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做人 高調做事的智慧,你有嗎 ?

低調做人 高調做事的智慧,你有嗎 ?

(圖片來源)

生存法則 1:低調做人

時常聽到有人講: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當作自己的人生格言。

我並不知道持有如此觀點的朋友佔多大比率,

但這樣的提法實在不無道理。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是一個親情之邦。

儒家的中庸之道已經籠罩了這個國家幾千年歷史。

其他古代先賢也時常告誡我們: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又告訴我們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一個人若不能學會韜光隱晦實在難成大器。

但我卻依舊冒天下之大不幃,

堅持“高調做人,低調做事”的人生哲學。

生存法則 2:高調做事

“高調做人”,曾幾何時,

我便暗暗為自己樹立一個處世規條,

那便是“在任何場合,尋找任何機會,

用盡任何辦法,只是為叫更多人知道我,

認識我並記住我。”我也的確如此作了。

無論在網絡社區這虛擬平臺還是在酒會這現實世界,

我一定會耐心得等候,

並敏銳挖掘一切機會只是為了得到一個舞臺釋放自我,

用文字、用言語、用行為闡述自我,

叫更多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並接受自己。

我的居心非常單純,那便是樹立個人品牌知名度、

個人品牌美譽度、個人品牌忠誠度。

培養你的 「個人品牌」

我時常在網絡媒體及線下交流中宣講個人品牌的重要性,

然我的影響力實在有限,我的宣講效果也是在微乎其微,

並為有多人如何象我這般深刻體驗到

個人品牌在未來世界中的重要性,

盡管可以客觀得講個人品牌

實在是未來我們個人在競爭中制勝的法寶。

我實在期望透過個人努力,

叫更多人珍惜自己的個人品牌,

並努力建造自己的個人品牌。

只是從當前的反饋來講,

我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在寂寥中獨行。

沒有人不期望自己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沒有不期望自己有更多朋友,

沒有人不期望自己成就更多事業,

沒有人不期望自己得到更多尊重。

但,若我既不被大家所認識,

怎能被大家所了解;我既不被大家了解,

怎能被大家所接受;我既不被大家所接受,

怎能被大家所支持;我既不大家所支持,

怎能得到大家的幫助;我既得不到大家的幫助,

怎能有機會去實現個人價值;

我既不能得到實現個人價值的機會,

怎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怎能提高我的生活品質,怎能拓展我的人際網絡。

(圖片來源)

希臘船王曾說過,若是有朝一日他一貧如洗,

他唯一東山再起的辦法就是到一家富人聚會的餐廳做服務小生,

在近距離觀摩富人如何言談、如何舉止、

如何與人溝通、如何思考問題作決策。

這實在說明一個人要成為富人,

最重要一點便是具備富人的觀念與態度。

那麼縱觀全世界,富豪不計其數,

可是被人知曉,被人尊重的富豪實在微乎其微,

比如比爾.蓋茨,比如沃爾.瑪特,比如郭士納,

比如傑克.韋爾奇,比如非人喬丹,

比如大衛.貝殼漢姆,

哪一個不是生活媒體得刀尖火口上卻婉轉如意,

借助媒體的大眾影響力,

幫助承載自己的企業或者事業創造了巨大影響力,

從而獲得不菲的經濟效益。

你也許會以為“高調做人”容易讓自己受到太多媒體的牽引,

叫自己生活在強烈的聚光燈下,

便窒息了自己的思維,

讓自己時常處於水深火熱的大眾焦點而不能自拔,

以至多半陷於誇誇其談、外秀內干、華而不實,

深陷表面文章卻無法做出實際業效,

讓自己處在強大的榮耀光環的巨大壓力之下,

從而喪失對生活的實際支配權;

又或者時常陷於筆耕紙伐之中,

叫自己半刻不得安寧,

時常因為樹敵太多便實在失卻了生活的情調,

這樣實在得不償失。

這樣的顧慮誠然不無道理,

但是若能夠同時掌握“低調做事”的訣竅,

這個憂慮就實在不值一曬。

生存法則 3:團結力量大

這也許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但... 做到的人卻只有....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只由一個人完成。

這完全違背了經濟學中專業分工創造巨大規模效益的金科玉律。

一個組織,一個系統若不能做到用合適的人、

擔當合適的職位、做合適的事情,

中就無法做大、做強,中就要被歷史淘汰,

至少在競爭中將持續處於下風,

最好的結局也不過是小富既安。

如果眼睛以為耳朵實在不能看見美妙的景象,

便輕視耳朵,

那失卻了聽覺的眼睛必定喪失太多聲音信息來源,

也是卻了深度挖掘美的能力;

若是耳朵以為眼睛聽不著美妙的音響,便輕視眼睛,

那失卻了視覺的耳朵必定喪失太多圖像信息來源,

對聲音的感悟終究有限。

一個系統離必須有人觀察,

有人思考;有人計劃,有人執行;有人監督,

有人總結;有人生產,有人流通。

若是觀察的憎恨思考的,

以為思考乃是將自己的成就建立在自己的辛苦上,

便提供錯誤的反饋,

那麼思考者所作決策必定出現偏差。

若執行的以為計劃得乃是將個人意志強加給自己,

便消極怠工,那麼所有計劃不過是紙上談兵。

如果總結得對監督的純有私心,

必定對監督者的勞苦百般詆毀,

叫監督者失卻了本來應該承擔的公義審判者之角色,

那麼必定無法在組織內營造一個協和的大家庭氣氛,

從而大大抑制組織成員的積極性。

如果生產者嫉妒流通者的高收益,

在生產上對質量馬馬虎虎,

必定叫流通者時常現在顧客的抱怨及刁難中,

叫產品無法流通,叫組織的經濟效益無法最終實現。

由此可見,一個互相信任的團隊,一個互相扶持的團隊,

一個互相依賴的團隊對於一件事情,

對於一個項目實在存著何等生死存亡的干系。

保羅.蓋蒂曾經說過:

“我寧要一百個人的1%,不要自己的100%”

正是這個精神的絕佳體現。

但是如何構建這個互相信任的團隊,

互相扶持的團隊,

互相依賴的團隊實在是每一個經營者核心考慮的問題。

(圖片來源)

這個時候,如果經營者依舊居高臨下,

事事偏行己路,事事固執己見,事事好大喜功,

叫別人失去了展示自我的舞臺,

叫別人喪失了成長自我的空間,

那麼必定很難打造一個堅固的,

向心力強的,價值觀念統一的,

步伐一致的高效益團隊。

由此可見,在做事情方面,

一個人若不懂的控制自己的欲望,

不懂得順服團隊成員,不懂得虛己達人,

成就大事業的幾率實在微乎其微。

(文章來源)

非常實際的 建議 !!

做人處事最基本的道理我們都懂,

但別忘了..「實踐」才是最重要的喔~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