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友好象征」銅像遭斬首 蔡政府忙成立項目小組偵辦 與蔣公銅像區別對待?

16日早上6時許,壹名台“農田水利會”會務委員在烏山頭水庫內晨運,經過八田與壹塑像時,赫然發現銅像頸部以上部分被切除,周邊也遍尋不著,會務委員通報會長楊明風,楊明風立即請同仁報警,並趕往現場,警方也出動鑑識小組進行采樣。

對此,台南市長賴清德第壹時間指示台南市政府警察局成立項目小組,全力積極偵辦。另外,因5月8日是八田與壹的忌日,嘉南農田水利會每年都會在5月8日舉辦八田與壹追思紀念活動,賴清德還請嘉南農田水利會於5月8日前將銅像專業修複,恢複銅像完整樣貌,“以利追思活動順利進行”。

日籍水利工程師八田與壹在台灣日據時期規劃興建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因而被稱為“烏山頭水庫之父”,在水庫內的八田與壹塑像,向來被視為“台日友好象征”,經常有日本遊客參拜,前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陳水扁及八田與壹後裔子孫八田晃夫等人,都曾前往參拜。

台媒:台灣真變成IS?

對於蔣介石銅像和八田與壹銅像先後遭“斬首”,台灣《旺報》17日發表評論提問:請問台灣社會現在已經撕裂到“勢不兩立”地步,而必須要將對方意向性地“斬首”嗎?妳把蔣介石雕像“斬首”,我也把八田與壹雕像“斬首”,兩者的做法與恐怖組織IS有些不同:IS斬首真人,而妳我斬首雕像。若論用意,則與IS相同,那就是“我跟妳勢不兩立”。兩種意向性“斬首”行為都不可取,但背後反映的史觀及認知沖突卻值得台灣社會及當權者深思反省。

評論指出,2015年是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全球華人都熱烈慶祝,台灣卻沈默不語,還有人說“台灣是二戰的戰敗方”、“美軍空襲殺了許多台灣人”。但台灣人似乎忘了:2015年也是乙未戰爭120周年,在那場鄉土保衛戰中,台灣平民至少有10萬人以上死於戰火,而當時台灣全部人口才不過300萬;2015年更是噍吧口年大屠殺100周年,受害者包括老人與孩童,而台當局的紀念活動低調到不行。

相反,從李登輝、陳水扁執政以來,台當局有意無意地擡高日本人佔領台灣期間的貢獻,八田與壹的神格化就在這樣背景下被刻意突出。但曆史會說話,八田與壹改善了水利,增產了稻米,台灣人吃白米的數量卻減少,吃地瓜的數量卻增加,增產的白米被運到那裡去了?

評論表示,日本建設台灣是基於殖民需要,這是最基本的常識,卻被台灣當權者刻意地美化了。而台灣執政者千萬別以為改改教科書、搞“去中化”,就可以轉移執政不力的焦點。

台媒體人:八田與壹“頌歌”的真相

台灣資深媒體人戚嘉林16日在“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表示,提及日本人八田與壹,“獨派”對他多所美化,前台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更是推崇備至,謂八田與壹費了10年建嘉南大圳,使近百萬人的農家生活豐裕起來。這可說是“獨派”對八田與壹興建嘉南圳感性美化的標准歌頌論述,其方法就是歪曲曆史。

評論指出,曆史真相是,嘉南大圳是為日本謀福利,當時台米大肆輸出日本,輸日量最多時超過總產量的壹半。日據時代日人在台努力發展農業的目的,其實是為日本本土的日本國民謀福利,而非為台人謀福利。

1936~1938年間,日人據台已40年,台灣平均每人每年稻米消費量,較1911~1915年間減少23.1%,甘薯消費量卻增加38.1%。接著戰爭年代的1940~1945年間,更是實施嚴厲的米糧配給制度。1930年代,日本本土日本人的平均每人每年可用稻米消費量為台人的1.6倍。

評論認為,唯有經由更嚴謹堅實的基礎學術研究,跳脫時下台灣“獨派”“媚日仇中”的情結,台灣方有能力透析日人在台殖民統治的殘酷真相、程度與本質。評論呼籲,台灣人不要被人壓榨欺侮還要歌頌別人,甚至極力片面美化頌揚日據時期農業建設的成就,讓日本人看不起,也愧對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