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莉·利斯科特-海姆斯: 如何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 不要過度的呵護

茱莉·利斯科特-海姆斯: 如何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 不要過度的呵護

給孩子過高的期望,鉅細靡遺的管理孩子的生活,這樣的養育方式其實並無幫助。至少,茱莉·利斯科特-海姆斯( Julie Lythcott-Haims)是這樣認為的。這位前斯坦福新生學院院長,用熱情和詼諧的幽默,講述了家長不應該用成績和考試分數來定義孩子的成功。她說,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專注在一個傳統的想法:給予無條件的愛

0:11各位知道嗎,我並沒有刻意 想要成為一位養育專家。 事實上我個人對養育孩子 非常不感興趣。 只是當今教育孩子的方法 似乎有點打亂了孩子們的成長, 並且妨礙了他們發展自我的機會。 當今某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真的是大錯特錯了。

0:35我想我的意思是, 生為父母的我們,花很多時間在擔心 我們是不是沒有足夠融入到孩子的生活、 教育、成長之中, 理應如此。 但如果到了另一種程度的極端, 往往也會為孩子們帶來了極大的損害, 比如家長認為孩子不可能成功, 除非他們可以隨時保護和預防、 關心孩子的每件小事、 掌控他們的每個細節 並引導孩子進入某名牌大學找到好工作。

1:09當我們這樣養育孩子, 我會說「我們」, 因為上帝知道, 在養育我的兩個孩子的時候, 我自己也有這樣的傾向, 讓孩子的童年像是一份清單。

1:24清單一樣的童年看起來是這樣的: 我們確保他們安全、健康、 吃好、喝好, 之後期望他們去了一所好學校, 並且是好學校的好班級, 在好班級中還要取得好成績。 但不僅僅是好成績,還要拿高分, 也不僅僅追求成績和分數, 還有榮譽和獎項, 還有體育特長、課外活動、領導能力 我們和孩子說,不要只是參加社團, 因為開辦社團對你申請大學有好處, 還要確認是否已參加社區服務。 我的意思是,這樣學校才能 看得出來你會關心別人。

1:57(笑聲)

1:59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達到 期望中的完美程度。 我們期待孩子做的完美, 但我們卻從未要求自己這樣表現,因為我們要求得太多, 我們做家長的會想, 一定要和每一位老師、 校長、教練和推薦人爭取, 搞的我們像是孩子的看門人、 私人管家 和貼身秘書。

2:26然後對孩子,我們的寶貝孩子, 花很多時間來拜託, 必要時還得暗示、幫忙、 討價還價、嘮叨, 就為了確保他們不會把事情搞砸、 不會封閉自己、 不會毀了自己的未來, 只希望能有一天 能擠進一些 幾乎很難錄取的學校。

2:53一個活在童年清單的孩子 會有這樣的感覺: 首先,沒有自由玩耍的時間, 下午沒有空閒的時間, 因為我們認為,所有活動都要很豐富, 好像每一項作業、小測驗、活動 都對我們為他們想好的未來成敗有關。 我們不讓他們做家務, 甚至不讓他們有充足的睡眠, 只要他們把清單上的事情做好。 在清單式童年中, 我們說我們只想讓他們開心, 但當他們放學回家, 我們通常第一時間詢問他們的 卻是作業和成績。 而他們在我們的臉上看到 我們對他們的認可、我們的愛、 他們的價值, 卻是來自成績單上的 「A」。 和他們走在一起的時候, 搞得我們就像威斯敏斯特寵物展上的 訓狗員一樣表揚他們,

3:53(笑聲)

3:54哄他們跳得再高一點、再遠一點, 日覆一日。 等上了高中, 他們不會問,「我會喜歡學哪些東西?」, 或者「我喜歡參加哪些活動?」, 他們只會去問輔導員, 然後說,「我要怎麼做, 才能進入好的大學?」 之後當他們拿到了高中成績單, 如果拿了幾個 B, 甚至是可怕的 C, 他們會狂躁地給朋友們發短信 「有誰用過這樣的成績進入好的大學?」

4:28而我們的孩子, 無論畢業時結果怎麼樣, 他們都被壓的喘不過氣來、 變得暴躁。 變得有點精疲力盡, 他們比實際年齡更成熟一些, 盼望著大人說「你做得已經夠好了, 小時候這麼努力已經足夠了。」

4:48他們現在卻在高分的焦慮 和沮喪中慢慢枯萎, 有的孩子會想, 這樣的人生,最後究竟有沒有意義?

5:00我們做家長的, 當然認為這都有意義。 我們所表現出來的, 就像如果他們進不去我們期望的 這幾所好大學,或者找不到好工作, 他們就沒有未來。

5:16或者,我們可能只是害怕 他們的未來我們不能拿來 向我們的朋友炫耀, 或者炫耀車子後面的標誌。 是啊。

5:29(掌聲)

5:35但如果你回頭看我們所做的, 如果你真的有勇氣看的話, 你會發現不只是我們的孩子 認為他們的價值 來自於成績和分數, 在他們寶貴的成長意識裡, 就像我們自己上演的電影 《傀儡人生》一樣, 我們也給孩子傳遞了一個信號: 「嘿,孩子,我在想,沒有我你什麼都幹不成。」 因為我們的過度幫助、 過度保護、過度指導和過度關懷, 我們剝奪了孩子建立「自我效能」的機會, 這是人類心智的重要準則, 這遠比每次透過父母的讚美 而建立起的自尊更為重要。 當一個人看到他自己的行動有了結果, 他的自我效能就建立起來了, 而不是… 你們盡量。

6:28(掌聲)

