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胸悶口乾,還發生便溏,提醒:你可能是濕氣太重,該調理了

每到夏日來臨的時候,很多朋友會發現早晨起床時感覺虛乏無力,胸悶、氣不暢,口乾帶苦,早晨如廁時還會發現自己大便溏稀不成形,舌頭邊緣有鋸齒狀,白色舌苔滿布整個舌頭等諸多不適癥狀,此時,大家就要引起重視了,很可能是濕氣太重的緣故。


那麼,什麼是濕氣?濕氣太重如何調理呢?一起來看。

濕氣源於中醫理論,分為內濕和外濕兩種。內濕與人體自身身體機能有關,尤其與脾臟關係密切。若脾功能失常,無法順利排除代謝產生的液體,停留在人體之內,久聚而成濕。外濕多由夏季氣候潮濕,空氣悶熱,氣溫較高,濕氣較重,人受其侵襲而發病,此為外濕。內濕與外濕均是造成人體濕氣過重的因素,兩者可相互影響。

根據濕氣產生的機理不同,治療濕氣過重可採取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方法。總結起來說,就是要內外兼修,即「內保脾胃,外御濕寒」。這裡主要從日常調理養護、中醫穴位祛濕以及飲食調理等三種方法進行講解。希望能給讀者一定的啟示作用。


1、日常調理養護。

平常尤其是夏天應該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不飲生水,不要貪涼,勿貪吃生冷瓜果;拒絕冷飲,少食油膩、辛辣的食物,不抽煙,少喝酒,保持脾胃健康生態,防止脾胃濕困;遠離陰冷、潮濕的環境,多曬太陽,保持居住之所冷暖適宜,防止外濕侵襲。


2、中醫穴位祛濕。

通過刺激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處之陰陵泉穴,可治療因脾不運濕所致之腹瀉、水腫、小便不利等。

通過刺激腓腸肌兩肌腹之間凹陷的頂端處之承山穴,可振奮膀胱經之陽氣,促進人體濕氣的排出;

刺激小腿內側之地機穴可起到運化健脾利濕之功效;

中脘穴可促進體內水濕之運化,起到散寒、健脾、祛濕、和胃理氣的效果。


3、飲食調理。

日常生活中一些香菜、荊芥之類的芳香類蔬菜宜多吃,常見的能起到利濕排濕作用的蔬菜,例如白菜、冬瓜、木瓜等也可以多吃。

芳香之味的茶品如紫蘇葉、藿香等有解暑之功效對於夏季保養最合適不過,當自覺身體睏乏、飲食胃口不佳時,可自制一些健脾利濕的粥品,比如南瓜玉米粥、山藥紅棗粥等,可祛除體內濕氣,調料中添加茴香等,不僅可改善菜品滋味,亦有一定化濕之功效

中醫理論認為,濕氣是惡化和誘發很多惡性疾病的原因。因此,提醒各位朋友們,夏天享受冷空調、品嘗冷飲、瓜果生鮮等之時,一定要控制好尺度,切勿貪多貪涼,宜保護自身正氣,遠離濕氣。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