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有高血壓,忽然變低了!如此不穩定,醫生:未必是好事

高血壓是高發的慢性病之一,臨床上將其分為原發和繼發兩個類型。遺傳、飲食、生活習慣等都是誘發原發性高血壓的因素,一旦被確診之後,就需按照醫生建議服用降壓藥物,且需改善自身飲食和生活習慣,目的就是為了讓血壓維持到正常水平。


這種情況之下,也給了高血壓患者錯覺,認為只要是血壓越低就越對疾病的恢復有利。但實際上,高血壓是超出原定的血壓水平範圍,而降壓的目的也只是將血壓降低在水平線內。通常只要患者按照醫生建議用藥,血壓就不會有過大的漲幅或下降。


高血壓患者血壓不穩定,通常和以下兩個原因有關:


1、體位性低血壓

一般來說高血壓患者血壓突然降低,往往和體位性低血壓有關,比如蹲下的時間過長、突然站起來的時候,血液向著上半身猛地輸送,收縮壓或舒張壓就會有所下降,從而導致體位性低血壓出現。對於血壓調節能力差的高血壓人群而言,更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且這種情況是非常危險的。

2、藥物用量不佳

如果高血壓患者不按照醫生建議服用藥物,盲目增加藥物的使用量或品種,又或者是輕易嘗試偏方,就有可能導致血壓異常波動,短時間內血壓迅速降低。


平時有高血壓,血壓突然變低,可能並非好事,容易讓以下兩個問題找上門來:


1、心臟器官灌注不足

高血壓患者的心腦血管和心臟已經適應了高血壓狀態,如果突發低血壓的話就會導致心臟灌注不足,也就是說人體血容量失去了平衡,進而導致器官發生病變,引發心衰、缺血性心臟病,在有冠心病的基礎上,甚至會突發心梗、刺死。

2、可能誘發腦梗

大腦也需要充分的血氧供給,一旦高血壓患者血壓下降過快,體內血液流通速度也會因此減慢,從而誘發腦供血不足,進一步導致頭暈、眼前發黑、乏力等癥狀出現。更為嚴重的是,血液流速度過慢還容易加大自身患血栓的風險。如果本身就已經出現了動脈粥樣硬化,那血壓下降就不是一件好事,很可能誘發缺血性腦中風。


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血壓過度升高與健康不利,而快速的下降同樣會威脅身體健康,甚至誘發更為嚴重的疾病。所以,患者一定要嚴格按照醫生建議服用藥物,切勿盲目增加用藥量。如若在用藥後血壓持續升高,應及時就醫進行調整。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