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這些告訴孩子,他遲早要吃虧

不把這些告訴孩子,他遲早要吃虧

 

之前跟幾位媽媽聊天,一位媽媽說起,自己家孩子哪裡都好,就是太善良了。

我們都奇怪,善良明明是優點,怎麼她反倒覺得不好了?

這位媽媽說,前幾天她帶女兒去買書,路上被一對夫妻攔下來。

其中那個女的拉住她說:“大姐,我們是出來打工的,老板沒給工資就躲起來了,沒錢回家沒錢吃飯,能不能借我們點兒錢買點吃的。”

這位媽媽看著兩個人面熟,想起來她兩個月前曾經見過這對夫妻,當時也是要錢。只不過借口換成錢包丟了,想借點錢打車回家。現在看來,兩人肯定是騙子。

她就堅決的說沒帶錢,拉起女兒就要走。可是女兒不干了,大聲說媽媽有錢。還央求她“媽媽,我不買書了,我們幫幫叔叔阿姨吧。”

她想當面戳穿騙子,但是看看女兒懂事兒的樣子又舍不得。最後掏出30塊錢給了出去,但是心裡又特別不是滋味。

這位媽媽問我們,這麼做到底是對還是不對?該不該告訴孩子,這個社會上某些殘酷的真相?

告訴孩子,

任何事都有底線和原則

類似的問題,一位阿姨也跟我的父母討論過。

阿姨對孩子的教育比較開通,不會逼迫孩子非要考名校讀重點,就是希望孩子眼睛裡能永遠有美好和光明。

求仁得仁,她的兒子今年大二,確實是個憨厚真誠的大男孩。

但是大學以後發生的一些事情,讓阿姨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可能有點失敗。

阿姨兒子為了鍛煉鍛煉自己,在學校找了一份補習老師的兼職。給他介紹兼職工作的,是偶然認識的一個老鄉。

老鄉在一個教育機構任職,跟兒子說的是底薪1000,一節課提成30,多上課多給錢。兒子感覺可以,就接受了。

但是到該結算的時候,老鄉就說試用期三個月,到時候一起結算。三個月後,又改為最近手頭比較緊張,再緩緩,兩個月以後結算……

阿姨曾經提醒過兒子,家裡不差這點錢,你不要做了。他可能不想給你錢了。兒子卻勸她:“媽媽,你不要把人想得這麼壞”,“現在正缺好老師,我走了,這些孩子怎麼辦?”

果然,學校已經要放假了,薪資也沒有結算清楚。兒子辛辛苦苦做了5個多月的補習老師,每周上課都超過10幾節,可是老鄉不認賬,只願意給底薪,並揚言愛要不要。

兒子給她打電話,問怎麼辦。

阿姨說,我能告訴他怎麼辦?我從小只告訴了他害人之心不可有,卻從沒告訴他防人之心不可無。吃幾千塊錢的虧我們家不在乎,可是我擔心孩子心裡委屈,更擔心現在教他提防別人是不是太晚了。

其實在舊學的時候,孩子們開蒙之初,學的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最開始都是要告訴孩子們,人和人之間是不同的。這個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壞人。

社會總是有一些陰暗面的。作為一個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作為一個孩子的父母,只讓孩子看到世界的某一個方面,某一個局部,肯定是不妥當的。

我們有必要告訴孩子,善良的前提是明辨是非,幫助他人的底線是力所能及。

遇到年齡偏大的老人和婦女擺的小攤,可以跟孩子說多照顧照顧他們的生意。但是遇到身體健全的人乞討,沒有必要去助長他們的不勞而獲。

遇到有急事需要幫忙的陌生人,可以幫他們報警求助。但遇到以各種借口逼你幫忙,利用你的善良來滿足他們自己的人,你也是有權利大大方方拒絕的。

社會殘酷和現實的一面,不會因為我們避而不談就不存在。讓孩子擁有必要的防范意識和對社會現實的分辨力,是我們每個父母的責任。

過早被灌輸現實殘酷的人

只會更不幸

前段時間看了精神科主治醫師,也是北大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副主任徐凱文先生的一個演講,他演講的主題是《時代空心病與焦慮經濟學》。

裡面提到了很多極端的例子,包括不少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卻接二連三的想自殺。徐老師說:

“我們教育的最大成就似乎就是學生做試卷,有句流行語: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你知道嗎?我做心理咨詢最大的挑戰就是怎麼把同學這樣的價值觀扭回來,你周圍的同學是你的敵人嗎,他是你人生最大的財富啊!我們的課堂是什麼樣子,不斷暗示孩子自殺,為了好的成績可以不惜生命。”

