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孩子在假期裡要做六件事

專家建議孩子在假期裡要做六件事

每到放假,孩子們都歡欣鼓舞———終於可以玩了;家長們卻愁眉苦臉———孩子沒人管了。

放假其實有三個意義, 就是休整,充實,體驗。小學生年紀小,

自控力不夠強,所以要著重加強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

什麼是休整,充實,體驗?

1)休整。休整分為積極休整和消極休整。消極休整就是整天吃、睡、玩。而積極的休整,第一讓孩子制定一份科學的作息時間表,幾點起床,幾點學習,幾點玩,幾點看電視。體現勞、逸、玩、學的合理安排。第二是合理地玩。應該玩中有學,學中有玩,玩出創造,包括學習技能。

2)充實。目的是增加孩子在學校沒有充分展開的生活學習內容,這些都是他們平時欠缺的, 以下是專家建議孩子在假期裡要做六件事:

第一,精讀一兩本好書,可以由孩子自己選擇,然後親子共讀,再交換看法。

第二,集中發展一兩項愛好,如書法、旅游,剪紙、繪畫、下棋、舞蹈等。不僅為掌握技能,更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孩子今後的發展方向往往就是在業余愛好中被發現的。所以,這種玩實際也是一種學習。

第三,讓孩子到新鮮的地方長見識,如回農村老家過年,了解民俗風情;到音樂廳、到博物館等。如果有條件,還可到三亞體驗熱帶風光,到東北看看北國風光。這種經歷很能開闊視野。

第四,做一兩種家務,如收拾屋子、買菜、做飯等。做家務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生存能力,更能引導他們關注生活。帶孩子到農貿市場買菜,可以增加理財知識和生活經驗,也是一種生存能力的提高。

第五,安排走親訪友。走親,包括看望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訪友,包括自己的同學。這些對體驗親情、表現愛心很有幫助。

第六,讓孩子參加一兩項社區活動,

如慰問孤寡老人、春節文娛活動,目的是讓他接觸社會,體驗社會的溫暖並給社會送去溫暖。

充實還包括補習一兩門相對落後的功課,這是為下學期能和同學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做准備。針對比較吃力的功課,根據情況和孩子商量請不請家教,上不上補習班,是幾個同學一齊補,還是單獨補。如果這些都做到了,孩子的寒假一定是充實的。

3)體驗。讓孩子考慮怎麼做時間的主人和學習的主人。孩子不是在說教中長大的,而是在體驗中長大的,他必須要體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假期中,獨處的孩子最需要體驗。沒有了上課的鈴聲,孩子一個人怎麼自覺地遵守作息時間?沒有了家長的監督,孩子一個人怎樣按時保質地完成家庭作業?怎麼能做到自我約束,讓人放心?放假對他們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孩子終究要離開家長,獨立面對社會的。

家長怎麼去實現這三個內容?那就是要不斷地放大孩子的愛好。一位李女士分享,從孩子兩三歲的時候開始,她就發現曉妍很喜歡看書。只要有假期,她就常常帶著女兒到圖書館和書店,在書海中一泡就是一天。此外,還和孩子一起制定寒假時間表,合理安排玩學的時間。

家長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並提出具體要求,他做得好要給予鼓勵。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