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

孩子從出生以後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其認知、情緒情感、意志行為、能力和人格也在不斷地發展。我們可以給孩子全部的愛,但我們不可以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強加在孩子的身上。聰明的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首先應學會尊重孩子,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來進行平等的對待。尊重是雙向的,不是孩子單方對長輩的謙恭與順從,也不是父母單方對子女的寵愛和遷就。尊重對於我來說意味著平等、理解、信任和無條件的接納。

1、平等和理解 尊重是來自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自然的平視,發自內心的平等對話。在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是一樣。在平等的關係下,本著理解的態度傾聽孩子對自己思想、情感的表述,才不會帶有先入為主的偏見,才能把握孩子內心最深刻的體驗。平等態度下的傾聽是對個體尊重最直接的表現。

2、信任 信任是尊重的基礎和前提。父母只有信任孩子,才能從內心真正地去尊重孩子。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信任孩子有內在成長的動力,但是由於心理能力的原因,可能會出現心理發展上的一些停滯或阻礙,只要在父母的積極引導下,孩子一定可以克服困難和障礙,實現成長的目標。

3、無條件的接納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孩子無理取鬧或提出不能滿足的要求的時候,父母的「無條件接納」是「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有情緒,允許孩子表達情緒,但並不代表要無條件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接納孩子的做法則是,理解孩子當下的情緒,明白孩子想要某東西但被拒絕是很大的挫折,孩子需要的是理解,而非懲罰。因此「共情」是第一步,抱抱他、拍拍他,告訴他你能明白他的感受。等他情緒稍微平復再跟他溝通。

在個體社會化的過程中,通過尊重能獲得溫暖、認可、愛撫和關懷尊重的態度使父母能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溫暖的氛圍,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被理解的、被接納的,從而獲得自我價值感。同時,父母尊重的態度也是一個榜樣,讓孩子也學會尊重別人、尊重自己。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