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夷文書法爭議】馬智禮:屬趣味語文 爪夷書法不納入考試

(吉隆坡4日訊)教育部長馬智禮指出,華社對教育部把爪夷文書法納入小四國文課的做法感到質疑是基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態,因為華社經歷過前朝執政的不愉快經驗,在此課題上才會表現出強烈不安。

部長週日特安排與中文媒體見面,並在匯報上指出,本身能夠理解華社的心情,因此不會怪罪華社,畢竟過去教育課題經常被政治化,在這樣不利的氛圍下,人民在取得有關新政策的解釋上會面對障礙。

馬智禮說,外界質疑教育部對華社的憂慮和不滿缺乏敏感度,這項指控是不正確的,他作為全馬人民的教育部長,對於不同的聲音包括任何批評和建議都保持敏感的態度。

讓學生增加常識

他解釋,爪夷文並不是外來語言,而是馬來文遺產的一部分,也是國家文化資產,在歷史上爪夷文與馬來文的演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想讓學生增加這方面的常識,畢竟爪夷文經常出現在我們生活週遭,包括國徽、州徽和鈔票。

他說,認識爪夷文並非要求學生掌握或精通,只是希望他們有粗淺的認知,再者,他認為,在這個課題上使用“爪夷書法”的字眼會更貼切,因為當提到“爪夷文”大家都認定是要學習新的一種語言,“爪夷書法”則是更淺層的文字書寫和賞析。

他指出,爪夷書法的確已被納入“小學課程與評估標準文件(DSKP)”,因為這是一門被教授的學科,但大家必須瞭解,並非所有在DSKP文件中的事宜都需要透過正式的形式(考試)評估和審核。

詢及這門科目未來是否有可能會列入考試,馬智禮回應:“這是一個假想性問題,我們先面對現在發生的事情,我要說明的是,我們要實行任何事情都會顧及和聆聽各造的意見。”

至於5年級和6年級是否也要接受爪夷書法的課程,他說,現在仍言之過早,唯一能夠確定的是,教育部將會與華社的相關團體如董總一同商討,在執行任何政策或計劃前取得共識。

國民可透過多語交流

針對教育部會否在國小推動跨族群與文化交流,包括在國小納入中文書法藝術的舉措時,馬智禮則說,政府樂見學校推動學習多種語言的活動,國人能透過多語言的交流,相互理解彼此的文化,並以相互尊重為核心。

他重申,當發現國小及華淡小的DSKP版本出現不一樣的闡述,即中文版本是寫明趣味語文不納入評估,但馬來文版本卻註明可通過任何方式進行評估時,他已指示官員解釋,為何在兩者間做出此區分。

他說,官員會修訂DSKP文件內容,即只是向學生介紹爪夷文書法藝術,並不會進行任何評估。修正後的馬來文課本並不會再出現爪夷文字符學習馬來文諺語的內容,有關內容將做出改善。

“我們是向學生介紹爪夷文的由來,但我們不會強制學生須掌握該語言或成為該語文的專才。如果是個人有意掌握爪夷文,那是其個人選擇,我們也不阻止。”

稱張念群盡力反映華社心聲

馬智禮也為副部長張念群發聲護航,讚揚張念群在這個課題上已竭盡所能反映了華社的心聲,讓他及部門能夠在獲得更詳細的意見和資料後,做出慎重考量。

“華社必須知道,副部長成功說服我們有關部分課題已造成華社的焦慮是真實且有依據的,以便讓部門能夠納入考量,她在這個課題上貢獻良多。”

他說,他與張念群這個“小辣椒與小馬”的組合不僅是一個工作團隊,更像是一家人,互相協商合作。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