考的空間。

心智桌遊培養耐挫力、情緒力

前一陣子,大家在瘋桌遊,國內缺乏2~6歲的桌遊,我找到一個非常適合訓練孩子耐挫力的桌遊「小雪碧的點心大作戰」。這個遊戲,可以開發孩子的挫折容忍度、數字的概念,在國外榮獲很多獎項。

透過這套遊戲,孩子可以跳脫二分法的原則,透過遊戲,不只有單純的輸贏概念,你有機會拿別人的骨頭,也會有失去骨頭的時候;在遊戲中有好幾種的狀況,就不會只有輸、贏。

當孩子在出現「鴨霸」等行為,不見得是他們的本意,只是經驗不夠;如果孩子知道有很多選項的話,就不會只有輸贏、要不要、可不可以的邏輯。

引導孩子在行為發生以前,預告所有可能,讓他學會面對各種情緒與狀況

很多媽媽會說,孩子很容易輸了就哭、生氣。教爸媽一個方法:預告法。

在遊戲開始之前,我會先問問所有的小朋友:「遊戲中是不是有贏家跟輸家?」讓他們在遊戲前先理性地思考,一個遊戲不可能到最後大家都是贏家。

接著我會問:「如果贏了,可以說:『哈哈哈,我贏了,你們都好笨喔。』嗎?」就會有小朋友回答:「不行,太驕傲的話,別人會不高興,下次就不跟我玩了。」

你也可以這麼問:「能不能玩完一局,輸了以後,就跟其他小朋友說:『這局不算,你們作弊,我下次不跟你們玩了。』呢?」

用這種預告法,在遊戲開始之前,引導孩子想一想,活化他們大腦的剎車系統;即使輸了發脾氣,也只能小小的生氣,不然下次可能就沒有人會陪你玩。試試看下次在孩子們玩遊戲前,先做預告,結果會差很多唷!

最後,跟所有爸媽再次提醒,孩子的世界只有二分法。在行為發生前先預告,讓他做出選擇;為了要讓孩子的行為更有彈性,不要令他太好勝,有時候大人關、有時候孩子關;跟孩子用玩遊戲的方式,說自己也好想要做這個行為,這也是同理心的建立。

從家庭之間的互動,增加遊戲及互動的經驗,再使用預告法,就可以打破孩子鬼打牆、固執、歡必霸的情緒。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