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從不敢在朋友圈曬娃?只因媽媽看到背後隱藏的……

我兩個孩子,有人發現,我的朋友圈裡沒有一張孩子的照片。

最近一小時候玩伴回國加了我fb,加成功後沒多久就給我發了這樣一條信息:“你是不是生活遭遇什麼打擊?或者是孩子患病或遇到什麼不幸?”

我驚訝:“為什麼這樣問?”

孩提玩伴說:“你朋友圈怎麼一張孩子的照片都沒有?你可是兩個娃的娘啊……”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家從來不曬娃,不是矯情,其實是不敢,為啥呢?因為我從這一行為,看到了……我人性中的各種醜陋,我稱之為“心理狂熱癌併發症”。

沒人真的喜歡你家孩子

人類都有個錯誤的想當然,以為將自己孩子的可愛相片發朋友圈,就會引致朋友圈裡的朋友圍觀;以為自己覺得孩子可愛,想當然地認為別人也會有如此感覺。這在心理學上叫

焦點效應,即我們往往會把自己看成周圍世界的中心,並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

事實上,除了平時比較親近的家人朋友老師,沒幾個人真正關注和喜歡你的孩子,這是因為熟悉誘發了喜歡,這種喜歡,也僅僅發生在跟你熟悉的人身上,更何況,有部分的熟悉還誘發了厭惡呢。

有一位媽媽,她在朋友圈曬她女兒的嘟嘴照,沒多久收到朋友圈裡某個人錯發的信息,她一看差點氣暈。對方切了她女兒嘟嘴的相片,還寫上了評價:“這麼醜也好意思曬,如果是我都不敢生出來……”

親生父母看自己的孩子,就如同看一張經過PS的美圖,充滿 光暈效應,而陌生人或關係疏遠的人,看到的卻是證件照,充滿 惡魔效應,還容易發生 刻板印象,即以貌取人,比如有個孩子眼睛比較斜,朋友圈的一些人便以此判斷這個孩子品性不良,甚至憎屋及烏,覺得你整家人都是如此品性。所以可以說,你看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看你的孩子,其實是藝術照與證件照的區別。

偶爾碰上特別可愛的孩子,一些人也只是像看到一隻可愛小狗繼而摸一摸的瞬間小熱情,但這並不表示長期的喜愛,次數多了,別人也便厭倦了,因為你的孩子不是Ta的孩子,你孩子的可愛照蓋不住人家的厭惡情緒,甚至可能是嫉妒引發的厭惡情緒。

“自己看自己的孩子千般好,也許在別人看來,你的孩子就僅是一團有機物。”我對這句話深感認同。

我的虛榮,會讓別人的小日子變得艱難

有不少人說,本來我覺得自己活得挺好的,我的孩子也挺聰明伶俐的,但每次刷完一輪朋友圈,就倍感自卑和焦慮。

美國密西根大學有個實驗,測試那些常看Facebook的人的生活滿意度,他們發現,那些經常刷朋友圈的人,其實對他們自己生活的滿意度更低。

為啥呢?看別人曬幸福山孩子, 繼而低頭看看自己,你能不焦慮、能不自卑嗎?但其實這是人家生活的常態嗎?但事實上,朋友圈帶給我們所有人的,正是這樣的錯覺。

所以說,如果我的朋友圈是我的日常寫照,那一定是虛榮的集中地,我看似的“好日子”會讓別人的小日子變得艱難,還會滋生嫉妒和反感,我何必呢?

我的自戀,會蒙蔽我的眼睛

為什麼所有父母,都會發自內心的覺得自己孩子可愛?

“自己生的,啥都好”,我的舅媽經常會說這句話。為人父母身上的弱點,也是 自私的基因使然。

基因讓我們從懷孕時開始,就愛上自己的孩子,因為我們的後代只有在父母的愛和保護下,才能一代代繁衍下去。但這種自私的基因,有時候會蒙蔽父母的眼睛。

我以前覺得我家孩子像周傑倫,唱歌跳舞都很好,我還特意錄了不少視頻,經常想像說不定發到網上或朋友圈後,我的孩子便能成一網紅,一舉成名,我繼而當他的經紀人,這樣我就再也不用每天淩晨還在寫文章,哈哈……

有一次我一時興起,給我妹妹(孩子們的姨媽)發了兒子十幾個跳舞的視頻被嗆:“這十幾個視頻,有哪兩個是不一樣的呢?不就是同一個動作在重複嗎?只不過就是穿了不同的衣服吧?”

偶滴馬呀,我才相信我身上也存在人性的弱點——自戀。

所以,我從不敢在朋友圈曬娃,哈哈哈……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