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主義大行其道,科技大佬為何熱衷人造肉領域?

素食主義大行其道,科技大佬為何熱衷人造肉領域?

近日,一款「素肉」漢堡出現在美國知名大廚David Chang的餐廳「Momofuku」中。儘管這款漢堡中沒有肉,售價還高達12美元,但卻非常受歡迎。這款漢堡中的素肉來自於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值得注意的是,其投資人中有李嘉誠和比爾·蓋茨。

素食主義近年來極為流行,許多名人都在倡導素食主義,在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已經形成了潮流。可以說,素食已成為一種時尚。更深層的原因在於食素更加健康環保,並且能夠減少對動物的殺戮等等。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場,需求的旺盛使市場更加活躍,也能吸引到更多企業與資本的進入,人造肉市場目前就處於這一時期。近年來,許多人造肉企業相繼出現,而且吸引到不少資本,其中的許多注資來自於科技界巨頭。

人造肉究竟有何魅力?能夠使這一領域獲得巨頭們的青睞?注資這一領域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人造肉在國外大行其道,也帶動了國內市場向這種方向發展,在國外「吃香」的人造肉在中國市場又有多大的前景呢?

一、素食主義大行其道,人造肉市場興盛利於環境和諧 近年來,「素食主義」悄然崛起,越來越多的人標榜自己是「素食主義者」並以此為榮。進入新世紀10年代後,縱觀全球市場,變化在逐漸發生。

最直觀的變化可在對網際網路數據變更的觀察中發現。2009年8月,有關「純素主義」的詞條在英文維基百科中的瀏覽量達73000次,2013年8月上升至145000次。同時,相關詞條的法語、德語、俄語、西班牙語及葡萄牙語的維基百科瀏覽量也有所增加。

網際網路所反映出的趨勢在現實中也都能找到參照。純素主義在美國被宣傳為「迷人的」和「時髦的」,並衍生出「彈性素食」的理念。2011年,歐洲首家純素超市在德國開業。2013年,擁有200餘年「酒肉傳統」的慕尼黑啤酒節首次打破慣例,提供純素菜肴。另外,全球許多地區的連鎖餐廳也開始在菜單上標註「純素」字樣,超市也增加了對純素加工食品的選擇。

素食主義大行其道,科技大佬為何熱衷人造肉領域?

在素食主義的潮流中,名人的作用不可忽視。如「披頭士」樂隊的成員保羅·麥卡特尼、著名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知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超級馬拉松運動員Scott Jurek以及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等皆為素食主義者。

名人效應是帶動市場發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如此多的名人遵循素食主義,也自然會形成風尚。 但是,在潮流與時尚的背後,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值得挖掘和探究。

除去宗教信仰之外,素食有利於健康,是素食主義得以流行的比較明顯的原因,而較為隱性的原因在於素食更加環保。然而,對於許多「無肉不歡」而又想遵循素食主義的吃貨們而言,從肉到素的轉變是艱難的過程,畢竟「食色性也」。如果能夠尋找到一種過渡的手段或載體,會讓更多的人更加樂意奉行益處多多的素食主義。

在科技發達的當下,這種載體已然出現,即仿葷素食,也就是「人造肉」。上文提到的Impossible Foods(IF)即是深耕這一領域的企業之一。其創始人為史丹福大學生物化學教授Patrick Brown,原本身處科研領域卻轉型人造肉行業,除了自身也是素食主義者之外,還因為這一行業對改善環境大有益處。

素食主義大行其道,科技大佬為何熱衷人造肉領域?

Impossible Foods創始人Patrick Brown

Brown表示,肉食中蘊含著非常多的能源:「不要小看吃一個漢堡包,生產一個漢堡包所需要的能源,相當於駕駛18英裡消耗的油,以及一個人3年零3個月喝的水」。而聯合國發布的報告指出,隨著新興國家的發展,肉食消耗量大幅增長,預計2050年全球肉類需求將成倍增長。

這種現象會導致畜牧業供不應求。需求的急劇增長會導致畜牧業的土地、水及其他天然資源的消耗增加,過渡放牧現象更加嚴重。這不僅會導致肉食短缺的危機,更嚴重的是會造成污染的加劇。

素食主義大行其道,科技大佬為何熱衷人造肉領域?

