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蒸口罩一邊捐口罩

台灣連續多日零確診,政府防疫的成果有目共睹。過去這100多天防疫過程,口罩一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也是政府施政的重點、高滿意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從限制出口到實名制1.0、2.0、3.0,政府跟民間在口罩販售上都投注了很多心力,不斷的精益求精,但最有創意的,當屬日前推出的「捐口罩」。

雖然輿論跟網路對於「捐口罩」政策評價不一,但該政策推出才短短兩天,已經有26萬餘人次響應,共捐了228萬餘片。結果卻被鄉民發現,居然有很多人捐「0」片。

不是都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台灣人沒愛心、惡作劇,居然捐「0」片口罩?不是都說台灣大數據、口罩地圖做得多棒,怎麼官方的系統這麼落漆,居然連捐「0」片也能成功?豈不敗壞我們IT大國的名聲?

實際操作一下「健保快易通App」就知道,當你進入捐口罩頁面之後,就只有「我願意(捐口罩),並同意將姓名加入開放資料」和「我願意,但默默行善就好」兩個選項,沒有確認口罩餘額、沒有選擇捐贈數量的選項,也沒有需要付費、確認捐贈、確定付款、或是不願意、退出的選項。

也就是說,當你進入捐口罩頁面之後,就只有公開捐、匿名捐兩個選擇,沒有不捐的選項;在你還沒搞懂這個系統、還沒能瞭解捐口罩需要多少錢之前,隨便東摸西摸兩下,你就已經完成「捐口罩」的程序了—即便你根本沒有口罩餘額可以捐。

這個系統頗有點手機蓋版廣告的味道,故意把右上角的「X」做得特別小,靠用戶的誤觸賺點擊。也因為根本無從確認餘額,即便是餘額是0也能捐,才會有這麼多人捐0片口罩,並不是台灣有這麼多人惡趣味,更不是刻意要「逆時中」。 

「捐口罩」的創意,並不僅僅在系統的戲法上面,更有創意的是政策背後的邏輯。除非中文程度特別差,正常人所謂的「捐助」、「捐贈」,都是把自己擁有的東西,送給需要的人,或是拿錢去買東西給需要的人,抑或直接把錢給需要的人。

但指揮中心所謂的「護台灣、助世界」,是指民眾在3月12日口罩實名制上路後,未領取的口罩配額,都可以捐助給需要的國家。這些配額,就像過期的中獎彩券或發票,雖然曾經屬於你,但如今你根本拿不到、領不出。既然是已經不屬於你的東西,你又如何能「捐」給別人? 

如果這些配額還是你可以支配的,何以你不能將這些東西用在自己身上,何以需要一邊蒸口罩給自己用、一邊捐口罩給他國?如果東西真的是你捐的、真的是你的愛心,為什麼你不須要從口袋裡掏一分錢,就可以把東西捐出去? 

如果你這東西真的是你捐的,為什麼你卻不能決定要捐給誰?捐給美國、日本先進國家,跟捐給開發中國家,一個是交保護費、利益交換的概念,一個是己飢己溺的心情,兩者會是一樣的嗎?

政府之所以要繞這麼一大圈,在App上面做手腳、在邏輯上面做文章,就是認定民眾普遍心理上覺得口罩還不夠,民意不會同意政府拿有限的資源,到國際上做「散口罩童子」。

「護台灣、助世界」的創意,其實是把民眾手上已經不存在的口罩額度,可以「洗」到政府手上,讓政府可以支配、運用,拿來討好其他國家,讓政府打「世界盃」。但民眾應該很難理解,為什麼想要寄個口罩給海外親人,要這個證明、那個證明、限制一堆;而捐給一個不相干的人跟國家,居然只要一秒鐘就能完成?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