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層次越低的人,越捨不得丟東西

心理學:層次越低的人,越捨不得丟東西

心理學家說:什麼都不捨得扔是一種病。因為害怕失去,也會加劇內心的恐懼。把用不著的東西捨棄,看起來是丟掉,實際上是一種贏得,贏到了空間,獲得了輕鬆。勇於捨棄,還代表心中放下了某些東西,擁有了歸零的空杯心態,新的美好也容易進來。斷舍離,並不是鼓勵浪費,其實就是活在當下。

元旦和春節之間的這一個月,最適合做什麼?我覺得,最適闔家居整理。這個月,是辭舊迎新的過度月,好像是專門留給大家,整理房間整理生活的。

所以我覺得特別適合把家裡的東西徹徹底底的整理一遍,該丟棄的丟棄,該收納的收納,換換傢俱的佈局,添置一些新的軟裝,然後就開開心心迎接新年。

這段時間,我正在整理東西,從客廳到廚房,從臥室到衣帽間,統統“血洗”了一遍。

我們很多人都有一種叫做“囤積症”的病,總是不自覺的囤積各種東西,相信即使現在用不到,說不定什麼時候會用到。

於是東西越囤越多,家裡也越塞越滿。是時候清理一下啦!

要知道,靠物質的囤積,而獲取安全感的時代已經結束,我們正從加法時代轉向減法時代。

相比背負太多物欲的負重前行,懂得定期丟棄,一身清爽輕裝上路才是幸福的王道。

1、 你囤積的不是物品,而是物欲

有一種病,叫強迫性囤積症。是指喜歡購買、收藏、囤積一切有價值或者無價值的東西,把房子塞得滿滿當當的一類人,他們通常有強烈的佔有欲,即使是最普通的東西也捨不得丟掉。

日本整理術大師山下英子曾說過自己的故事,有段時間她下定決心學英語,於是定了一年的英語教材,但是卻一直沒學,便堆積在那裡,每次看到那些教材,都倍感壓力,後來乾脆收了起來。

很久之後,她再次發現這一大箱子的英語教材和磁帶時,答錄機已經被淘汰了。於是她毫不猶豫地將這箱教材處理了,心裡只覺得痛快極了。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不自覺的收藏各種教程乾貨,裝過東西的包裝盒,幾年都沒穿過的舊衣服,接觸不良的小電器,甚至丟掉一隻的襪子........

其實,我們囤積的不只是物品,更是一種已經給現代人帶來負擔和精神壓力的物欲。

需要不需要的都往回買,需要的不需要的都捨不得丟,最後,我們僅此一次的人生,就不斷地在支撐商家的幸福生活,和守著一推空佔空間的舊物中,負重前行。

2、 學會丟棄,才能給美好騰出空間

建築師凡德羅有句名言:less is more。定期丟棄,不僅是一種高效能的整理術,更是一種令人生清爽、輕裝上路的哲學境界。

前兩年,一本名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的書暢銷全球,作者近藤麻理惠因此名聲大噪,你無法想像僅僅寫整理家務,也能寫出大名堂。

曾有記者問她,如何看待自己這本書如此受歡迎,她說了一段話:“我也曾是一個生活迷茫的人,整天思緒龐雜,不知道到底生活的意義是什麼,直到有一天我嘗試著整理家務,這裡的整理並非擺放和清潔,而是捨棄無用之物。

例如我把昂貴但並不適合自己的衣物、看過或不想看的書籍、用過幾次便束之高閣的健身器械都扔了,開始很心痛,直到過了12個小時一覺醒來,整個人豁然開朗。”

相比有人用放肆自己的消費欲發洩情緒,這種定期丟棄極度削減的方式,使人更容易將注意力集中在那些為數不多的物件上,這種環境更令人心緒平靜,也使人的感官更加敏銳。

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說:“我真的想要儘量簡化我的生活,然後把時間都放在如何更好地為社會服務上。”

生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你,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念,去享受生活的簡單。

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這才是我們該學會的生活思考方式。

3、 讓人幸福的除了買買買,還有丟丟丟

我們究竟該丟棄些什麼,保留些什麼,才能更好的整理當下,給自己的生活騰出更多的空間,也為自己的靈魂減負?我根據自己的整理經驗,給大家列了一份清單,説明大家,拋棄雜物執念,開啟新的征程。

第一階段:物質層面

丟掉不適合你的衣物鞋帽,不管多貴;丟掉舊手機、充電線等電子產品;丟掉過期的食物和藥物;丟掉囤積的草稿本筆記本和廢棄的筆;丟掉快過期或者幾乎從不使用的化妝品;

丟掉用了很多年的枕頭、被子、褥子;丟掉舊包裝袋、包裝盒;丟掉沒用的會員卡、名片;丟掉不會再看的書、資源乾貨;刪除QQ、微信毫無關聯的陌生連絡人。

第二階段:精神層面

丟掉熬夜;丟掉輕易發脾氣;丟掉東西隨手亂放的習慣;丟掉不吃早餐的習慣;丟掉拖延的想法;丟掉別人的看法;丟掉貪小便宜的想法;丟掉之前的成就;丟掉前一個不愛你的人;丟掉上一年的壞心情。

曾國藩有句名言:既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雜。

在物質貧乏的時代,人類需要食物和用品的囤積而獲取安全感,而在現在,不管是物品還是情緒,囤積,只會讓你的生活積重難返。

真正了不起的生活,不是不論需求的無所不有,而是保有品位的精緻至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