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後,夫妻間就該避免3件事了,想感情好的別不在意

前些天,大學裡一個要好的朋友帶著一歲的兒子來家裡做客。朋友面色憔悴,按照我這個“過來人”的經驗,應該是這一年來沒日沒夜地帶孩子所致。我打趣著問:“怎麼樣?有了孩子以後是不是整個人都變了呀?”朋友一臉無奈:“何止人,整個家都是天翻地覆的變化。”

有孩子後,夫妻間就該避免3件事了,想感情好的別不在意

朋友告訴我,有了孩子後,角色變化不說,每天累得要死要活,自己和老公之間還出現了感情“危機”,真是想想都心累。其實,造成朋友和她老公之間

誤會的原因很簡單,本來每天為了帶孩子、做家務就忙得跟陀螺似的,結果老公一回家還得忙加班,壓根幫不上朋友的忙。慢慢地朋友就抱怨老公不體諒自己,朋友老公也數落朋友脾氣太暴躁,相互看不順眼,也就打起了罵戰。

說實話,生活中這樣的夫妻關系挺“狗血”的,瑣碎的本不是什麼事,卻引發了“世界大戰”,有位寶媽朋友跟我說,自己和老公是自由式戀愛,結婚乃至生孩子前,兩口子的生活都過得如膠似漆,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孩子就成了家裡的“定時炸彈”,不鬧還罷,一鬧大家都煩躁——寶媽煩老公不肯幫忙,老公也怨妻子不懂自己的勞累。

後來我漸漸發現,之所以出現這樣脆弱的夫妻感情,和孩子出生以後,這三件事情處理得不恰當有著很大的關系。下面將加以說明,對於這三件事情,寶爸寶媽一定要注意避免了:

有孩子後,夫妻間就該避免3件事了,想感情好的別不在意

第一件:分房睡覺

有了孩子以後,害怕寶爸的工作受到孩子不規律作息的打擾,不少寶媽和長輩都會建議寶爸和寶媽分房睡覺。這樣一來寶爸上班是不受打擾了,但同時也失去了學習當老爸的權利和樂趣,更體會不到寶媽的辛苦,沒有相互間的理解,久而久之,夫妻之間難免會有矛盾產生。

孩子的嬰幼兒時期本就是那麼短暫的幾年,寶爸沒有參與也會成為孩子成長中的一種遺憾,因此一定要避免分房睡覺。夫妻在一起睡覺,既能一起照顧孩子,還能一塊傾訴生活的種種,對感情而言都會是升華。

第二件:數落對方的不是

已經結婚了的夫妻,在日常生活的相處中會慢慢退去彼此最浪漫、最溫柔的一面,當然,對方的缺點也會不斷地顯現。尤其是在有了孩子以後,照顧孩子的生活和經濟壓力已經讓人焦頭爛額,如果再加上給對方的是抱怨,換做誰能開心?

所以對生活、對工作有再多的抱怨,寶爸寶媽都要注意只說事不論人,更不要借此數落對方的不是,好的感情,止於恰當的話,恰當的事。

有孩子後,夫妻間就該避免3件事了,想感情好的別不在意

第三件:喪偶式育兒

如果第一件事做得很好,那麼家裡就不會出現“喪偶式育兒”這樣畸形的育兒方式。寶爸不是只賺錢的機器,寶媽也不是只生娃的工具,家庭的平等,更體現在各個方面的平衡。所以,請寶爸回家不要做“甩手掌櫃”,也請寶媽的重心不要只有娃。

要相信,我們身上的潛能和激情是無限的,寶爸在家可以做個給力“奶爸”,寶媽在外也可以成為“精致獨立”的女人!(這估計就是讓人最羨慕的愛情了吧~)

有了孩子後,你和他的關系還好嗎?

-----------------------

怎麼備孕成功率高?如何緩解孕吐?孕期可以xxoo嗎?孕期感冒、發燒要不要吃藥?預產期到了還沒動靜,鬧哪樣?月子裡的那些規矩有沒有科學依據?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