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三種人,最不必寬容大度,通情達理

待人接物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生活中我們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沒有一個萬能的、通用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屢試不爽,針對不同的人,我們應該用不同的方法與他們打交道,這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比如面對這三種人,你就不能寬容大度,通情達理,以德報怨。

一、面對詆毀你的人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一個人一旦稍有出息,開始做出成績,就會有人記恨,看不上,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這是人羨慕和嫉妒的心理表現,但是並非人人都有這樣的外在行為,所以當你面對別人的刻意詆毀,千萬不能任由其隨意為之,人言可畏,一傳十,十傳百,假的也就可能變成真的,好的最後也會變成壞的,事情的發展也就會脫離你預想的初衷。

還記得那個“三人成虎”的典故嗎?人活著,人言可畏,這是人之常情,明明沒有的事情,剛開始只是別人的詆毀,你大肚能容,不去反駁,不去製止,結果說著說著,就有很多人相信了。雖說謠言止於智者,可是生活中哪來那麼多智者呢,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比如網絡上的消息,很多時候,不見得有多真實,可是裹挾著情緒的力量就肆無忌憚的開始傳播,所以面對詆毀你的人,你最不必強顏歡笑。

心理學:面對這三種人,最不必寬容大度,通情達理

二、面對刁難你的人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不僅是一句俗語,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真實寫照,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欺軟怕硬是一種人的心理傾向,加上一些人自身的教育、成長環境、道德素養的影響,導致這些人特別喜歡幹這樣的事情,所以當面對刻意刁難你的人的時候,不要退宿,要拿出自己的脾氣來,不給他下一次刁難你的機會。

想必好多人會有這樣的成長經歷,那就是小時候上學的過程中,最聽話、最老實的學生往往就是在班裡幹活最多的學生,還經常會被那些調皮的學生欺負,如今長大了不要認為這樣的現象就沒有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不是這樣的現象消失了,而是這種心理和行為更加隱蔽了,受制於道德約束,它變得隱晦了,這種心理現象一直不曾消失。

心理學:面對這三種人,最不必寬容大度,通情達理

三、面對沒有誠信、多次騙你的人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一個沒有誠信的人是可怕的,也是具有高度不穩定性的,這樣的人如果與你沒有關係,大可不必與之交往,可是如果他多次騙你,利用你的善良,就沒有必要再對他強顏歡笑了,這時候就應該與他攤牌,讓他知道你也不是那麼好欺騙的,更不是那麼好利用的,讓他知道你的態度,他才可能不再繼續欺騙你。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都有利用最小成本獲取最大利益的心理傾向,面對一個沒有誠信的人,如果你不向他表明你的態度,那麼在他的利益考量裡面,他就就認為這很劃算,所以利用完了,嚐到了甜頭他就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繼續他的欺騙行為,所以面對這樣的人,最不必寬容大度,通情達理。

心理學:面對這三種人,最不必寬容大度,通情達理

面對以上三種人,最不必寬容大度,通情達理,而是要表明自己的態度,不助長他們行為,心理學的說法就是不讓他們養成這種心理習慣,特別是與你自身有關,損害你自身利益的習慣,你怎麼可以對他們強顏歡笑,不作為了。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