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麼平凡,憑什麼孩子非得完美!孩子沒有義務 活成你「滿意」的樣子...

你那麼平凡,憑什麼孩子非得完美!孩子沒有義務 活成你「滿意」的樣子...

(圖片擷取自:行動代號:孫中山 劇照)

前陣子,有一則新聞是,

達州一個男孩高考后自殺,

他在社交網絡的遺言里寫:

考98分被罵、吃飯打嗝一耳光打過來、

夾菜姿勢不對一耳光打過來…

他覺得自己已經毀了,感覺不到父母的愛,

分離時不會有不捨。

這個孩子曾經發過兩則訊息,一是「我真的要自殺」,

還有一則是「如果給我一次重來的機會,

算了,我不想重來,

我寧願從來沒有在這個世界上出現過。」

新聞當然是真事。

一時間,所有的矛盾都指向家庭教育,

而我也想起一句話:

以愛之名愛著,卻以愛之名傷害。

東方的濃重家庭觀念,

讓孩子的人生 與爸媽緊緊相扣

東方人的血脈親情之深,

是一種細密又抽象的聯繫。

濃重的家庭觀念讓許多人綁在一起。

在一代代中,許多人讀書、工作、成才的目的,

並不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而

是為了父母的體面,或者光耀門楣,

甚至于把整個家族的榮辱盛衰放在身上。

許多父母也理所當然地認為,

我養你,你要活成我滿意的樣子,

你要為我爭光才是。

這樣的心理預設從一開始就是有問題的:

一、把孩子沒有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

二、把孩子當作另一個預想中完美的自己看待。

當孩子偏離 父母的預期,

父母容易覺得 人生失去了定向。

我記得學生時代,

隔壁班有一名家長 出了名的嚴厲。

每次她只要出現在走廊上,

她的孩子必定是這次考試不夠理想。

而她所謂的不夠理想,

往往是沒有達到他的預定目標,全班前五。

其實,那個男生成績非常好。

(圖片擷取自:elpaisonline)

她的孩子總是 非常努力念書,

卻往往達不到她的目標

學生時代,有兩類人是有可能取得好成績的,

一類是學霸,他們不需要特別努力,但依然領先。

只能說,這是天賦。

另一類,就是學習刻苦的人。

這類人往往會用盡自己所有的勤奮,

但也未必能真的與學霸比肩。

是,「學霸」這樣的生物,

從來不是努力就可以了。

他是第二類。他異常懂事,刻苦用功,

連活動課也很少到操場上玩耍,

早上第一個到教室朗讀課文,

中午吃完飯就做練習題。

每次成績不如預期,

這個家長,就會來學校和老師談話

他母親應該是個工人,

每次成績沒有達到預期,

第二天中午就穿著工服來學校。

灰塵鋪滿了她的臉,

她不停地和老師交談著什麼,

旁邊站著她的兒子,低著頭,

一副做錯事的樣子,一副認錯的樣子。

有一次路過,正好聽到她母親在和老師說,

「他真的太不爭氣了,我天天加班,

那麼辛苦,都是為了他。」

老師一直在勸她,至于說了什麼,我也忘記了。

其實,我每次見到這個孩子,

他都緊鎖眉頭,

好像壓著千斤重擔,正在匍匐前行。

東方的家長 很容易犯一個錯,

就是不承認也不允許 孩子的平凡

好像一定要出人頭地,才是預期的完美。

而這樣的過度期望,

更容易出現在一些自己不甘于平凡,

又平凡得一塌糊涂的家長身上,

他們這一生成功的賭注都下在了孩子身上,

讓孩子的成功給自己的未來帶來期望。

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

就像允許你自己犯錯一樣。

你那么平凡,

為什么你的孩子非得完美!

是,孩子是你製造的不假,

但孩子從生下來之后

,我們就不能再成為一個製造者,

能工巧匠也未必能制造出一個優秀的作品,

捫心自問,你是能工巧匠嗎?

當然,他們不是你的作品,

從一開始就錯了設定。

教育的本質 不應該是製造人,

而是要實現孩子的自我塑造過程。

但我們的孩子太累了,

他們根本沒有機會自我塑造,

已經被摔打得麻木。

我們不如想想,

你沒有活成你父母希望的樣子,

憑什麼你的孩子就要活成你希望的樣子。

別把自己的期望 放在孩子身上,

別把自己的成功 預設在孩子身上。

我們要尊重每一個人的發展,

也要尊重每一個平凡的人。

因為成功的定義,

從來不僅僅是別人眼中的光鮮亮麗,

而是你的孩子是不是能夠活得有尊嚴,

活得自由,活得快樂,活得對未來充滿期望。

接受平凡的生活,允許別人的平凡,

接受自己的錯誤,也允許別人的犯錯,

不對任何人抱過高的期望,

只在自己的路上努力前行。

願我們都能成為這樣的人,

平淡的流年里,生出自己的光輝。

(文章來源 作者:谢可慧)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