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台積電的智慧,蔡政府學著點

中時社論》台積電的智慧,蔡政府學著點!!

台積電日前強調,對華為海思持續供貨不變。(路透)

台積電日前強調,對華為海思持續供貨不變。(路透)

中美貿易戰至今未看到落幕的可能,即使兩國最後達成某種協議,但兩國關係與全球經貿格局已經「回不去了」,許多國家出現「選邊站」的壓力。台灣在此情勢下,政府該如何抉擇,可能影響未來台灣的經濟與產業,我們認為政府最佳策略應該就是取法台積電的智慧。

去年11月底的20國集團峰會中,藉著兩國元首的「川習會」,中美貿易戰暫時停止,兩國先後進行11輪的貿易談判,原本外界多預料可達成協議,結束1年多來的貿易戰。不料5月初,先是川普指大陸推翻原先的談判協議,因此提高加徵關稅的稅率,接著又祭出「華為禁令」,意圖迫使大陸屈服。

但大陸反應較過去強硬,除了把美國進口商品也提高關稅作為報復外,也公布「不可靠實體清單」政策,接著又發布中美貿易戰的「白皮書」,痛責美方3次推翻協議、「出爾反爾、不講誠信」。至此,外界已無法再對後續兩國能達成協議持樂觀態度。

美國對大陸發動的貿易戰,透過加徵關稅讓大陸出口商品競爭力下降,影響所及,讓許多供應商把生產線分散到其他國家。但真正影響重大的卻是華為禁令,這個禁令不僅禁止美國企業對華為供貨,連國外企業、如果「源自美國」的比例超過25%者,也在禁止供貨之列。首當其衝的美國企業,從高通、英特爾到博通等重要晶片廠商,以及供應作業系統與軟體的谷歌,固然因禁令而要對華為斷貨,甚至其他的國外企業也中止對華為供貨。

當許多國際企業在第一時間就選擇對華為斷貨時,被視為一旦加入斷貨行列,對華為殺傷力最大的台積電,卻在各界矚目中繼續正常出貨。台積電的說法是,台積電每項產品出貨前,都會透過「盡職調查流程」,確認出貨符合貿易規範,若通過調查,就會出貨給客戶。而以目前情況來看,因為距離25%的規定有一段差距,台積電不需改變現有對華為產品的出貨方式。

專業上來看,台積電的反應可得到滿分:不在第一時間因為懼怕美國壓力與不確定性,而選擇立即對華為斷貨;但台積電也不是硬跟美國的禁令槓上,而是有專業的評估,確定不違反禁令中的25%限制。在此情勢中能繼續對華為出貨,對台積電而言無疑是維持其短中長期利益的最佳選擇。華為訂單(海思)佔台積電營收已在1成左右,直接斷貨立即承受的是營收的損失;而大陸是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長期而言,台積電當然必須持續掌握與耕耘。在初步處理過美國禁令後,台積電高層透露將到美國考察投資環境,評估是否赴美設廠。

台積電的做法值得蔡政府借鏡。在中美相爭中,許多國家都承受到「選邊表態」的壓力,日前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裡拉會議中,幾乎所有國家的與會官員都要求美、中終結貿易戰,並不完全認同美國對華為及「一帶一路」的說法。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開幕演說時就呼籲美國對於大陸崛起應抱持寬容態度,且並不認為華為會對國安造成重大威脅,而大陸已是許多東南亞國家最大的出口國,「大家都不想選邊」。

台灣的情況其實與東協國家相近。美國固然是台灣最重要的盟邦,是台灣先進技術的重要來源,更是安全的支柱,但大陸也是台灣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台灣每年對大陸出口佔整體出口的4成,享有超過7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如果沒有這筆龐大的順差,台灣對外貿易將逆轉為逆差。台灣產業的供應鏈其實已密切地與大陸整合了。

因此,基於台灣的經濟安全與利益,當然不宜、且應盡量避免選邊表態。類似去年川普對大陸的中興通訊發布禁令時,蔡政府馬上主動表態,要求企業出貨給中興必須得到核准,結果在台灣表態後,美國又撤銷禁令,這種蠢事千萬別再發生。

貿易戰可能造成供應鏈遷移、台商回流,台灣當然應想方設法吸引台商回流投資,長期而言,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也可能有變化。但無論如何,政府都應避免選邊表態,更不宜介入對企業施壓、影響甚至意圖主導企業的抉擇。台積電處理華為禁令的專業與智慧,足堪作為政府學習的典範。

#貿易戰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