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寫作文批評父親:你是手機的爸爸,大家看完都沉默了!

小學生寫作文批評父親:你是手機的爸爸,大家看完都沉默了!

“你就只會玩手機,你已經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機的爸爸了。”近日,海南省儋州市那大第七小學一名四年級小學生的作文在當地許多人的朋友圈熱傳,不少老師和家長看了後直呼“臉紅”“慚愧”。

“在朋友圈看完這篇作文後,我的心仿佛被重錘敲擊了一番,很震驚。”一學生家長邱女士說,希望這篇作文能引起更多家長的反思。

孩子:希望爸爸放下手機,多陪我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這話一點不假。

據了解,在前不久的一次語文考試中,儋州市那大第七小學四年級的作文題目是“××,我想對你說”,學生小榮寫了這樣一篇作文:

“爸爸,我一直想對你說:和我玩一會。每當我看到別人的爸爸帶他們出去玩的時候,我是多麼的羨慕。我就只會看見你玩手機,玩手機。你就只會玩手機,你已經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機的爸爸了。“

小榮今年10歲,成績在班裡算中等,小榮告訴記者,爸爸平常在工地打工,媽媽則開三輪車載客,家裡雖然不富裕,但是只要父親能陪他玩耍,他就很開心。小榮心裡很清楚,父母平時打工掙錢很辛苦,所以每天放學後,他都會自覺地寫完作業,想著等父親回來後,就能陪他一起看電視、玩游戲了。可是小榮發現,父親每次回家就只顧著玩手機,不願陪他玩,“讓爸爸陪我出去玩一會兒的時候,爸爸都會說‘走開,別打擾我’。”小榮說。

在這次語文考試中,小榮看到這篇命題作文《××,我想對你說》,便寫下《爸爸,我想對你說》:“每當周末時,你就會玩手機,玩完手機看電視。你就不想想你的兒子嗎,你的兒子已經快煩死了。我想對你說,放下手機。”

孩子父親:會爭取改掉壞毛病,多陪孩子

對於此事,小榮的父親說,他以前還會帶孩子去文化廣場玩耍,現在在外面打工有點忙,平時也沒時間陪孩子去玩。

“確實玩手機上癮了,回家後有事沒事就聊一下微信。”他說,自己總是忍不住去翻手機,本來想著看一眼就好,可是打開手機後就忍不住多看一眼、再多看一眼,就這樣每次都把時間浪費在玩手機上了,“我會爭取改掉這個壞毛病,留多一點時間陪孩子。”

同學家長:看完作文後,心仿佛被重擊

儋州那大第七小學一名學生家長邱女士稱,她的兒子小號和寫這篇作文的小榮是同班同學,“在朋友圈看完這篇作文後,我的心仿佛被重錘敲擊了一番,很震驚。”邱女士介紹,小榮寫的作文,語句雖然稚嫩,可內心的情感卻力透紙背。

說起小榮寫的作文,邱女士的兒子小號也深有感觸,在這次考試中,他以“媽媽,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了一篇作文,文中他向媽媽提出了疑問:“謝謝您時時照顧我,可是我心裡想什麼,您知道嗎?”原來之前,為了生計,邱女士和丈夫時常在外打工,沒有時間陪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可,小號努力讀書,不僅平均每科成績都在85分以上,還當上了班裡的學習委員。後來家裡經濟條件好轉後,邱女士辭去工作,全職在家陪伴孩子。然而,小號想要的母愛卻被一個無形的“敵人”——手機奪走了。

小號說,媽媽常常看手機,雖然爸媽給他買了很多玩具甚至電腦,可是對於他來說,玩游戲、看電視只不過是他的一種消遣,無論如何都代替不了爸爸媽媽的陪伴。

邱女士表示,她希望把這篇作文擴散出去,引起更多家長的反思。

放下手機,每天多給孩子半小時,你能做到嗎?

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需要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高品質親子關系的建立,需要每天給予孩子的陪伴。

放下手機,每天多給孩子半小時,你能做到嗎?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是對於很多“低頭族”爸媽來說,卻仿佛是一個難題。小編覺得,您不妨從此刻做起,從今天晚上做起,下班回家後,不看朋友圈、不刷微博,給孩子多一些陪伴,“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1、手機游戲不如親子游戲,多與孩子親近才是家庭教育的開始

每天抽時間陪伴孩子,天氣好晚飯後可以陪孩子散步半小時,或者一起進行家庭游戲,家庭討論、親子共讀等活動。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生活中,一起去超市或是一起在廚房准備晚餐。幫助孩子樹立責任心,讓孩子學會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鋪、用具、玩具等,盡到自己的一份責任。

每天閱讀不少於1小時,設立固定的時間。例如睡覺前。不在看書的時候吃東西,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博覽群書。要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可以和孩子坐在一起看書、看報紙。你坐在沙發上玩手機,卻要求他乖乖地坐在一邊讀書?

2、放下手機多傾聽,聆聽是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起點

你有多久沒有認真聽孩子講話了,孩子一邊和你聊天,你可能在用手機聊微信或者在看新聞,孩子的聲音仿佛背景音存在著,過一會,孩子就會悻悻走開,這種場景在很多家庭已司空見慣。

其實,真正的聆聽是一門學問,不僅靠耳朵,更要走心。在聆聽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有的是:嗯、哦、哇、是哦、然後呢?還有呢?接下來呢?聽聽孩子在學校的趣事,多了解一些孩子當下的煩惱,做一個好的傾聽者,甚至比千言萬語的嘮叨更管用。

3、放下手機多體會,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其實非常短暫

等孩子長到10歲、12歲、16歲,你就會發現:他們就會漸漸地越來越需要自己的空間;他們不再咿咿呀呀地“糾纏你”;不再會“無理取鬧”地讓你陪他;不再會像小寶寶一樣扎到你懷裡撒嬌;不再會拉你在床頭,不再會像兒時一樣央求你講個故事陪她入眠;你會發現:在孩子身上,很多和你最親暱的時光,一旦錯過了,就再也不回來......

所以,那些——陪伴手機多於陪伴寶寶的父母們:請把手機放在一邊,用更多的時間,擁你們的寶貝入懷;慢慢地體味,真正擁有孩子的這些年吧。

一組漫畫告訴你,成長路上,沒有了陪伴的溫暖,孩子的內心該有多孤獨啊……

他希望能和你一起度過玩耍的時光,而不是看你一言不發地低頭玩手機。

他希望能和你說說話,和你分享他的開心和難過,而不是看你對他愛搭不理。

聽到這些孩子心裡的聲音,父母們還會忍心低頭玩著手機,對孩子愛搭不理嗎?

在有限的時間裡給他無限的愛吧,孩子們柔軟的內心需要陪伴和呵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