徐老師提到的這種情況,生活中也是很多的。

我上學時做兼職認識過一個女孩子小K,因為同校,所以走的比較近一些。

汶川大地震時,全校都在組織給災區捐款,K說讓我借她5塊錢。我有些詫異,因為看到了K拿錢包買午餐,她是不必借錢的。

K跟我說:“我身上就是10塊錢的票子了,我可不想捐款,說不定被誰貪污了呢。5塊錢意思意思就好,你沒有5塊錢借我1塊也行。”

那種冷漠的語氣和態度,讓我著實吃了一驚。

後來慢慢了解到,K的媽媽就是一個經常告訴她社會很黑暗,周圍敵人很多的人。

大學之前,K的媽媽一直是一手包辦K的一切,禁止她交朋友,禁止她過多接觸網絡,確保她的每一分鐘都用在學習上。

並經常跟K說,找你玩兒的同學就是嫉妒你學習好,想浪費你時間好超過你之類的話。

在她上大學後,媽媽千叮嚀萬囑咐的話就是:“大學裡人際關系很復雜,你要小心提防你的室友和同學”。

再後來跟K的關系就淡了,只知道她因為性格敏感多疑,又比較刻薄,跟室友關系漸漸變得的不好。

去年跟K的室友有過一次偶遇,才知道K一直都不算太順。

K在媽媽撮合下跟一個公務員結了婚,但是因為經濟上互相算計,感情上互不信任,孩子生下沒多久就離了。現在K的朋友圈就是一個負能量場,已經被整個寢室屏蔽了。

總覺得,K過得不順心是一件可以預見的事情。而且跟K的媽媽對她的教育,有脫不開的關系。

她把太多的陰暗面都展示給了K,讓K也成了一個帶著有色眼鏡看世界的人。如果K的媽媽不對她干涉這麼多,也許K會活得輕松一點兒。

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

就是給了他一生的溫暖

在2015年,法國巴黎發生了一場恐怖襲擊事件,造成了132人死亡,震驚世界。襲擊過後,市民們自發來到廣場哀悼死難者,一位記者采訪了一對法國父子。

記者問5歲左右的孩子:“你知道發生了什麼嗎?你知道那些人為什麼那麼做嗎?”

孩子情緒很低落:“知道,他們非常非常壞……我們要非常小心,我們必須得搬家了……”

父親摸摸孩子的頭,溫柔的告訴他:“別擔心了,我們不需要搬出去的。法國就是我們的家。”

“但是這裡有壞人啊,爸爸”

“是的,但是哪裡都有壞人的”

“他們有槍,他們會打我們……”

“別擔心,他們有槍支,但是我們有花朵”

“花朵沒有用,花朵是用來……是用來……”孩子有點語塞。

爸爸告訴孩子:“當然有用,他們是用來對抗槍支的。”

“他可以保護我們?”

“當然可以”父親安撫著孩子。孩子也在父親的懷裡漸漸露出了一絲笑容。隨後孩子看著記者,告訴記者:“花朵和蠟燭在這裡保護著我們”

記者問孩子是否感覺好一點了,孩子點點頭,說感覺好多了。

其實能對抗槍支對抗暴力的,一定是更強的武器和更訓練有素的隊伍。但是孩子父親的回答依然棒極了。因為他在孩子心中播種的,不是復仇不是恐懼,而是希望。即使悲傷的事情發生,他依然盡力在給孩子提供一個美好的童年。

孩子就像是一株幼苗,他遲早要經歷狂風暴雨,但是最初讓他成長起來,並長大到最終足以對抗惡劣天氣的,一定是美好的陽光、空氣和水。

真正讓孩子成長起來,能夠面對無常的世事的,也一定是生命中最初的愛和關心。能讓孩子在危難的困境中,要緊牙關堅持下來的,也一定是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希望的信仰。

孩子一生可能遭遇的危機和殘酷是未知的,但只要保護了孩子內心的火焰,給了他足夠的溫暖和希望,在殘酷的現實,也無法擊垮他們。

曾有過個故事,老人對孫子說:

“我心裡住著兩只狼。一只凶惡,一只仁慈。它們不停地戰爭。”

孫子問爺爺:“哪只狼會贏呢?”

爺爺回答:“你喂養的那只。”

孩子在父母的喂養中成長,孩子的三觀和性格也在父母的喂養中形成。願每個孩子的童年,都能保持一份善意和美好。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