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和讀經得到的上帝視角

生病和讀經得到的上帝視角

文 / 續祥

中午百無聊賴。隨手拿了本《維摩詰經》,坐在暖洋洋的石凳上,恭恭敬敬的讀:「有疾菩薩應作是念:『今我此病,皆從前世妄想顛倒諸煩惱生,無有實法,誰受病者!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為身;四大無主,身亦無我;又此病起,皆由著我。是故於我,不應生著。』……何謂病本?謂有攀緣,從有攀緣,則為病本。……」

不知讀了多長時間,只聽見齋堂的板聲大作,才如夢初醒的合上書去吃飯。

吃完飯後想拿起書繼續讀,卻怎麼也讀不進去。

那就想想剛才讀進去時都發現什麼了吧?

我是讀到《問疾品》時被打斷的,想起前段時間生病期間寫的筆記,有幾段話正好和經文有不謀而合之處。我把日記中的文字整理了幾條,寫了一篇《生病和讀經帶給我的上帝視角》發給了同學。

1

病能令人深刻的思考“追逐”二字,進而重新理解“人生”二字。折騰一番,卻還是得歸結到在平常不過的“修行”二字。

生病和讀經得到的上帝視角

2

生病可以作一個果,也可作一個因。橫亙在二者之間的,不過選擇二字。

而選擇則真可謂是人生第一難學之事,要學會它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從第一條後悔之路中學習,要麼從第二條反思之路中學習。

而之所以難學,是因為大多數人只知代價沉重的第一條,而不知看似艱難實則成本極低的第二條。

第一條路是普通人走的,第二條路則是聰明人和修行人走的。

聰明人通過反思學習如何選擇是為了有更多的選擇,修行人通過反思學習選擇則是為了終有一天能夠不再選擇。

生病和讀經得到的上帝視角

至於說成本低,也是相對而言的。因為從後悔中學習選擇,總要付出一些不可逆的代價。

就像我的叔父。就從全家被他感染梅毒這件事中學會了潔身自好,與其說是從這件事中學到的,不如說是從後悔中學到的。但後悔這種狀態的成本太大。他要是早點反思因為嫖娼和老婆總吵架這件事,也不至淪落於此。

而我的病則為“反思”這件困難事提供了最適宜它生長的土壤。正所謂“比丘常帶三分病”,我雖仍未受戒,卻並不妨礙我帶這“三分病”,並深刻的領略個中好處。

生病和讀經得到的上帝視角

3

在醫院時,護士給我扎針的時候我會覺得疼,而當我滿腦子都是針頭鑽進胳膊的疼痛時,我會覺得苦。

生病和讀經得到的上帝視角

當時我竭盡所能地回避、排斥打針的疼痛,卻不是這樣的努力會為我增加“苦”的體驗因為這樣的努力都是無效的,結果往往是讓自己把痛這件事抓得更緊,還在上面追加了深深無力感。

4

醫生負責我的身,我負責自己的心,醫生負責我不疼,我負責自己不苦。

生病和讀經得到的上帝視角

正是每天都用纖纖玉手給我扎針的護士姐姐令我深深領悟了痛苦這個詞的含義——它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痛,是當下那一刻的體驗,一層是苦,是頭腦的思維和演繹。

5

不過因病知苦也算是劃得來,因為知苦,進而思出離輪回,用功辦道;因自己病痛可知眾生皆苦,進而則可生出慈悲同理之心。

生病和讀經得到的上帝視角

6

因病可知色身如幻,進而知森羅萬象其實不過是夢幻泡影。乃至身而為人的種種美好,亦如絢爛的煙花,在為人帶來一霎那錯覺般的美好後便了不可得,亦無跡可再尋得。

生病和讀經得到的上帝視角

7

某種程度上,疾病是個幻象,因為人有病必然的、也是自然的。

生病和讀經得到的上帝視角

但你腦中關於病苦的概念會編造一大堆故事和你糾纏,一旦你開始相信、認同這些故事,那麼,你的痛苦之旅即將開始。

生病和讀經得到的上帝視角

我把這些發給同學後,他發來一個大笑的表情後說:你這分明都是上帝視角的意淫,只能做解釋問題的馬後炮,不能成為解決問題的陣前刀。以後還是多考慮些實際的吧。

我一想,也有道理。但我還是覺得自己的想法更有道理:我的這些感悟是從經驗中總結的,稱之為馬後炮但也可以,但這一次是馬後炮,下一次就是陣前刀啊!

我才十七歲,路還那麼長,總有用到這些經驗的時候。為什麼早早的就放棄了反思和總結這兩種成長方式呢?

他又說:你病的怎麼樣了?

我說:其實無論病與不病於我而言應該是都沒什麼要緊的,畢竟我是一個出家人,一個方外人士。

既然是方外人士,又求道出家,無論病與不病,該追求的都不過“解脫”二字而已。如此一來,病與不病,區別不大。

不知道啥時候聽過一句話,我想送給你:真正的治療是修行,真正的治愈是開悟,徹底的康復是成道。

在你我沒有開悟——從內心真正認識這一切都是夢幻泡影之前,你我的康復是沒希望的,因為幻相是虛妄的,因為虛妄所以無形,因為無形,所以無不形,它會有一千張一萬張面具等著你我,我們的心也會對這些面具做出一千種一萬種的反應,編出一千種一萬種的故事。

他沒有再發信息來,應該是無語了。不開悟,不可能沒有疾病存在,不成道,不可能真的健康,所以,為成道業,我吃餃子去了,下次再聊,拜拜!!!

生病和讀經得到的上帝視角

吃完餃子後我洗了個澡,就來寫這篇文章了。

除了獲得上述的這些上帝視角,讀經的好處千千萬萬,但也有千千萬萬張嘴在不停的說,身為這“千萬張嘴”的一員,想要顯露頭角,自然要寫些不為人熟知的東西。

什麼是上帝視角?一般來說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能力,但二般來說,可以成為一種“坐著說話不腰疼”的能力。

怎麼獲得第二種能力呢?我的方式就是讀經。比如:金剛經為我提供了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一種近乎上帝的視角,它幫我獲得一種全然洞見的能力——可以比大多數人更加能夠洞察到事物的全貌、細節和本質。

再比如:《華嚴經》給我植入了一種全新的宇宙觀,見識了廣博無比的華藏世界後,更加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這種視野可以比作儒家講的知天命,知天命的人遇到境界可能還是會反抗,但絕不會再抱怨。

讀經能夠令你跳出自己習以為常卻並不真實存在的角色、視角、觀念價值,也就是佛家常說的——“知”、“見”。

當我們沒有了這些先入為主的概念,也就如實的照見了世界。沒有我認為世界應該如何,自然也就沒有和我認為的不同,喜怒哀傷等等煩惱也就沒有緣起,這些,足夠令你當下解脫。

但當下解脫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當下都能解脫,想要做到後者,就要經常讀經,為自己練就一雙能夠看見“本來面目”的眼睛。

除了看見本來面目,這雙眼睛還能夠令你最大程度上的看清這個世界的真實狀態,果能如此,你自然與“糾結”、“貪染”等煩惱無緣,時時刻刻都是一個快樂的“解脫者”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