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中,格鬥搏擊出拳怎麼用勁?

散打出拳巧勁,

一、需要長期練習,二、合理的動作線路;三、是肌肉的先後工作順序。

1、注意動作路線。只有動作方法正確,動作規範,線路合理,才有利於提高速度。

由運動原理可知,運動直線到達終點的距離是最短,時間最省因而便於動作加速。

2、避免肌肉的鬆馳現象。根據肌肉收縮的力學特點。

肌肉不具有完全彈性,而具有明顯的時間效應,收縮時間過長其收縮力與速度就會下降。

所以肌肉不要過早收縮,以免引起肌肉疲勞和鬆馳。

例如;正確的衝拳是;拳要打到目標的一剎那間才急速把拳握緊。

從生理學角度來看,肌肉放鬆的方法掌握越好,

就越能經濟地使用能量和盡快地補充被消改善肌肉的協調關係,

提高神經中樞之間的協調性,能增加有關動作的速度,

其原因在於各協同肌群之間的協調關係得到改善,

就能減低因對抗肌群緊張而產生的阻力,從而更有利於主動肌群收縮,

提高動作速度。

3、 要做到快速有力,就要發揮腳,腿,髖腰肩的共同作用,協調配合。

並根據肌肉的發力順序原則,由大塊肌肉首先工作,使身體從靜態變為動態,

以便於身體啟動:中等肌肉次發力,使肌肉獲得一定速度的身體進一步加速;

小塊肌肉最後發力,主要是控制拳的運動路線和幅度。同時在發力的一剎那,

配合呼氣,屏氣蓄勁,以氣催力,達到意氣力三者合一,

最終達到增大擊打的目的。

一、肌肉的工作原理

人們的動作有的很簡單,但更多是複雜的動作。

一個簡單的動作,往往不是一塊肌肉所能完成的,而復雜的體育動作,

則在數塊或數群肌肉的協調工作下,使環節產生各種各樣的運動,或使人體維持某種姿勢。

根據肌肉在運動中所起的作用,

可分為原動肌、主動肌、次動肌(副動肌)、對抗肌、固定肌及中和肌等。

1.原動肌、主動肌和次動肌

直接完成某動作的肌肉叫做原動肌。如肱肌、肱二頭肌、肱橈肌和旋前圓肌4塊肌肉是屈肘關節的原動肌。

其中前兩塊在原動肌中起主要作用,因此叫主動肌;

後兩塊起次要作用,故叫次動肌(或副動肌)。

2.對抗肌

與原動肌功能相反的肌肉叫對抗肌。如肱三頭肌就是屈肘關節肌的對抗肌。

當肘關節做伸的動作時,則相反。

3.固定肌

將原動肌定點所附著的骨固定起來的肌肉叫固定肌。

如做前臂彎舉動作時,肩關節周圍的肌肉必須固定肱骨,才能更好地完成這一動作,

這時肩關節周圍的肌肉就是固定肌。

4.中和肌

有的原動肌具有數種功能,如斜方肌除了可使肩胛骨後縮外,還能使它上迴旋。

在進行擴胸運動時,只要求肩胛骨後縮,不要求上迴旋。

這時有另一些肌肉(如菱形肌和胸小肌)參與工作以抵消斜方肌上迴旋的作用,

使斜方肌充分發揮肩胛骨後縮的功能。

這些限製或抵消原動肌發揮其他功能的肌肉就叫做中和肌。

有時兩塊原動肌都具有多種功能,

其中有一種(或兩種)功能是共同的,其他則是互相對抗的。

如胸大肌可使上臂屈、內收和內旋。背闊肌可使上臂伸、內收和內旋。

因此胸大肌和背闊肌在上臂內收和內旋方面為原動肌,

這時屈、伸方面的功能則相互限製或抵消,因此互為中和肌。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