6:32不是父母為他們做了什麼, 而是通過自己的行動得到結果。 我簡單說一下, 如果我們的孩子要發展自我效能, 而且他們一定要, 就需要更多的為他們自己的人生 做更多思考、規劃、決定、 行動、期望、應對、嘗試錯誤 為他們自己的人生去夢想、去體驗。

7:00我現在不是在說, 每個孩子都很努力,都很積極, 都不需要父母的介入和關心他們的生活, 而我們只要完全放手不管就好了? 當然不是。

7:12(笑聲)

7:13這不是我說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當我們把成績、 分數、榮譽和獎勵 看做是他們童年的奮鬥目標, 當我們的孩子 去擠進了理想中的大學、 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如此定義孩子的成功實在太過狹隘了。 儘管我們可以透過過度幫助, 讓他們獲得一些短期的成功—— 比如幫他們做作業 使他們取得更好的成績, 讓他們的童年簡歷可能會在 我們的幫助下看起來更豐富—— 我要說的是,這些會讓他們 在自我認知上付出長期的代價。我的意思是,我們不要太在意 他們有沒有能力能申請到 具體的名牌大學, 而是要多多關注他們的 習慣、心態、技能和健康, 因為有了這些, 無論他們去哪,都能成功。 我的意思是, 孩子要的不是我們 那麼痴迷他的成績和分數, 孩子需要的是我們 多放點心思在他們的童年上, 為將來的成功打基礎, 比如,愛, 還有做家務。

8:28(笑聲)

8:29(掌聲)

8:34我剛剛說家務了嗎? 我說了嗎?沒錯我確實說了。 但說真的,這是有理由的。 史上歷時最長的人類研究 叫做哈佛格蘭特研究。 這個研究發現到專業上的成功, 也就是我們想要孩子們做到的, 取決於小時候做的家事, 越早開始做越好, 一種捲起袖子出一分力的心態, 這種心態是這樣的, 有一些討厭的工作 需要有人完成它, 這個人最好就是我, 這種心態代表著: 我會為了整體的改善 貢獻我自己的努力, 這會幫助你在工作中獲得成功。 我們都清楚這個道理,你們也都清楚。

9:16(掌聲)

9:19我們都知道這個道理, 但是,在列滿了清單的童年中, 我們不讓孩子們在家裡做家務, 當他們長大進入職場, 他們只會等待一份清單, 但這個清單並不存在, 更重要的是,他們會缺乏動力和本能, 不會捲起他們的袖子,出一分力, 不會察顏觀色,並心想, 我怎樣做才能對同事們有幫助? 怎樣才能提前一步預想到老板的需求?

9:47哈佛格蘭特研究的第二個重要發現, 裡面提到,人生的幸福, 來自於愛, 不是對工作的熱愛, 而是對人的愛, 我們的配偶、我們的伙伴、 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家人。 所以在童年時期, 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去愛, 要愛別人,他們要先學會愛自己, 想要他們愛自己, 我們就要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

10:16(掌聲)

10:20沒錯。 所以, 放下對成績和分數的痴迷, 當我們寶貝孩子放學回家後, 或我們下班回家時, 我們要關掉電子設備, 把手機放到一邊, 看著他們的眼睛, 讓他們看到洋溢在我們臉上的喜悅。 就像第一次看到他們 剛出生的樣子。 我們一定要問, 「今天過的怎麼樣? 你喜歡今天的什麼?」 當你的年輕小女兒說, 「午餐」,像我的女兒一樣, 而我們想要聽到的是數學考試 不是午餐時, 你還是要對她的午餐感興趣, 你要說,「你今天的午餐為什麼很棒呢?」 他們需要知道, 他們本身對我們才是重要的, 而不是他們的GPA學習成績。

11:10好,你可能會想,家務和愛, 這聽起來很好,但是得了吧。 大學看的是分數、成績、榮譽和獎項, 但我告訴各位,其實這些只佔一小部分。 只有那些非常著名的學校 要求我們的孩子做到這些, 但好消息是, 與大學排行榜相反的訊息是 我們要相信...

11:37(掌聲)

11:43並不是非得進入一所著名的大學 人生才能過得幸福、成功。 幸福和成功的人們 也會來自於公立學校, 讀過沒人聽說過的小學校, 來自於社區大學, 來自於附近的學校甚至被退學的人。

11:57(掌聲)

12:04證據就在現場,就在我們的社區, 這就是事實。 如果我們把眼光放遠一點, 並且願意考慮幾所其他的大學, 或許拋開我們原有的偏見,

12:16我們就能接受擁抱這個事實, 並且了解到 即便我們的孩子 沒有考上一所名牌大學, 也不是什麼世界末日。更重要的是, 如果孩子的童年不是在 嚴格的清單約束下長大, 當他們進入大學, 無論哪一所大學, 都是出自自身的決定, 都是出自自身的渴望, 這樣他們才有能力準備好 在那裡大幹一場。

12:48我得向各位坦白一些事。 我剛才提到我的兩個孩子, 索耶和艾弗裡, 他們都是青少年。 有一天, 我突然覺得我對待索耶和艾弗裡 就像對待小盆栽一樣——

13:02(笑聲)

13:04我想要小心地把他們修修剪剪, 把他們塑造成完美的人, 完美到可以把他們送進 一所頂尖大學。 但是,我在工作中接觸了幾千個 別人家的孩子,我才意識到——

13:22(笑聲)

13:25我養的兩個孩子, 他們不是盆栽, 他們是野花, 是一種未知品種的野花——

13:38(笑聲)

13:40我的任務是提供成長的環境, 透過家務和愛,讓他們變得強大, 愛他們,他們才會愛別人、接受愛。 而大學、專業和工作, 都是應該由他們自己決定的。 我的工作不是讓他們成為 我想要的樣子, 而是支持他們成為輝煌的自己。

14:06謝謝大家。

14:07(掌聲)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