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不是世故,而是經受挫折之後的苟且,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人在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溫柔是何物,任性而為,在青春裡暴走。長大了就會變得溫柔,因為讀的書多了,看的世界多了,經歷了最深的孤獨,慢慢會變得溫柔,明白了溫柔其實是殘酷生活給予我們的禮物。

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出世而不離世,入塵而不染塵。」「明世俗而不世俗,處江湖而遠江湖。」「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極。」深諳世故卻不世故,才是最最善良的成熟。

知世故而不世故,處江湖而遠江湖。人情冷暖已看透,赤子之心永不丟。世事洞穿,天真不泯——這才是人生大境界。知世故而不世故,就是「合適的灰度」外表圓潤懂世故,內心方正不圓滑,將原則與妥協巧妙地糅合在生活裡、工作裡。「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知道妥協,但永遠堅守自己的價值體系。融洽於世故,卻超然脫俗。

「知世故而不世故」由兩部分組成:一半是對殘缺的接納,一半是對美好的追求。所以木心在黑暗中活成了一個大雪紛飛的人。真正的成熟不是世故,不是經受挫折之後的苟且。而是享受人生而不沉湎、歷經蒼涼而不消極,以積極心態面對生活的好與壞。就像羅曼·羅蘭所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一千多年前,蘇軾被貶黃州,與泗州友人劉倩叔共游南山。友以蓼菜、新筍等野菜相待,蘇軾品嘗後,舉箸慨嘆:「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一生坎坷波折,仕途幾起幾落,在嘗盡人生五味之後,他終於悟得——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對生活的超逸,不講究物質的條件,只講究心靈的品味。從此,不管是被捕入獄,還是流放貶謫,蘇軾始終保持了一種近乎天真的不合時宜。他在舉目四望窮途末路的情況下,依然提筆賦詩,依然笑燉紅燒肉,依然閒坐江邊釣河豚……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歷盡各種事故與世故後,蘇軾終於成熟了。就像樹上的蘋果,經歷最冰冷的冰雹後,開始散發自己的獨特香味。那香味就是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所說的:「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勃鬱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知世故而不世故,不是遠離塵世喧囂,而是在心裡修籬種菊。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