過渡放牧的後果就是土地沙漠化的愈發嚴重,而肉類需求的增長也會使得工廠排污量增加。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球人類製造的溫室氣體和沙塵暴中,有14.5%都是來自於畜牧業。

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造肉行業興起。在2005年~2010年間,全球仿肉市場增長了18%。在荷蘭地區,首家仿肉素食店「De Vegetarische Slager」於2010年正式開業。在美國,這一市場的銷售額於2015年達到5億多美元,並出現了純素肉店「Herbivorous Butcher」。

通過以上種種可以看出,素食主義的蓬勃發展已成為不可逆的潮流。2015年,根據Vegetarian Resource Group(素食資源小組)委託Harris Poll(哈裡斯民意調查)得出的數據表明,美國的素食人口已達到34%。根據2016年5月的最新調查顯示,英國純素食者的數量在過去的十年中上漲了360%。在15歲以上年齡的英國人中,純素食者有54.2萬,佔總人口比重的1%,而在2006年這一數據僅為15萬,可見素食主義發展之迅猛。

對於有心食素者,人造肉是過渡期不錯的選擇。而對於肉食愛好者,人造肉能在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的食慾。雖然大多數人不能做到完全食素,但可以選擇一種對環境友好的方式吃肉,人造肉能夠滿足這一需求。

需求催生了人造肉市場,也吸引了資本的目光,許多科技界大佬紛至沓來,入局人造肉領域。在提升人類生活水平和改善環境的同時,也能夠獲得相當可觀的利潤。

二、眾多科技大佬入局人造肉領域,利潤可觀前景廣闊 自2014年起,眾多科技界大佬大手筆入局人造肉領域:

2014年,李嘉誠通過其投資公司Horizons Ventures向位於紐約布魯克林的人造肉初創公司Modern Meadow注資1000萬美金,用於人造肉的加速研發及規模的擴大。此外,PayPal的創始人Peter Thiel也對該公司進行了注資。

該公司宣布能夠在實驗室容器中通過生物製造工程和3D列印技術來培育牛肉和牛皮。實際上,除了牛肉之外,魚肉、家禽肉等也都能通過非侵入性的動物活組織細胞切片提取進行生物製造。

素食主義大行其道,科技大佬為何熱衷人造肉領域?

比爾·蓋茨投資了人造肉創業公司Beyoud Meat,產品在2016年5月於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全食超市上架後很快售罄,於2016年被美國最大的肉類供應商Tyson Foods收購了5%的股權。

還有上文提到的Impossible Foods,獲得了比爾·蓋茨、李嘉誠和Google的競相投資。Google曾欲以3億美元左右的價格收購該公司,但遭到拒絕。

那麼,吸引眾多大佬紛紛注資的人造肉究竟能達到何種水平?據說李嘉誠吃了一口之後就決定為Impossible Foods投資千萬美元,雖然其真實性有待商榷,但也能從側面反映出人造肉的口感在接近肉類方面已達到一定的水平。

以Impossible Foods為例,其研發的素肉漢堡不但擁有真正牛肉堡的味道,甚至連口感都高度相似。在煎人造肉的過程中,還能發出和煎肉一樣的「嗞嗞」聲,也會像真肉那樣散發出香味和改變顏色。

素食主義大行其道,科技大佬為何熱衷人造肉領域?

無獨有偶,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漢堡Beyond Burger也是色香味俱全。來自泰森食品的Monica McGurk表示:「Beyond Burger的質量好得驚人。我們相信這將是一款顛覆性的產品,能夠讓我們挖掘到食品行業快速增長的部分」。比爾·蓋茨也透露,Beyond Meat的雞肉卷讓他難辨真假。

從營養價值方面來看,人造肉的成分對人體健康也是較為有利的。 為了充分模擬出牛肉的口感,IF研究團隊採用馬鈴薯、小麥、大豆等原料,通過先進技術,重新將其組合成仿真肉。在這一過程中,IF將漢堡中的膽固醇、激素和抗生素等化學物質剔除,保證美味的同時也使得人體健康得到一定的保障。在現今的人造肉行業領域,產品一般都能夠達到這種標準。

有了先進的技術及進一步擴大的市場需求,人造肉行業能夠吸引到大佬們的注資也就順理成章了。 對於科技巨頭們而言,投資類似於人造肉這種先進的領域,在提升人們生活品質、改善環境的同時,也能夠為自身贏得一定的利潤,更代表了科技發展的趨勢。

縱觀人類發展史,自從學會鑽木取火之後,人類對肉食的追求就從未停止。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曾被視為極端生活方式的素食主義逐漸為大眾所接受,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食素必將成為未來全球範圍內的流行趨勢。而越發達的地區,素食產業就越繁榮,如倫敦和紐約都被評為「素食友好城市」。

近幾年來,素食潮流也影響到了國內,國人也不再以吃肯德基、麥當勞為時尚,而逐漸開始奉行素食主義。在這一過渡期,人造肉是很有市場的,因為許多人轉變為素食主義就是從仿葷開始的。

不過,隨著素食餐飲在中國的發展,國人可能會更傾向於研究如何將食材本身做的更美味並且與眾不同。這一點是人造肉難以滿足的,因為素食對於食材有著高度的依賴性,葷食可以下料來掩蓋原料的不新鮮,但素食更多的是藉助食材本身的香味。中國物流已經達到一定水平,各地當季新鮮原材料均可做到保鮮配送。

與國外「簡單粗暴」的食材和做法相比,中國人的飲食結構豐富,飲食文化發展已有上千年歷史。因此,人造肉在中國可能不會非常「吃香」,原料的選擇和加工方面可能成為國內素食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