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深深痛過後,我學會放手

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深深痛過後,我學會放手

過去在警界破了許多紀錄的侯友宜,現任地方公職,重溫年輕時常缺席的「父親」角色,曾經歷喪子之痛的他,對人生看開,勇於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1957年出生的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是中華民國史上最年輕的刑事警察局長、警政署長。他最為國人熟知的畫面,就是曾空手進入當時南非駐台武官住處,與脅持人質的白曉燕命案嫌犯陳進興談判周旋,最後終於逮捕陳進興、救出人質。經歷過上百場槍戰的侯友宜,現在公職的角色任務和從前很不一樣。

侯友宜目前除了帶領新北市的警政、消防、環保,還有民政、社會、教育、衛生等負責照顧「兒少老弱殘」的局處單位,也都是他的「管區」。他擔任高齡人口福利政策召集人、幸福保衛站推動人,還主持過「新北市政府婚育政策行銷會議」,負責「催生」。

親子相處時間並不及格

所以,這兩年多來,總是留著招牌三分平頭、身材短小精悍的侯副市長,會坐在新北市的公共托嬰中心裡,為還在流口水的幼兒朗讀故事;在幼兒足球聯賽記者會上,和學齡前小娃一起踢球;出席小一新生開學式當起「假阿公」,被黃毛小孩尊稱一聲「侯爺爺」。這些畫面,和過去那位穿著防彈衣穿梭在重案現場、神情凝重運籌帷幄的指揮官很不同,跳tone程度一點都不輸好萊塢肌肉男星馮迪索演出的保母角色。

侯友宜有3名女兒,他當警察的時候,經常不在家,有時2、3個月才和孩子說得上話,「我的親子關係,若用時間來換算是不太及格,」侯友宜坦言。但他的理念是「身教重於言教」,覺得不必每天要說上話才能教導孩子,而這樣的影響來自於自己的父親。

侯友宜的父親曾被日本人、國民黨拉去當兵,靠著堅忍的心志撐過苦日子,回到嘉義,在菜市場賣豬肉、做小生意,將四個孩子拉拔大。排行老三的他回憶,父親每天不用鬧鐘,清晨3、4點就起床,天黑才回家。雖然和孩子說不上幾句話,但其實很注重孩子的操行、讀書環境,家中一直到小妹上大學才買電視,就是不要讓孩子讀書受影響。如此風氣下,侯家4個孩子書都讀得不錯。

小時候雖然和受日本教育的父親很少講話,但侯友宜長大後才發現自己的性格其實很像父親——重視紀律、生活儉樸,警官學校畢業拿到極為難得的「榮譽獎」,不僅要全勤、不遲到,且4年之內生活管理都沒有被扣分、棉被沒有疊歪等。認識侯友宜快40年的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主任葉毓蘭,到現在都覺得佩服,說自己當年「都不知道被扣幾分。」

夫妻站同邊讓教養同調

侯友宜把教養3個女兒的主導權交給太太,為了避免教養不同調,他選擇不插手。侯友宜回憶,自己久久回家一次,看到太太對孩子嚴格時,難免不忍,太太便對他說:「我在教小孩,你不要講話!」他也漸漸學會不出聲、尊重太太的方式,因為「小孩眼睛很利,若知道爸爸心軟,就會靠過來。」

另一半時常不在家,太太格外辛苦,難免有抱怨,「但是她都抱怨給我聽,不會抱怨給小孩子聽,」侯友宜說。另一方面,太太則會向孩子解釋爸爸為什麼不在家,對女兒說:「爸爸在辦重要的案子,所以沒辦法回家。」侯友宜透露,他們家靠著這樣的行為教育模式,讓孩子累積對爸爸的信賴。

侯友宜也感慨,現在許多父母對於孩子太過呵護,小孩沒有自己選擇的經驗,「父母太過介入一些事情,容易造成家庭成員間的對立。」他回想,自己成長過程中,父母給予他很大的自主、讓自己對人生負責。所以當女兒十三歲時告訴他,決定要出國讀書,提出的理由在他這個老爸眼中不見得全都正確,但只要孩子已經想清楚,他也選擇支持。侯友宜說:「我告訴她,當她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忘記『初心』,要把它寫下來。」他對孩子說,當年自己選擇做警察,也沒有人強迫,雖然很苦,但自己沒有忘記、改變初衷。

「痛」是有比較級的

很多父母學不會放手、捨不得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對侯友宜而言,是人生的經歷讓他學會這件事。1992年5月15日,侯友宜難得休假,一早送當時念幼兒園的老二搭娃娃車,當天學校校外教學,沒多久,侯友宜接到校方電話通知發生火燒車意外,兒子也在車上。

「什麼叫『白髮人送黑髮人』、『柔腸寸斷』、『痛入心扉』,〈祭妹文〉裡的『紙灰飛揚……猶屢屢回頭望汝也。』這些感情的細膩,只有身歷其境、當你是這個人的時候,才讀得懂,」侯友宜淡淡的說。

他辦案時一年要看300具屍體,今天和這個人講話,明天卻去驗他屍,加上自己喪失至親的痛,讓他對人生很多事情看開。侯友宜說:「人的痛都有比較級的。這個時候痛嗎?有沒有比那時痛?那時都走過來了,這個痛怎麼會走不出來呢?婚姻的考驗也是層次的比較。那時候我們共度難關,這點小摩擦怎麼會走不出來?」他也勸太太:「老天要他走,你留不住他的。孩子要留在身邊,是你的福氣;不留在身邊,你就要默默祝福他。」

放手並非不聞不問

兒子去世後,夫妻倆又生了兩個女兒。原本他對老大比較嚴格,後來都學著調整心態,漸漸鬆開心中、手中緊扯的那條線。

所謂「放手讓孩子做決定」,侯友宜並非全然不聞不問,他會提供資訊和資源;看見孩子徬徨時,也會提供建議,但最終是尊重孩子的決定,並給予全然的支持和鼓勵。而太太會管教、叨唸的多半是孩子的行為,例如長輩到家裡時,有沒有主動走出來問候;如果是成績不理想,夫妻倆頂多一句「下次考好一點就好了。」

親職教養專家強調「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但身分特殊的侯友宜,為了保護孩子,刻意以「缺席」表達父愛:孩子的聯絡簿上不會有他的名字、學校活動他從來不去。沒有見證孩子的成長歷程,難道不遺憾?「不會啦,我去沒有帶來好處,反而給她們帶來困擾,孩子也能體會,」侯友宜很小心不讓自己名號影響孩子的成長,他知道一旦孩子被扣上「某某人的女兒」的帽子後,就會沒有自己。

侯友宜現在是新北市婚育、家庭政策的大家長,他一邊嚷嚷希望市府裡年輕未婚的同仁要趕快「找到幸福」,但談到女兒的交友、未來大事,他的神色和用詞很保守:「婚姻我是鼓勵啦,但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不會過問,也不會擔心。」這位曾擔任警政署長的爸爸,後退許多步,不想給孩子壓力。

這不就是紀伯倫在《先知》裡告訴天下父母的事:「孩子不是你們的……你可以使自己像他們,但別想讓他們要像你一樣……你們是弓,孩子是在弦上欲射的生命之箭。」為人父母者,有一天終究要能體會:在地面上仰望孩子,看他們用強健的翅膀在天際翱翔,飛得又高又遠,就是幸福。

【延伸閱讀】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7538#sthash.tkdFAIOa.dpu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